兩人,情不自禁的相擁在一起,喃喃的說道:“祖師保佑,祖師保佑啊。”
這是在大殿天井習練的眾弟子也聽到了這邊的巨響,她們不由停下自己的動作,紛紛的朝這邊彙聚過來。
看到眼前的這一切之後,眾人不由的驚奇萬分。一天前他們之間還都是處於同一起跑線上,有一些甚至比她的修為還要,怎麼晃眼的功夫,修為就突飛猛進了呢?
經過一番打聽之後,眾人才知道原來藏經閣裏那些關於紫氣的記載原來不是臆造的傳說,而是真實的存在的。
哎,這樣的好事怎麼就輪不到我身上呢?
眾人不由的露出一絲羨慕的神情。
不過就算沒有直接的恩惠的他們什麼上,但是巨石上那個在不停舞動著的白袍道姑那些羚羊掛角般的不著痕跡,行雲如水般的動作,將圍觀的眾人都帶進了一種奇妙的境地。
尤其是那些修為較高的人,就好比方說那個青袍道姑和後來的那個中年道姑之類的,他們的感受就更加的深刻了。
在白袍道姑那極富韻律暗含大道法則的動作的帶領下麵,他們心中的那些困惑在刹那之間得道了解答,有一些人還甚至對有些問題得到了頓悟,個人的臉上都不約而同的洋溢著種種喜悅。
其實大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就看你有沒有這個的機緣,有沒有這個準備了。
其實關於“紫氣東來”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話說在,周朝周昭王二十三年的時候,朝中有一位賢大夫,名叫尹喜,他少時好觀天文,習占星之術,能知前古而見未來。
那年,眼見天下將亂,便辭去了大夫之職,來到函穀關當了一個關令。
他在函穀關旁邊結草為樓,稱之為樓觀,每天在這裏觀察天象。有一天夜裏,尹喜在樓觀上凝視,忽見東方紫雲聚集,長達三萬裏,形狀猶如飛龍,由東向西滾滾而來,十分驚喜,自語道:“紫氣東來三萬裏,聖人西行經此地,青牛駕車載老翁,藏形匿跡混元氣。”
知有大聖人將從此經過,他便立刻召見守關兵卒孫景說:“傳令下去,九十天內將有大聖人路經此關,汝等要時刻留意,如有形容奇特、車服異常者從東而來,要求度關,切勿放行,立即稟報,不得有誤。”
同時,派人清掃道路四十裏,夾道焚香,以迎聖人。尹喜自己也天天沐浴,日日齋戒,淨身等待。
七十二天的午後,果遇著一個紅顏大耳,雙眉垂鬢,胡須拂膝,身著素袍,道骨仙貌的白發老翁坐在一架青牛車上。
這個形象在不用說在當時就是在現在來說也是非常的奇特。
孫景一見心說,這個非常符合尹喜所言的大聖人的形象。
於是乎,孫景飛奔下關稟報尹喜。
尹喜聞言不由大喜,連忙進過一番準備,等候一旁,待那老者駕著青牛來到關前,他連忙上前,在車前幾丈遠之處,推金山倒玉柱般的跪地大理相迎,口中直言師父,欲拜其為師。
問明原有之後,那老翁幾經考驗,見其態度誠懇,所言真切,確是可度之才,又是個見尹喜心慈人善,氣質純清之人,於是就將尹喜收為徒弟。
隨後在函穀關小住一段時間。
結合尹喜自身特點,融靜修、服藥、畫符之效為一體,取其精華而為尹喜寫了一部上言宇宙根本,含天地變化之機,蘊神鬼應驗之秘;下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共計五千餘字的文章,供尹喜研修。
然後飄然而去。
後來尹喜果然不負師恩,經過若幹年的潛心修煉,終於悟出那五千真言所蘊含的大道真諦,修成大道,成為文始先生無上真人。
這裏所提及的那白發老翁就是老子,他所寫的文章就是《道德經》,一部經通俗易懂,又深奧難明的上層修真法典。被曆代修真大家視為追尋大道的不二寶典,但是真正能夠參透其中奧妙的卻沒有幾個。不過那些人也不是在做無用功,他們雖然沒有參透那五千言,但是卻也憑借著自己那聰慧的天子,和學究天人的學識,他們倒也在那五千言的啟發下,悟出了種種適合自己的修真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