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品茶論道(1 / 3)

鬆林禪院內。

悟道、玉虛子還有金昊天三人圍坐在石桌上。

在玉虛子的強烈要求下,金昊天從須彌乾坤戒中拿出了一些蒙山青峰甘露茶。

這個蒙山茶,是天朝最古老的名茶,被尊為茶中顧舊,名茶先驅。

這個茶葉緊卷多毫,淺綠油潤,葉嫩芽壯,芽葉純整,湯黃微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鮮,所以深受大眾喜愛尤其是文人墨客的鍾愛,他們也留下了一些流傳千古的佳句,如:白居易在《琴茶》一詩眾寫道:“琴裏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唐代黎陽《蒙山白雲岩茶》詩中稱頌“若教陸羽持公論,應詩人間地一茶。”

宋代文人《謝人寄蒙頂新茶詩》:“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

文彥博在《謝人惠寄蒙頂茶》詩中雲“舊譜最稱蒙頂味,露芽雲腋勝醒醐。”

清朝趙恒葉留油甚至“色淡香長自仙”的佳句。

關於蒙山的名句真是數不勝數,這個又從另一個側麵反映出蒙山茶在大眾心目中的位置。

據史料記載,蒙山產茶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相傳在西漢末年,蒙山寺院中有位普慧禪師,在上清峰上栽種了七棵茶樹。

這七棵茶樹“高不盈尺,不生不滅”年長日久,春生秋枯,歲歲采茶,年年發芽,雖產量極微,但采用者有病治病,無病健身,人稱“仙茶”。

此茶自唐入貢久負盛名,仙茶、貢茶,古往今來均為我國名茶珍品,古往今來均為我國名茶珍品,蒙山茶品種繁多,各具特色,主要有甘露、黃芽、石花、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五種傳統名茶,及特級綠茶,各級烘青、炒青,各種茉莉花茶,沱茶,南路邊茶等。

這其中最為著名最珍貴的要當屬甘露一種。

那是因為甘露是采自上青峰上普惠禪師種的拿起可古茶樹上,曆經幾千年的風霜雨露,他們汲取了大量的天地靈氣和日月精華,同時每天被山腳下寺廟裏晨鍾暮鼓和菩提梵唱的滋養下,這七棵古茶樹更平添了幾分仙氣、佛氣。

說其珍貴更主要的是其采摘的難度。

千百年前上青峰山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地質運動,據史料記載,那場運動來的非常的突然,持續的時間非常的短,一陣地動山搖之後,種有七棵仙茶的上青峰山四周的土石突然崩塌下去,形成一個百米峭壁的孤峰。

從此再也沒有人能夠享受到那七棵仙茶。

千百年來有多少的愛茶之人為了一嚐這七棵仙茶,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好茶的玉虛子也是一樣,在還不能禦劍飛行的時候,他就到哪裏嚐試過了恩多次但是每次總是九死一生一聲徒勞而返,但是越是這樣,那七棵仙茶越是對他充滿了吸引力和誘惑力。

直至有一天,他終於能夠禦劍飛行的時候,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禦劍飛上了上青峰頂上,在春分那天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采摘了上麵充滿靈氣的仙茶嫩葉。

誰也奇怪,這七棵仙茶雖千百年來無人打理,但是依舊生命旺盛。

從此之後這七棵仙茶就幾乎成了玉虛子的後花園了。每年春風時節采茶準時采茶,雷打不動,幾十年如一日。

再配合他獨特的炒製手法,更使這個甘露茶充滿了幾分仙氣。

尋常人炒製茶葉用明火甚至是一些現代化的工具,但是玉虛子為了享受絕妙仙茶,他不惜使用體內三味真火來炒製,這對修真者來說簡直就是敗家行為啊,要知道炒製一次茶葉至少要消耗他半年的修為,不過為了這個仙茶,他也顧不得這許多了,從這方麵來說,他是一個真真正正的茶癡了,其瘋狂程度有甚於茶仙陸羽了。

這也是為什麼最高統帥部的那幾位首長會不顧身份盡可能多的想他要這些茶葉了。一切都是因為這個茶葉太過美妙了太過生氣了。

那種感覺就如同盧仝在他的七碗茶詩裏所描寫的幾乎是一模一樣。

另外這個青峰甘露仙茶隻有用青峰山頂上那清冽甘甜的山泉水衝泡才能更好的發揮其特性和味道,於是對茶一道要求苛刻的玉虛子,不惜耗費真元,特地的用一塊玉髓煉製了一個須彌乾坤水桶,用來山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