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借力中的核心資源(1)(1 / 3)

借力中的人際關係

借力需要人際關係,人就是一種潛在的無形資產。沒有它,就很難聚斂財富。比如,你擁有很紮實的專業知識,而且是個彬彬有禮的君子,還具有雄辯的口才,但卻不一定能夠成功地促成一次商談。

但是,如果你能夠借助別人的力量,比如一位關鍵人物來協助自己,為你開開金口,相信商談成功不過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經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窮人與富人最大的區別就是窮人的朋友非常少,而富人的朋友卻處處皆是。古人曾說:“窮在街頭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從另一方麵來講,正是因為富人有了豐富的人脈資源,所以才擁有了巨大的財富。

因此,如果你想從一個窮人變成富人,那麼你就要傾力打造自己的人際網絡。

埃德沃·喬治被稱為美國雜誌界的一個奇才。然而他曾經窮得差點兒要餓死的波蘭難民,在美國的貧民區長大,一生中僅上過6年學。

6歲那年,喬治就跟著家人移民到了美國,在上學的時候他要業餘做兼職為家裏賺錢。打掃麵包店的櫥窗,派送星期六早上的報紙,周末下午到車站賣冰水,每天晚上為報紙傳遞以女性為主的聚會消息——他從小就是一個“工作狂”,什麼樣的髒活、累活他都幹過。

剛滿13歲的時候,喬治便輟學了,到一家電信公司工作。然而,他並沒有忘記學習,仍然不斷地自修。他省下了車錢、午餐錢,買了一套《全美名流人物傳記大成》。

緊接著,喬治做了一件從來就沒有人做過的事情。他直接寫信給那些書上麵的人,還詢問書中沒有記載的童年往事。例如,他寫信問當時的總統候選人哥菲德將軍,是否真的在拖船上工作過?他又寫信給格蘭特將軍,詢問了他有關南北戰爭的事情。

那個時候年齡隻有14歲,每周薪水隻有六元二角五分的小喬治,就是用這種方法結識了很多有名望的大人物:哲學家、詩人、名作家、軍政要員、大商賈、大富戶。當時的那些名人也很喜愛他,他們都很樂意接見這位充滿好奇心又可愛的波蘭小難民。

自從獲得了名人們的接見,喬治便立下了宏圖壯誌,希望能夠闖出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為了這些,他努力學習寫作技巧,然後向上流社會毛遂自薦,還替他們寫傳記。

就在此時,訂單像雪片一樣地飛了過來,喬治需要雇用六名助手幫他寫簡曆。那個時候,喬治還不到20歲。

從此以後,這個傳奇性的年輕人被《家庭婦女雜誌》邀請作為編輯。喬治答應了,而且在這裏他一做就是30年,現在這份雜誌已經變成全美最高銷量的著名婦女刊物了。

我們可以從喬治的成功中得到啟發和教益,人脈帶來財路,豐富的關係資源孕育著豐厚的財富。

其實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我們沒有事的時候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在我們身邊有多少這樣的例子,隻是有時自己無法看到罷了。那麼,我們完全可以從現在做起,其中的奧秘就要我們自己去體會了。

高智商是很多海外華人富豪致富成功的基礎,但也有一些華商是靠著華夏民族的文化底蘊,靈活地運用各種關係去攻海外“商城”的,他們的成功也顯得是那麼地順理成章。

約翰大學一畢業就開始找工作。當時,他還以為可以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結果卻徒勞無功。約翰的父親是一位記者,他認識政商兩界的一些重要人物。

這些重要人物之中有一位叫查理·沃德。他是布朗比格羅公司的董事長,他的公司是全世界著名的月曆卡片製造公司。幾年前,沃德因為涉及一些稅務問題而服刑了。約翰的父親覺得沃德的逃稅一案有問題,於是他就赴監采訪了沃德,並且寫了一些公正的報道。沃德看了那些文章後,差點落下淚來。在公正的報道和強大的輿論下,沃德很快出獄了,出獄後,沃德問約翰的父親有沒有兒子。

“有一個在上大學。”約翰的父親說。

“他什麼時候畢業?”沃德問。

“他剛畢業,正在找工作。”

“噢,那麼剛好,如果他願意的話,叫他來找我吧。”沃德說。

約翰在第二天便打了電話到沃德的辦公室去,剛開始的時候,秘書不給他轉。直到後來他提到他父親的名字三次後,才跟沃德有了一個通話的機會。

沃德當時就對他說:“你明天上午10點鍾直接到我辦公室麵談吧!”第二天,約翰如約而至。招聘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沃德興致勃勃地聊約翰的父親的那一段獄中采訪。整個過程非常輕鬆愉快。在聊了一會兒後,他說:“我想派你到我們的對街——品園信封公司工作。”

約翰站在鋪著地毯、裝飾得闊闊氣氣的辦公室內,想起一個月前還在街上閑逛的情景,心裏美滋滋的,因為,他已經擁有了一份極好的工作。就是這份工作,使約翰的事業得到了更好的發展。42年以後,約翰仍在這一行繼續尋找那個捉摸不透的“金礦”,而且成為了全美國最著名的信封公司——麥凱信封公司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