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宇宙映射論(一)(2 / 3)

這樣的故事對今天人類來說,已經不能算幻想,因為我們不僅有孿生兄弟,我們還有克隆人,一個克隆人的細胞基因是和被克隆人完全一致,他們兩者之間的差距要比人的一生階段差距要小的多,我們為什麼認為以前的那個小孩就是自己,而不認為克隆人就是自己呢?

實際上完全複製一個人不存在科技上的不可能問題,即使某個科學家一定要計算推論出不可能,仍然存在特例,就算人類不能複製人,那麼宇宙本身呢?

宇宙既然能將你誕生一次,你又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生命,再誕生你一次,憑什麼不行,隻要時間是無限的,什麼人不能重新合成呢?

因此靈魂如果是無,也存在一係列的探討問題。

那麼到底靈魂是有還是無呢?

本書隻能建立另一個宇宙模型,來解開靈魂問題。

二、空間相對

佛曰:若空非見,雲何見空?若空即見,複雲何空?

如果虛空看不見,我們怎麼能說看到虛空呢?如果虛空能看見,那麼既然能被看見,又怎麼說它是空的呢?

1887年搜尋以太的實驗證明,宇宙空間不需要以太的存在,這也啟發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產生,否定了絕對空間。如同宇宙相對論所述,人類首先產生絕對空間的認識,當絕對空間認識被改變時,內心是震撼的。

空間是有限還是無限的?

如果空間是無限的,那麼無限的單元宇宙是否有無限的恒星呢?如果有無限的恒星,那麼地球就應該被無限的光所照射,結果就不會形成現在的地球,比火海還要恐怖。如果無限的恒星隻是因為膨脹而導致它們的光不能馬上到達,那麼無限的恒星質量是無窮大,又如何要膨脹呢?如果空間是無限的,恒星是有限的,即物質也是有限的,那麼大部分空間是什麼東西?不是東西又如何成為能見的虛空呢?

如果空間是有限的,那麼空間的外麵是什麼?如果是牆壁,那麼有牆壁就意味是物質,這物質能否被我們炸開,如果牆壁外麵還有空間,那麼空間就不再是有限的。如果牆壁是不可穿越的天界,仍然存在為什麼有牆壁和牆壁為什麼這麼厚等問題。

空間最裏麵是什麼?

目前的科學研究出的基本粒子是誇克和電子。電子有沒有長度?如果沒有,那麼它是個點卻有質量,說明是黑洞,因為對於有質量的點來說,它的萬有引力是無窮大?難道我們的世界是由一群小黑洞組成的嗎?

所謂的超弦理論也同樣經不住這樣的推敲。

弦是有長度的嗎?如果沒有長度,那麼有質量就是黑洞,不能解釋黑洞如何組成萬物。如果沒有質量,那麼最基本的粒子沒有質量,宇宙的質量就喪失基礎。如果弦有長度,是多長?為什麼這麼長?能否分割?如果能分割就不是最基本的粒子。如果不能分,就無法解釋長度是怎樣形成的?

綜合論述,空間是奇特的,隻有超越空間的理論才能解釋空間是什麼。

根據宇宙相對論,雲寒認為空間仍是物質的一種特征,它符合相對本元的原理。雲寒對空間提出很多相對論的特征,其中包括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全新解釋。

空間相對論將打破我們對空間的所有偏見,從而進一步確立萬維宇宙理論是終極宇宙理論的地位。由於絕對空間的概念在人類思維中非常牢固,本書第一版先闡述兩種空間相對理論,以後將大規模增加各種空間相對論:

1.靜止相對

單元宇宙物體都存在自身的空間形態,一個空間的大小是相對另一個空間而論,如果沒有比較空間的大小沒有任何意義。

我們說太陽體積有多大,這裏麵仍存在空間單位的定義問題,首先是依據這樣的標準,比較得出空間大小,通常是以原子為依據定義大小的。

這樣本身包含一個假設,即參照空間的標準是不變的,即原子這樣的物體大小不變,但如果原子是一直在變小的,那麼我們以這個標準作為參考,空間能有絕對大小嗎?

結論:絕對靜止空間是不存在的,我們人類無法知道自己的絕對大小,我們需要參照原子或其他標準來確定空間大小,但原子究竟變不變呢?則無法判斷。靜止相對說明空間有多大,仍然有定義相對,即首先要選擇標準,然後判斷大小,但無法判斷標準本身變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