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歸的逝去,讓一世傷心了很久,畢竟那是它一生最好的朋友,是它生命中誌趣相投的同伴、益友,是它人生宛若導師般的存在。
不歸的智慧是超群的,它知道自己壽命短淺,它將一切都傳承給了一世,它既是一世的朋友,亦是一世的老師。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它用璀璨的刹那繼續教導著一世:生命注定有所終結,但理想、信念、追求卻能使有限的生命成為無限的追求,生於世,執著的應當是心中之夢。
做夢、尋夢是生命最基本的權利與意義。
一世回歸霞光森林的那一刻,因果樹便已然看出,經曆過不歸的逝世,一世再次成長、蛻變,變得更加成熟了,生命一生都在成長。
停留故土,守護故土,守護心中的牽掛與夢想,何嚐不是一場永不停息的修行,回歸森林,看到那璀璨奪目的霞光與多姿多彩的森林時,一世突然明悟了這個道理。
世事洞明皆學問,經曆三十年的旅程,經曆背山象的執著,經曆因果樹的教誨,經曆不歸鳥的逝去,一世覺得自己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成熟,那是靈魂、意誌的蛻變與成熟,那一刻,因果樹的霞光顯得越發璀璨、明亮且溫暖。
時間緩緩,宛若永不停息的流水,流動飛逝間,帶走的是過去,是經曆,沉澱的是記憶,是經驗。緩緩地,三百年過去了,一世也就那麼自然地進入了一生的暮年。
那一夜,它如同平常一樣,站立在因果樹的樹冠上,那雙已然有些朦朧、滄桑的眼瞳觀望著整個天穹,最後停留在了那宛若圓盤的滿月上,久久才對著因果樹,它的樹爺爺吐露出心中的疑惑,到底什麼才是故土,什麼才是生命心中的鄉愁?
在漫長的旅途中,它結交了以追求萬物奧秘為理想的不歸,從其身上感受到了一種超凡的意誌,它告訴一世,它以天地為追求,天地就是它的故土。
在旅途中,它見證了背山象返鄉歸葬的執著,它生於萬象,外出追求精彩,但生命的最後依舊執著於回歸最初的始點,隻因那是它的故土。
旅途中,它認識了以登天為誌向的登天猴,它們攀登著那偉岸的高山,用一生堆石成山,用死後的身軀化作山的一部分,隻為那企圖登上天穹的夢想。它們生於山,長於山,死於山,它們的故鄉本該是那登天的山,但它們告訴一世,它們渴望天穹之高,渴望攀登之妙,那天,那片虛無才是它們的故土,它們以心中夢想為鄉。
既然故土是生命一生中那麼重要的一部分,那為何不同的生靈心中的故土卻是不同的存在啊,這一世不懂,縱使它已然進入暮年,已然看透很多事物,依舊有著自己所不懂的東西,它渴望因果樹的答案,因為因果樹從來沒讓它失望過。
但因果樹沉默許久依舊沒有回答,它隻問了一世鳥一句話:那你心中的故土是哪裏,它又為何成為你心中的故土?
那一刻,一世鳥愣住,它一生都在詢問著其他生靈的意見、汲取其他生靈的經驗,卻從來沒有真正問過自己的意見,聽過自己的心聲啊。
一世展翅而飛,飛於天穹之上,飛過那風雲交彙的神龍,在皓月之下,俯視著整片霞光森林,回憶著心中關於它的點點滴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