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發揮優勢,果斷地行動(1 / 3)

要想成大事,就得既要有理想,又要講實際,然後果斷采取行動。

——(美)羅斯福

一個人要想幹出一番大事業,其中放開眼界、抓緊時機、發揮優勢、百折不撓、艱苦創業占95%的因素。

——(中)霍英東

一、善於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成功者不過是將這種個性優勢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而已。每個人都有尚未發掘的潛能,失敗者不過是將這種潛能封存後隻留給自己而已。麵對人生中的種種挑戰,最有效的致勝武器就是將自己的潛能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1.成功的人生源於對優勢的極致揮灑

優勢是一個人比對手卓越的表現,也是一個人信心的來源和人生之路選擇的根據。你的優勢是你成功的要素和主力。

隻要我們能發現自己的優勢,傾注全力地培養我們的優勢,那麼,我們的優勢將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們將是無往而不勝的。

要是你從來就沒有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卻要做個作家,那將導致你終身的失敗。要成功,你必須充分地發揮你自己的優勢。

隻要看看我們的四周,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大多數的公司、學校、家庭以及各種機構都遵循一條不成文的定律:

讓我們努力發揮優勢,不用去理會缺點。

社會整個教育製度的設計,就像個捕鼠器一樣,完全針對人的弱點,而不是培養人的優勢與長處。比如:

公司經理人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在表現最差的人身上,隻求幫助他減少過失。

父母師長注意的是你成績最差的一科,而不是你最擅長的科目。

銀行家與信用調查員完全以不良信用記錄來判斷一個人的信用度。

幾乎所有的公職人員都集中力量解決問題,而非協助人們自立。

人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隻要你能改正一個人的缺點,他就會變得更好;隻要你能修正一個公司的缺點,這個公司也就更優秀。以此類推,隻要能改正所有的缺點,就萬事OK了。可悲的是,這種推斷是完全錯誤的。改正一個人或一家公司的缺點,隻能造就一個平常或平凡的人或公司。

譬如寫一篇文章,如果所有的拚字文法都正確無誤,這篇文章就應該得A嗎?當然不是!你寫了一篇零缺點的文字,並不表示它就是一篇出色的文章。許多文學大師,如海明威、福克納等等,常常有拚錯字或文法錯誤的情形。偉大的作品能將人的偉大思想形之於文字,一旦以清晰井然的形式將思想轉換為文字,接下來的拚字與造句的問題大可交給編輯去處理。隻有集中力量在發揮自身優勢上,才能達到卓越,一味消除缺點並不能表現出色。

如果一個人在某一方麵特別突出,例如:銷售、數學、人際交往或是室內裝潢,就會產生一種有趣的反應,那就是:我們把這些優勢視為理所當然。我們假設優勢是會自然發展的,用不著費心。一般人的想法是,如果你真的想要進步,就不要在你的長處上浪費時間,而是應該努力改正弱點,這樣你才能完全地發展。

你是否常聽到有人說:“數學對他不成問題,不過他應該加強曆史和英文。”重點在於曆史和英文,而不是數學。可是,真正有發展潛力的是什麼?是這個人的優勢,是數學,而不是曆史或英文。

在《聖經》中有一條“馬太定律”:“讓富的更富,讓窮的更窮。”我們自身的優勢也遵循著這句“馬太定律”,隻要我們能發現自己的優勢,傾注全力地培養我們的優勢,那麼,我們的優勢將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們將是無往而不勝的。請記住:成功的人生源於對優勢的極致揮灑!

2.挖掘潛能,你也能釣到成功的“大魚”

開啟潛能寶庫,尋找自身與眾不同的靈感,會拉近你與成功的距離。

每個人生活的90%以上是屬於潛意識的,這種潛意識深處蘊藏著能量極大的成功心智——無窮的潛能。無窮的潛能對很多成功者而言,都是一個產生奇跡的奇妙力量。很多無法利用這種奇妙力量的人,都生活在一個極為狹隘的範圍裏。

潛能的躍動和觀念乃是趨向於生命的;促使生命更絢麗、更高貴的偉大抱負、靈感巧思和想像,皆源自潛能。每個人最深厚的信念是你不能以理來辨證的那些,因為它們不是來自意識心智,而是來自你的潛能。你的潛能以直覺、鼓舞、感覺、暗示、驅策力和觀念對你說話,它時時告訴你要振奮、突破、成長、前進、冒險、向前達到更高的境界。而愛和援助他人的生命的驅策,亦來自你的潛能。

每個人潛能的進行總是趨向於生命建設性的。潛能建造了你的身體,並且維護你身體所有重要的功能。它一天工作24小時,從不休息。它總是想辦法幫助和維護你的身體使其不受傷害。

偉大的藝術家、音樂家、詩人,演說家和作家,並非是天生的奇才,而是配合他們潛能的力量,使自己充滿了活力並得到靈感。

蘇格蘭小說和散文作家斯蒂文森在臨睡前,會要求他的潛能,在他睡覺的時候,為他引發出一些故事來。當他在銀行的存款減少的時候,他會經常依靠自己的潛能撰寫出一個好的、暢銷的精彩故事。

斯蒂文森說,內心深處的智慧,會把故事一段一段地提供給他,就像是連載小說一樣。這顯示了你的潛能是如何產生靈感並對你說出高超而睿智的話語,而這些話語卻是你的意識全然不知的。

馬克·吐溫向全世界坦誠地說他的所有幽默故事和偉大的作品,都是從他那永不枯竭的潛意識的蓄水庫中尋得的。

相信自己,挖掘自己,隻要能夠釋放自我的無窮潛力和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那麼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必定能夠取得成功。

一天,一個喜歡冒險的男孩爬到父親養雞場附近的一座山上去,發現了一個鷹巢。他從巢裏拿了一隻鷹蛋,帶回養雞場,把鷹蛋和雞蛋混在一起,讓一隻母雞來孵。於是,孵出來的小雞群裏有了一隻小鷹。小鷹和小雞一起長大,不知道自己除了是小雞外還會是什麼。起初它很滿足,過著和雞一樣的生活。

但是,當它逐漸長大的時候,它內心裏就有一種奇特不安的感覺。它不時想:“我一定不隻是一隻雞!”隻是它一直沒有采取什麼行動。直到有一天,一隻了不起的老鷹翱翔在養雞場的上空時,小鷹感覺到自己的雙翼有一股奇特的新力量,感覺胸膛裏心正猛烈地跳著。它抬頭看著老鷹的時候,一種想法出現在心中:“養雞場不是我呆的地方。我要飛上青天,棲息在山岩之上。”

它從來沒有飛過,但是它的內心裏有飛的力量和天性。它展開了雙翅,飛升到一座矮山的頂上。極為興奮之下,它再飛到更高的山頂上,最後衝上了青天,到了高山的頂峰,它發現了偉大的自己。

也許有人會說:“這隻不過是個寓言而已。我既不是雞,也不是隻鷹。我隻是一個人,而且是一個平凡人。因此,我從來沒有期望過自己能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來。”這就是一般人不能成功的問題所在了,因為你從來沒有期望過自己能夠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來。也就是說,在大部分時候,我們隻把自己圈在我們自我期望的範圍以內。

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開發了人的無窮無盡的潛能。每一個人都有相當大的潛能。愛迪生曾經說:“如果我們做出所有我們能做的事情,我們毫無疑問地會使自己大吃一驚。”

一個叫魏特利的人有幸在年少時便學會了自立自強。9歲時,他父親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正在國外。當時在聖地亞哥附近有一個陸軍製空炮兵團,魏特利和那些大兵們交上了朋友,一起消磨閑暇時光。大兵們會送魏特利一些軍中紀念品,像陸軍偽裝鋼盔、背帶及軍用水壺,魏特利則以糖果、雜誌,或邀請他們來家中吃飯作為回贈。

魏特利永難忘懷那一天,他回憶道:

那天我的一位士兵朋友說:‘星期天上午5點,我帶你到船上釣魚。’我雀躍不已,高興地回答:‘哇哈!我好想去。我甚至從未靠近過一艘船,我總是在橋上、在防洪大堤上,或岩石上垂釣。眼看著一艘艘船開往海中,真令人羨慕!我總是夢想有一天能自己去船上釣魚。噢,太感謝你了!我要告訴我媽媽,下星期六請你過來吃晚飯。’

周六晚上我興奮地和衣上床,為了確保不會遲到,還穿著網球鞋。我在床上無法入眠,幻想著石斑魚和梭魚在天花板上遊來遊去。早上3點,我就爬出了臥房窗口,帶好漁具箱,將釣竿上好油,帶了兩份花生醬和果醬三明治。4點整,我就準備出發了。釣竿、漁具箱、午餐及滿腔熱情,一切就緒——坐在我家門外的路邊,摸黑等待著我的士兵朋友出現。

但他失約了。

那可能就是我一生中,學會要自立自強的關鍵時刻。

“我沒有因此對他的真誠產生懷疑或自憐自艾,也沒有爬回床上生悶氣或懊惱不已,向母親、兄弟姊妹及朋友訴苦,說那家夥沒來,失約了。我跑到附近的售貨攤花光所有幫人除草賺來的錢,買了那艘上星期看見的、補過的單人橡皮艇。近午時分,我才將橡皮艇吹滿氣,我把它頂在頭上,裏頭放著釣魚的用具,活像個原始狩獵者。我搖著漿,滑入水中,就像我將啟動一艘豪華大油輪,駛向海洋。我釣到了生平第一條魚,享受了我的三明治,用軍用水壺喝了些果汁,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日子之一。那真是生命中的一大高潮。”

魏特利經常回憶那天的光景,沉思所學到的經驗,即使是在9歲那樣稚嫩的年紀,他也學到了寶貴的一課:首先學到的是,隻要魚兒上鉤,世上便沒有任何值得煩心的事了。而那天下午,魚兒的確上鉤了!

對魏特利而言,那天去釣魚,是他最大的希望,他立即著手設定計劃,使願望成真。魏特利極有可能被失望的情緒所擊潰,也沒有回家自我安慰:“你想去釣魚,但那士兵朋友沒來,就算了吧!”相反的,他心中有個聲音告訴他:僅有欲望不足以得勝,我要立刻行動,要自立自強,我們可以發揮出自己潛在的優勢力量。

小鷹衝天一飛的寓言和9歲孩童魏特利的真實故事啟發我們每一個人: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著無窮的潛能,而我們獨特的優勢就潛藏在我們的潛能之中。隻要我們能夠自立自強,積極地挖掘自身的潛能,發揮自己的優勢,那麼,我們就會釣到成功的“大魚”;我們就會衝天一飛,發現自己原來是這樣的偉大!

3.揚長避短,根據自己的特長設計自己

要懂得生活的藝術,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善於利用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而對自己的弱點和短處設法避開。

凡成功者,都是根據自己的長處來確定人生方向,並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而如願以償地獲得成功的。

人生的訣竅就是揚長避短,利用自己的長處。在人生的坐標係中,一個人如果站錯了位置——用他的短處而不是長處來謀生的話,那是非常可怕的,他可能會在永久的自卑和失意中沉淪。為此,隻有緊緊抓住自己的一技之長,加以利用,才會成功。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人善於做學問,沒有當官的素質,可他非要從政不可,或不得已被推上某個領導崗位,結果在官場上很不得意,學問也耽誤了。這種情況屢見不鮮,用勞倫斯·彼得的話說,這叫“迷失自己”。這種人的失敗,在於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丟了自己的長處,而用了自己的短處。

馬克·吐溫作為職業作家和演說家,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可謂名揚四海。你也許不知道,馬克·吐溫在試圖成為一名商人時卻栽了跟頭,吃盡苦頭。馬克·吐溫投資開發打字機,最後賠掉了5萬美元,一無所獲。馬克·吐溫看見出版商因為發行他的作品賺了大錢,心裏很不服氣,也想發這筆財,於是他開辦了一家出版公司。然而,經商與寫作畢竟風馬牛不相及,馬克·吐溫很快陷入了困境,這次短暫的商業經曆以出版公司破產倒閉而告終,作家本人也陷入了債務危機。

經過兩次打擊,馬克·吐溫終於認識到自己毫無商業才能,於是斷了經商的念頭,開始在全國巡回演說。這回,風趣幽默、才思敏捷的馬克·吐溫完全沒有了商場中的狼狽,重新找回了感覺。最終,馬克·吐溫靠寫作與演講還清了所有債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你也許興趣廣泛,掌握多種技能,但所有技能中,總有你的長項。成功者的擇業原則是:去選擇最能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最能使自己的品格和長處得以充分發揮的職業。因為惟有利用自己的長處,才能給自己的人生增值;相反,利用自己的短處會使自己的人生貶值。正如美國著名政治家富蘭克林所說:“寶貝放錯了地方便是廢物。”

人是複雜的、多麵的,既有長處,也有短處;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如何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表現自己的優點、優勢,這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聰明的人能夠最大限度地表現自己的才華和優點,使自己具有永恒的魅力。怎樣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呢?那就不要忘了“盡善盡美”四個字。事情無大小,每做一件事,總要竭盡全力求其完美,這是成功者的一種標記。

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根據自己的特長來設計自己、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環境、條件、才能、素質、興趣等,確定進攻方向。

不要埋怨環境與條件,應努力尋找有利條件;不能坐等機會,要自己創造條件;拿出成果來,獲得了社會的承認,事情就會好辦一些。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不僅要善於觀察世界,善於觀察事物,也要善於觀察自己,了解自己。

湯姆遜由於“那雙笨拙的手”,在處理實驗工具方麵感到很煩惱,因此他的早年研究工作偏重於理論物理,較少涉及實驗物理,並且他找了一位在做實驗及處理實驗故障方麵有驚人的能力的年輕助手,這樣他就避免了自己的缺陷,努力發揮了自己的特長。珍妮·古多爾清楚地知道,她並沒有過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動物方麵,她有超人的毅力、濃厚的興趣,而這正是幹這一行所需要的。所以她沒有去攻數學、物理學,而是進到非洲深林裏考察黑猩猩,終於成了一個有成就的科學家。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點,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才能。有的人能說善辯,卻愁於文字寫作;有的人下筆千言,卻口齒不靈,演說缺乏感染力。有口才的不一定有文采,有文采的又缺乏口才。這似乎是對立的,但完全可以轉化,可以達到口才與文采的統一。很多企業家也有這種情況,萬人大會上口若懸河,精彩紛呈,但桌案前卻抓耳撓腮,難以下筆。美國外交家博倫的經驗很值得企業家借鑒。

查爾斯·博倫是一位用口才“說”文章的作家。他原是美國的著名外交家。1929年到1969年,他一直在美國外交部工作,是頗有聲望的前蘇聯問題專家。在漫長的40年外交生涯中,博倫曾先後擔任羅斯福總統和杜魯門總統的首席俄語翻譯,出任過美國駐前蘇聯大使。而且,他還參加過德黑蘭、雅爾塔和波茨坦等重大國際會議的首席翻譯工作,目睹了一些世人鮮知的曆史內幕,積累了豐富的外交經驗。

正因為如此,當博倫退出外交界後,為了把自己的外交經驗介紹給同行,記錄起伏多變的美蘇關係史,為今後美國對蘇戰略提供資料和素材,為美國外交界提供曆史借鑒,他決心著手撰寫一部以自己外交生涯為主線的回憶錄。

博倫是一個很有口才的外交家,其素有口若懸河之才氣,深得幾任總統的賞識。但是,博倫的文采很缺乏,伏案寫作,構思情節,推敲文字,是最令他感到頭疼的事。盡管硬著頭皮寫了幾個字,但這位哈佛大學畢業的學生,寫的那一手龍飛鳳舞、七扭八歪的天書不僅別人看不懂,他自己也不願辨認。他有很方便的打字機,但不會用。他甚至絕望地想,這部回憶錄恐怕寫不成了。

然而,博倫畢竟聰明過人。他想出了另一種辦法,即用錄音機。他找來一台錄音機,對著錄音機開始“說”書。

他口才極好,稍加思索,便將40年的往事分成條理,歸並各個章節,然後,把曆史的內幕清晰而生動地勾畫出來,再找人整理成文字,一部22萬多字,縱觀美蘇40年關係的大型回憶錄《曆史的見證》終於誕生了。

在人生的路上,隻要善於發掘和利用自己的優點、優勢,就會成為一個處處受歡迎的人。

4.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最容易成功

一個人的“成就”來自他對自己擅長的工作的專注和投入,隻有無怨無悔地付出努力的代價,才能享受甘美的果實。

有很多人隻知道羨慕別人,或者摹仿別人做的事,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專長,了解自己的能力,然後鎖定目標,全力以赴。據調查,有28%的人正是因為找到了自己最擅長的職業,才徹底地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並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些人自然都跨越了弱者的門坎,而邁進了成功者之列;相反,有72%的人正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對口職業”,而總是別別扭扭地做著不擅長的事,因此,不能脫穎而出,更談不上成大事了。實際上,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平凡人,但他們都希望自己成為不平凡的人,夢想成大事,才華獲得賞識,能力獲得肯定,擁有名譽、地位、財富。不過,遺憾的是,真正能做到的人,似乎總是不多。

如果用心去觀察那些成大事的成功者,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不論聰明才智高低與否,也不論他們從事哪一種行業、擔任何種職務,他們都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一位知名的經濟學教授曾經引用三個經濟原則做了貼切的比喻。他指出,正如一個國家選擇經濟發展策略一樣,每個人應該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做自己專長的事,才會勝任、愉快。換句話說,當你在與別人相比時,不必羨慕別人,你自己的專長對你才是最有利的,這就是經濟學強調的“比較利益原則”,這是第一。

第二個是“機會成本原則”。一旦自己做了選擇之後,就得放棄其他的選擇,兩者之間的取舍就反映出這一工作的機會成本。於是你必須全力以赴,努力做好。

第三是“效率原則”。工作的成果不在於你工作時間有多長,而在於成效有多少,附加值有多高。如此,自己的努力才不會白費,才能得到適當的報償與鼓舞。

境遇是自己開創的,成功乃是自己造就的。你不必看輕自己,要相信你的能力是獨一無二的,你也許正在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有朝一日,你或許真的可以變得“很不平凡”,成為大家羨慕的成功者。

一個人做自己擅長的事,腳踏實地是獲取成功的另一法寶。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會立誌,有的人想當科學家、發明家或者大文豪,個個看起來誌向遠大,皆做成大事者之夢。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當科學家、發明家。培養一技之長,一步一步去累積自己的個人資源,才是邁向成大事的成功之路的要素之一。

也就是說,一個人成大事的工作方法在於:該花的心血一定要投入,該有的過程一定要經過。人生充滿變數,一個人的成敗與否,不單看他的資質,而要看他是否做自己擅長的事。

5.根據興趣愛好來發掘自身優勢

隻有充分發掘自身的優勢,才能實現你所確定的終生奮鬥目標。

一個人如果能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擇事業的目標,他的主動性將會得到充分發揮。但這需要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所謂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聯係著的。“我喜歡做什麼”“我最擅長什麼?”一個人如果能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擇事業的目標,他的主動性將會得到充分發揮。即使十分疲倦和辛勞,也總是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難重重也絕不灰心喪氣,而能想盡辦法,百折不撓地克服它,甚至廢寢忘食,如醉如癡。愛迪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幾乎每天都在實驗室裏辛苦工作十幾個小時,在那裏吃飯、睡覺,但他絲毫不以為苦,“我一生中從未做過一天工作。”他宣稱:“我每天其樂無窮。”難怪他會成大事。

布隆伯格讀大學時在霍普金斯大學學習工程,因為缺少興趣和動力成績平平。他回憶道:

從學業上講,我在霍普金斯大學是個平庸的學生,這主要是由於缺少動力而非缺少天賦,至少我希望是這樣。在工程科目上,我的分數絕大部分是平均分“C”,但在大學四年級時,我選了兩倍於正常課時的課程,並且幾乎所有科目都得了“A”。我不過也就是讀讀書、聽聽課,領會講過的東西,鸚鵡學舌地複述一下。我從未想過我可以出去發明什麼東西。我沒有興趣或心思去當一名真正的工程師、物理學家或數學家,我真正喜歡並且擅長做的是與人打交道。我是兄弟會的一把手,各兄弟會之間聯誼委員會主席、班長,成了全能的“校園大人物”。在競選學生會的職位時,我學會了如何競選公職。策劃學校舞會和兄弟會聚會鍛煉了我的組織能力。在組織各種校際課餘活動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讓大家達成一致的意見並在一起合作。所有這些技能對我以後在華爾街的所羅門兄弟公司從業和最終開辦我自己的公司都大有裨益。

當我考慮畢業後的生活時,很顯然管理成為我的職業選擇。如要不是絕大多數霍普金斯大學的同學都繼續讀研究生學位的話,我也許會直接找個工作。在這種隨大流的社會壓力下,我申請了商學院。當錄取通知書寄到的時候,我和朋友們在學校的信件收發室裏看到了哈佛商學院的棕色大信封。

“太棒了,錄取了!我們去喝杯咖啡吧。”我說。

“你不打開看看嗎?”有人問。

“那有什麼必要?”我答道。“如果不是錄取通知書的話,他們不會給我寄來這麼厚的一包,拒絕信很薄。”

布隆柏格後來的成就與他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發掘自身優勢是分不開的。很多人往往弄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擅長什麼,這就需要在實踐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不斷地了解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如此才能取之所長、避之所短,進而取得成功。

作家斯貝克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會成為作家,曾幾次改行。開始,因為他個子高,愛上了籃球運動,成為市男子籃球隊員。因為球技一般,年齡漸長,又改行當了專業畫家。他的畫技也無過人之處,當他給報刊繪畫時,偶爾也寫點短文,終於發現自己的寫作才能,從此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發現和準確判斷自己的興趣所在,可以通過對自己經曆的回顧,將自己的興趣歸於某種興趣類型,並與相應的職業對比,可以幫助你選擇適合自己興趣的職業,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

6.一心一意地培養自己獨特的專長

要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別人無法替代的人物,就應當想盡辦法培養自己的專長。

一個沒有專長的人,想要在競爭極為激烈的人生平台上立住腳,恐怕是天方夜譚。

一個人的專長就是他的與眾不同之處。這種專長可以是一種手藝、一種技能、一門學問、一種特殊的能力或者隻是直覺。你可以是廚師、木匠、裁縫、鞋匠、修理工等等,也可以是機械工程師、軟件工程師、服裝設計師、律師、廣告設計人員、建築師、作家、商務談判高手、“企業家”或“領導者”等等。如果你想成功的話,如果你想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你必須要有一門與眾不同的專長。當代人生中,成功者的普遍特征之一就是,他們由於具有出色的專長從而在一定範圍內成為不可缺少的人物。

福特的專長是製造汽車,愛迪生的專長是發明各種令人激動的“玩意”,皮爾·卡丹的專長是服裝設計與製作,曾憲梓的專長是做質量最好的領帶,阿迪·達斯的專長是製鞋,迪斯尼的專長是畫動畫,蓋茨的專長是編寫軟件與管理,巴菲特的專長是對華爾街的曆史與現狀了如指掌。上麵所提到的這些人一開始都不能算是重要人物,但由於他們專長的不斷發展,加上其他條件的配合,他們獲得了成功。

生活中,每個人都必須憑借自己的能力在為他人服務和相互合作中生存,因此如果你培養起了專長,往往你的生存就更具有價值。所以從現在開始,如果你還沒有專長,你就要確定方向,然後加以專業上的投資,你要花費時間、精力與汗水,持之以恒,努力使自己成為這一領域最出色的人;如果你已經有了一種技能但還不能說精於此道,那麼你也同樣要進行專業方麵的投資。要全力以赴,使自己變得與眾不同。

成功者一般都會樹立起這樣的信念:我依靠比別人更出色的能力來換取成功。因此,每個人若想創造成功人生,不僅要有自己的專長,而且要在這一領域勝出周圍的人。一個始終表現平平的人想要在一夜之間脫穎而出是不可能的。

為了發展你的專長,從今天開始你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提高自己的知識與技能,你要努力做更可口的菜,你要努力製造質量更好的物品,你要努力編寫更實用的軟件,你要努力寫更漂亮的文章等,並且一定要精益求精,這樣才會為你帶來源源不斷的快樂與收獲。

通過對很多成功者的研究發現:很多成功者一開始都隻是在某個方麵有所專長,後來由於其他條件的配合,這些人才從某一領域的專業人員成為完整的成功人士。在白手起家的成功者中,這種情況尤為多見。所以,在工作、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不斷地提高自身能力,培養自己獨特的專長。

7.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才能立足於社會

一種好的職業有益於你的發展,能提高你的生活質量,能夠使你不斷進步,能讓你學到相當的技能,而且前途無量。

選擇哪一種職業比較合適呢?這是任何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如果一個青年人找不到正當的職業,那麼他的生活一定沒有保障。

如果要選擇職業,就去做那種光明正大、利人又利己的工作吧!千萬不要從事你對其正當性產生懷疑的職業,從事這樣的職業無疑會使你內心感到不安,這樣,你在這種職業上就絕對不會有成功的希望,即使你有鋼鐵大王卡內基和富商培彼第的才能,也不見得會把那個職業做得得心應手。

在可能的選擇範圍內,不要從事那些會損害你的健康、讓你沒日沒夜工作永無假期的職業。你完全沒必要為自己的職業擔心,隻要選擇那些適合你的工作就可以了,完全不必要去嚐試那些條件過於苛刻、不適合你的工作。

從眾多可能的職業中選擇一個適合的職業,就像從許多書籍中選出一些有益的讀物一樣,你要盡可能選取那些高尚而又適合你自己的工作,要做到深謀遠慮,你所從事的職業必須是既有益於別人又有益於自己的。

一個人在世上有許多職業可以做。即便去做掘溝渠、開煤礦、搬磚頭、砌瓦片的工作,也不要去做那些傷害人格、損害自尊、違背天良、犧牲快樂、違反情理的事情。

要想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你就必須為自己設計一個一生的計劃,然後集中心思、全力以赴地去執行它。

首先,你應該做的是,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生存和發展的職業環境,並竭盡全力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以此來實現你期望的目的。你所選擇的環境一定要適合你的性格、才智和體力。總而言之,一開始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先邁開步伐,然後才能大踏步地前進,在一個適合自己的環境裏,我們做起事來才能感到順暢愉悅。

很多人認為,如果我們從小就對某方麵的事務感興趣,那麼長大了從事這方麵的職業一定如魚得水。其實,這種觀念是不對的,有很多人要等到中年才最終確定自己究竟要走哪條路,因為人到中年時,他們在職業方麵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一接手工作就能很順利地展開。

當然,我們應該及早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的職業,但也不可過於急躁、過於草率。如果還無法及時確定,不妨慢慢來,再慎重考慮一下。固然,這樣的問題對於才智過人的年輕人來說是不難抉擇的,但是我們還是能看到,多數的青年人被職業選擇的事情弄得心緒紊亂、焦頭爛額,不知自己究竟應該往那邊走,還是往這邊去?尤其是好的機會降臨時,他們更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在通常情況下,一個人即使沒有多少事業上的野心,隻要他們品格端正,肯勤勉努力,就必定能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的立足之地。

有人問美國銀行家喬治·皮博迪,他是如何找到這份工作作為一生職業的?喬治·皮博迪說:“我哪裏去找過它?是它自己找上門來的!”有時,很多瑣碎細小的事情,比如偶然事件、環境、出生地、窮困、失學等等,都會成為我們獲得某種職業的決定性因素,這就好像許多微不足道的問題能影響到一生的命運一樣。有時,偶爾讀一本書、聽一次演講、吸取一個教訓、接受一次批評、獲得一次嘉獎或遭遇一場危險,都會影響到一個人一生事業的成敗。

亨利·戴克教授說:“一個人最大的致命傷就是遇事猶豫不決、優柔寡斷。其實,凡事做起來隻要覺得有些把握並且還有興趣,那就完全可以當機立斷,立誌去做。在職業方麵,種種無謂的考慮與擔憂,隻會妨礙自己的前程,隻有那些勤勉努力、踏實工作的人,才能不斷提升自己。”

托馬斯·斯賴克博士也這樣說:“我能夠達到今天的高度,完全是因為我總是考慮如何動手去做。老是東想西想,瞻前顧後,優柔寡斷,是決不會成功的。”

有些人在選擇職業之初就毫無頭緒,他們總是在想:“我應該怎麼做呢?”“我究竟該做什麼事呢?”“怎麼做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我的才能呢?”如果有人能替他們決斷這些問題,不但使他們減少不少的煩惱,甚至還可以間接地影響人類文明的進程,因為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無法在最適合自己的職業上工作,那麼人類文明就永遠達不到最優的狀態。

要記住,在決定你一生的事業時,惟一的定律是:“你所從事的事業,必須是所有可能的事業中你最能勝任的。”

二、適時地展現自己的才能

西方有句諺語:“才智和勇氣必定滿意地與機遇共享榮譽”。即使具有超人的才華,不敢勇於表現出來就隻能埋沒於平庸之中。人生中時時處處都有展現自我才華的良機,聰明的人絕不會錯過而一展身手,於是成就了新的人生。如果不甘平庸就一定要抓住適當表現自我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