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諸多的經典謀略著作中,多是以兵家謀略為主線,而事實上,這些謀略一樣可用於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這些寶貴的思想財富也會幫助我們以較小的代價贏取較大的勝利。
善用反間之計
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
———《孫子兵法》
采用反間計的關鍵是“以假亂真”,造勢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敵人上當受騙,信以為真,做出錯誤的判斷,采取錯誤的行動。
努爾哈赤受重傷死去以後,袁崇煥為了探聽後金的動靜,特地派使者到沈陽去吊喪。皇太極對袁崇煥窩了一肚子的怨恨,但是因為後金剛打敗仗,需要休整,再說也想試探一下明朝的態度;所以,不但接待了袁崇煥的使者,還派使者到寧遠去表示答謝。雙方表麵上緩和下來,背地裏都在加緊準備下一步的戰鬥。
到了第二年,皇太極親自率領大軍,攻打明軍。後金軍分兵三路南下,先把錦州城包圍起來。袁崇煥料定皇太極的目標是寧遠,決定自己留在寧遠,派部將帶領四千騎兵援救錦州。果然,援兵還沒出發,皇太極已經分兵攻打寧遠。袁崇煥親自到城頭上督率將士守城,用大炮猛轟後金軍;城外的明軍援軍也和城裏內外夾擊,把後金軍趕跑了。
皇太極又把人馬撤到錦州,但是錦州的明軍守得嚴嚴實實,加上天氣轉暖,後金軍士氣低落。皇太極隻好退兵。
袁崇煥又打了一個大勝仗。可是,魏忠賢閹黨卻把功勞記在自己名下,反而責怪袁崇煥沒有親自救錦州是失職。袁崇煥知道魏忠賢有心跟他為難,隻好辭職。
公元1627年,昏庸的明熹宗死去,他的弟弟朱由檢即位,就是明思宗,也叫崇禎帝(崇禎是年號)。
崇禎帝早就了解魏忠賢作惡多端,民憤太大。他一即位,就宣布了魏忠賢的罪狀,把魏忠賢充軍到鳳陽。魏忠賢自己知道活不成,走到半路上自殺了。
崇禎帝懲辦了閹黨,又給楊漣、左光鬥等人平反了冤獄,很想振作一番。許多大臣請求把袁崇煥召回朝廷。崇禎帝接受了這個意見,提拔袁崇煥為兵部尚書,負責指揮整個河北、遼東的軍事。崇禎帝還親自召見袁崇煥,問他有什麼計劃。袁崇煥說:“隻要給我指揮權,朝廷各部一致配合,不出五年,可以恢複遼東。”
崇禎帝聽了十分興奮,給袁崇煥一口尚方寶劍,準許他全權行事。
袁崇煥重新回到寧遠,選拔將才,整頓隊伍,軍紀嚴明,士氣振奮。東江總兵毛文龍作戰不力,虛報軍功,不服從袁崇煥的指揮。袁崇煥使用尚方劍,把毛文龍殺了。
皇太極打了敗仗,當然不肯罷休,他知道寧遠、錦州防守嚴密,決定改變進兵路線。他做好一切準備,公元1629年10月,率領幾十萬後金軍,從龍井關、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繞到河北,直撲明朝京城北京。
這一著可出乎袁崇煥的意外。袁崇煥趕快出兵,想在半路上把後金軍攔住,已經來不及了。後金軍乘虛而入,到了北京郊外。袁崇煥得到情報,心急火燎帶著明軍趕了兩天兩夜,到了北京,沒顧上休息,就和後金軍展開激烈的戰鬥。別路明軍也陸續趕到,投入戰鬥。
後金軍突然進攻北京,引起了全城震動。崇禎帝更是急得心慌意亂,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後來聽說袁崇煥帶兵趕到,心才定了一些。他親自召見袁崇煥,慰勞了一番。但是一些魏忠賢的餘黨卻散布謠言,說這次後金兵繞道進京,完全是袁崇煥引進來的,說不定裏麵還有什麼陰謀呢。
崇禎帝是個猜疑心極重的人,聽了這些謠言,也有些懷疑起來。正在這個時候,有一個被金兵俘虜去的太監從金營逃了回來,向崇禎帝密告,說袁崇煥和皇太極已經訂下密約,要出賣北京。這個消息簡直像晴天霹靂,把崇禎帝驚呆了。
原來,明朝有兩個太監被後金軍俘虜去以後,被關在金營裏。有天晚上,一個姓楊的太監半夜醒來,聽見兩個看守他們的金兵在外麵輕聲地談話。
一個金兵說:“今天咱們臨陣退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極)的意思,你可知道?”
另一個說:“你是怎麼知道的?”
一個又說:“剛才我就看到皇上一個人騎著馬朝著明營走,明營裏也有兩個人騎馬過來,跟皇上談了好半天話才回去。聽說那兩人就是袁將軍派來的,他已經跟皇上有密約,眼看大事就要成功啦……”
姓楊的太監偷聽了這番對話,趁看守他的金兵不注意,偷偷地逃了出來,趕快跑回皇宮,向崇禎帝報告。崇禎帝聽了也信以為真。他哪裏知道,這個情報完全是假的。兩個金兵的談話是皇太極預先布置的。
崇禎帝命令袁崇煥馬上進宮。袁崇煥接到命令,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匆忙進了宮。崇禎帝拉長了臉,責問說:“袁崇煥,你為什麼要擅自殺死大將毛文龍?為什麼金兵到了北京,你的援兵還遲遲不來?”
袁崇煥不禁怔了一下,這些話都是從哪兒說起?他正想答辯,崇禎帝已經喝令錦衣衛把袁崇煥捆綁起來,押進大牢。
有個大臣知道袁崇煥平日忠心為國,覺得事情蹊蹺,勸崇禎帝說:“請陛下慎重考慮啊!”
崇禎帝說:“什麼慎重不慎重?慎重隻會誤事。”
崇禎帝拒絕大臣的勸告,一些魏忠賢餘黨又趁機誣陷。到了第二年,崇禎帝終於下令把袁崇煥殺害。
皇太極用反間計除了對手袁崇煥,退兵回到盛京。打那以後,後金越來越強大。到了公元1635年,皇太極把女真改稱滿洲,又過了一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叫清。這就是清太宗。
反間計不僅在古代戰爭中有廣泛的應用,在現代商戰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競爭雙方勢均力敵難解難分時;當一個弱者想與強者抗衡,企圖小魚吃大魚的時候;當談判雙方陷入僵局,毫無進展時,誰率先贏得第三者的協助,誰就把握取勝的機會。
美國億萬富翁洛克菲勒,起初,財力、物力、人力十分有限,他夢想壟斷煉油和銷售,可他自然不是亞利加尼德集團等其他石油公司的對手。洛克菲勒的同夥人佛拉格勒頗有心計,建議道:“原料產地的石油公司在需要的時候才用鐵路,不需要的時候就置之不理,十分反複無常,使得鐵路上經常沒生意可做,一旦我們與鐵路公司訂下合約,每天固定運輸多少油,他們一定會給我們打折扣。這打折扣的秘密隻有我們和鐵路公司知道,這樣的話,別的公司隻有在這場運價抗爭中落荒而逃,整個石油產業界就成了我們的天下。”
洛克菲勒選擇了鐵路霸主之一,貪得無厭的凡德畢特為合作對象,最後雙方達成協議:洛克菲勒以每天訂60輛車合同的條件換取每桶讓7分的利潤。低廉的運費帶來的銷售價下降,進而使銷路得到迅速拓寬發展。從此洛克菲勒飛黃騰達,他的公司也向世界最大的集團經營企業邁進。
洛克菲勒身為弱者,如果和亞利加尼德集團麵對麵競爭,必然弱肉強食,但他巧妙地借助第三者鐵路霸主的力量,以低廉的運價占居運輸的優勢,擠垮同行的競爭,實現了小魚吃大魚、壟斷石油市場的願望。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示之以動,乘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三十六計·暗度陳倉》
“暗度陳倉”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八計,意思是:故意暴露我方的行動,以牽製敵人在某地集結固守,然後我方迂回到敵人的背後發動突襲,攻敵不備,出奇製勝。這是從《周易》益卦中悟出的道理。
暗度陳倉與聲東擊西兩計有異曲同工之妙,其異處即前者隱蔽其攻擊路線,而後者則隱蔽其攻擊點而已。
“暗度陳倉”的前提是“明修棧道”,即公開展示一個讓敵人覺得愚蠢或者無害的戰略行動,以使敵人放鬆警惕。趁敵人被假象蒙蔽時,給其以措手不及的致命打擊,自己則在沒有遭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出奇製勝。
在現代商業活動中,“暗度陳倉”是商家常用的妙計。運用此計時,要求商家善於製造假象,即事先“明修棧道”,以迷惑對手或消費者,不能讓其看出破綻,方能順理成章地實現自己的企圖。當年,美國的“汽車大王”福特就曾用“暗度陳倉”之計,讓那些礙手礙腳、伸手要錢的股東乖乖地離開了福特公司。
福特剛坐上汽車王國“霸主”的位子,就遇到了一些麻煩。1916年11月,公司股東道奇兄弟反對進一步降低T型車的價格,反對公司進一步擴大再生產,還把福特告上了法庭,說他侵犯了股東利益,有意形成對汽車業的壟斷,並要求公司拿出巨額利潤進行分紅。案件一直拖到1919年3月才宣判:福特先生降低T型車價格的利他主義精神值得提倡,但作為公司的管理者,福特有義務向股東分發紅利。法院判決福特必須分發不低於1900萬美元的利潤,同時,他可以把剩餘的一半利潤用於擴大再生產。
盡管從公司的財政狀況來看,完全可以給股東發放高額紅利,但福特對法院的判決並不滿意。因為那些股東隻是在公司創建之初投了一些錢,此後再也不為公司的發展盡力,現在卻伸手要錢,並阻礙公司的發展。怎樣才能讓這些股東自願離開公司呢?福特想到一個“暗度陳倉”的好主意。
第二天,福特宣布辭去福特公司總裁的職務,由他的兒子出任新的總裁。不久,報紙上又傳出消息:“福特正準備成立一家大型的新汽車公司!”據說這個新汽車公司完全由福特家族控股。
福特汽車公司的股東們得知這個消息後都著急了,他們擔心公司競爭不過福特的新公司,屆時自己的利益會嚴重受損。正當他們一籌莫展之際,有人出來表示,願意做他們出讓這些股份的中間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股東們巴不得將股票早些出手。那麼,到底是誰在這時候“犯傻”,去收買這些股票呢?當然是福特。福特花了1.06億美元買下了股東們手中全部的公司股票,趕走了那些隻會對公司指手畫腳的人。
福特為排除其他股東的幹擾,作出辭去公司總裁的樣子,放出另建汽車公司的消息,以此迷惑了眾股東,這是在“明修棧道”;而他又暗中派人收購公司的股票,就是“暗度陳倉”了。此計的成功運用為福特公司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在現代經商賺錢的經營活動中,“暗渡陳倉”是商家常用的妙計,此計是指製造假象,迷惑對手或消費者,使其購買本企業的產品或者要本企業為之提供服務,達到占領市場的目的,但就在真正使用這一妙計的時候,必須事先“明修棧道”,以迷惑對手,還不能讓對手看出破綻,方能順理成章地實現自己的意圖。
石油大王哈默也成功地運用了一次“暗度陳倉”之計。在哈默的經營史中最成功的一次是在利比亞。無論是對哈默本人,還是西方石油公司的3萬名職員及公司的35萬名左右股東來說,一提及此事,他們都讚歎不已。
在伊德裏斯國王統治的年代,利比亞就像得克薩斯州當年最初發現石油時那樣,吸引著石油資本家。
當時國王統治下的利比亞非常黑暗,但幾乎所有想通過石油賺錢的人都來到了這裏。哈默當然也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可當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來到利比亞的時候,正值利比亞政府準備進行第二輪出讓租借地的談判。出租的地區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棄了的利比亞租借地。根據利比亞法律,石油公司應當加快開發他們租得的租借地,若開采不到石油,就必須把一部分租借地歸還給利比亞政府。
石油給了這些人充分的冒險膽識,來自9個國家的40多家公司參加了這次投標,雖然這其中的很多公司已快要到達破產的境地了。但他們希望中標後能夠迅速賺回本錢。
哈默在這些競標中根本就無任何優勢可言,盡管他曾於1961年受肯尼迪總統的委托到過利比亞與伊德裏斯國王建立了私人關係,且伊德裏斯一世在托布魯克王宮一次歡迎會上真誠地對哈默說:“真主派您來到了利比亞!”但在這次租借地的爭奪戰中,他同一批資金雄厚的大公司相比,無異於小巫見大巫,隻不過是一名討價還價的商人而已。此刻,在灼熱的利比亞,同那些一舉手就可以把他推翻的石油巨頭們進行競爭,同時還要分析估量那些自稱可以使國王言聽計從的大言不慚的中間商們所說的話到底有多少真實性,對哈默來說處境確實非常不利。
但這些都不會令哈默氣餒,因為他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作風。他非常明白,要想在第二輪租借地的談判中挫敗實力雄厚的競爭對手,一招一式地跟他們硬拚,肯定是不行的。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暗中向利比亞政府申請:如果西方石油公司能得到租借地,將給予政府諸多好處,也請利比亞政府給予西方石油公司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優惠的條件。
在給利比亞政府一係列的好處之後,哈默還在投標書上允諾在庫夫拉圖的附近的沙漠綠洲中尋找水源,而庫夫拉圖恰巧就是國王和王後的誕生地,國王父親陵墓也坐落在那裏。另外,西方石油公司還進行了一項可行性研究,一旦在利比亞采出石油,該公司將同利比亞政府聯合興建一座製氨廠。
哈默果然成功了,他同時得到兩塊租借地,其中一塊四周都是產油的油井,當地有17家公司投標競爭這塊土地,且多是實力雄厚的知名公司,結果個個名落孫山,唯有西方石油公司獨占鼇頭;另一塊地也有7家公司投標,但最終還是歸在了西方石油公司名下。
這樣的結果幾乎令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他們不明其所以然,卻又不得不佩服哈默高超的談判手段和技巧。奪得這兩塊租借地後,西方石油公司憑著獨特有效的經營管理,使之成為其財富的源泉。
實力弱小的西方石油公司,之所以能在強手如林的眾投標者中獨占鼇頭,一舉奪得兩塊租借地,關鍵在於哈默在明修棧道的同時,在引人注目的大動作下,又來了暗度陳倉的小動作,致使利比亞政府在哈默提供的利益允諾的誘惑下,使天平傾向於西方石油公司。
攻其要害,讓對方自相矛盾
聽子之謁,而廢子之道乎?又亡其行子之術,而廢子之謁乎?
———《戰國策·韓策》
讓對方自相矛盾這一策略對於那些言行不一的人很是管用,他們往往明裏一套,暗裏一套;對別人一套,對自己卻又是另一套,對付這些人就要運用這一策略了。
明朝的海瑞,人們叫他“海青天”。這個人一身正氣,不僅對權貴從不阿諛逢迎,而且對他們的醜惡行徑也會毫不留情地予以揭發,當然,在與貪官汙吏進行鬥爭時,海瑞也自有一套辦法。其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是他常用的一套策略,在海瑞的這種辦法下,很多不法官吏雖然心裏恨得牙癢癢,但是卻也無可奈何。
在嚴嵩掌權的日子裏,別說是嚴家父子,就是他們手下的同黨,也沒有一個不是依官仗勢,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誰都得讓他們幾分。可是浙江淳安知縣海瑞卻能夠秉公辦事,對嚴嵩下麵同黨一點不講情麵。
海瑞的頂頭上司浙江總督胡宗憲是嚴嵩的同黨,仗著他有後台,到處敲詐勒索,誰敢不順他心,就讓誰倒黴。
有一次,胡宗憲的兒子帶了一大批隨從經過淳安,住在縣裏的官驛裏。要是換了別的縣份,官吏見到總督大人的公子,奉承都來不及。可是在淳安縣,海瑞立下一條規矩,不管大官貴戚,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
胡宗憲的兒子平時養尊處優慣了,看到驛吏送上來的飯菜,認為是有意怠慢他,氣得掀了飯桌,喝令隨從把驛吏捆綁起來,倒吊在梁上打。
驛裏的差役趕快報告海瑞。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搖過境,本來已經感到厭煩;現在竟吊打起驛吏來,就覺得非管不可了。
海瑞聽完差役的報告,心中有了主意,因為總督胡宗憲雖然貪婪無度,驕淫奢侈,但卻總是對外以清廉自居,海瑞決定用上一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辦法,讓胡宗憲無計可施。於是,他裝作鎮靜地說:“總督是個清廉的大臣。他早有吩咐,要各縣招待過往官吏,不得鋪張浪費。現在來的那個花花公子,排場闊綽,態度驕橫,不會是胡大人的公子。一定是什麼地方的壞人冒充公子,到本縣來招搖撞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