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立大誌,終於使禦木本幸吉成為舉世矚目的富豪。禦木本幸吉的成功證明了一句話:及早地確立遠大的誌向,是每一位成功者的靈魂。
班超在青年時跟著哥哥到洛陽,由於家裏窮,隻好到衙門裏去幫忙抄寫公文。一天,他抄完了一件公文,突然厭煩地把筆往桌上一扔,長歎一聲說:“男子漢,大丈夫,不能沒有大的誌向,應當像前人那樣殺敵報國,建立功業,怎麼能老是在筆硯之間打發日子呢?”
旁邊的人聽班超這麼說,都覺得可笑,說:“你小子飯都吃不飽,心倒挺高。”班超不禁歎息:“小人物怎麼知道壯士胸中的大誌向呢?”
過了幾年,班超看準機會,毅然投筆從戎,跟著大軍攻打匈奴。在戰場上,班超有勇有謀,多次打勝仗。
以後,他擔任漢朝出使西域的使者,征服了周邊的很多國家,使西域50多個國家全部歸順東漢王朝。班超自己也被封為西域都護、定遠侯。
把自己的誌向大膽地表達出來,即使這種誌向表麵上看來希望渺茫,甚至完全遙不可及。如果我們常常把自己的誌向表達出來,我們所期盼的結果往往會變成現實。我們所想獲得的東西——不管是強壯的身體、高尚的品德,還是理想的職業,如果我們盡可能地使之具體化,並全力以赴地為之奮鬥,那麼,這種誌向實現的可能性要比我們消極無為時大得多。
可是,許多人卻讓自己的誌向和願望漸漸消失了。他們沒有意識到,正是對於理想的專注和執著,增強了自己實現夢想的力量。在為理想而不懈努力的過程中,自己的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
3.你是否願意打一場沒有球門的比賽
隻有確立了前進的目標,一個人才會最大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才能調動沉睡在心中的那些優異、獨特的品質,才能鍛煉自己、造就自己。
一個人有了明確的奮鬥目標,也就產生了前進的動力。因而目標不僅是奮鬥的方向,更是對自己的鞭策。有了目標,就有了熱情,有了積極性,有了使命感和成就感。
有明確目標的人,會感到自己心裏很踏實,生活得很充實,注意力也會神奇地集中起來,不再被許多繁雜的事所幹擾,幹什麼事都顯得成竹在胸。
美國一個研究成功的機構,曾經長期追蹤100個年輕人,直到他們年滿65歲。結果發現:隻有一個人很富有,其中5個人有經濟保障,剩下94人情況不太好,可算是失敗者。這94個人之所以晚年拮據,並非年輕時努力不夠,主要因為沒有選定清晰的目標。
為了證明樹立目標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假設一場生死攸關的籃球冠軍爭奪戰中的一個場景:
兩支球隊在做了賽前熱身運動後,為投入比賽做好了身體上的準備。然後他們返回到更衣室,教練給他們麵授行動前最後的“機宜”,下達最後的指示。他告訴隊員:“夥計們!這是最後一戰,成敗就在此一舉,我們要麼青史留名,要麼默默無聞,結果就取決於今晚!沒有人會記得第二名!整個賽季的成敗就在今晚!”
隊員們士氣高漲,一個個像被打足了氣的皮球。當他們衝出門跑向球場時,幾乎要把門從框上扯了下來。可當他們來到球場上時卻愣住了,一個個大惑不解,十分沮喪和惱怒。原來他們發現球籃不見了。他們憤怒地大叫:“沒有球籃我們怎麼打球?”因為沒有球籃,就沒法知道比分,就無法知道他們的球是否命中。總之,沒有投球的目標,他們就無法進行比賽。
球門對於球類比賽相當重要,對吧?那你呢?你是否也在打一場沒有球門的比賽?如果是這樣,你的得分是多少?
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永遠漂流不定,隻會到達失望、失敗和喪氣的海灘。
前美國財務顧問協會的總裁劉易斯·沃克曾接受一位記者采訪,談論有關穩健投資計劃的基礎。他們聊了一會兒後,記者問道:“到底是什麼因素使人無法成功?”
沃克回答:“模糊不清的目標。”記者請沃克進一步解釋。他說:“我在幾分鍾前就問你,你的目標是什麼?你說希望有一天可以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這就是一個模糊不清的目標。問題就在‘有一天’不夠明確,因為不夠明確,成功的機會也就不大。”
“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買一間小屋,你必須先找出那座山,我告訴你那個小屋的現值,然後考慮通貨膨脹,算出5年後這棟房子值多少錢;接著你必須決定,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你每個月要存多少錢。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你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但如果你隻是說說,夢想就可能不會實現。夢想是愉快的,但沒有配合實際行動計劃的模糊夢想,則隻是妄想而已。”
聰明的人,有理想、有追求、有上進心的人,一定都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他懂得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因而他的所有的努力,從整體上來說都能圍繞一個比較長遠的目標進行,他知道自己怎樣做是正確的、有用的,否則就是做了無用功,或者浪費了時間和生命。
許多人懷著羨慕、嫉妒的心情看待那些取得成功的人,總認為他們取得成功的原因是有外力相助,於是感歎自己的運氣不好。殊不知成功者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由於確立了明確的目標。
4.站得更高才能走得更遠
人生沒有仔細規劃的習慣,隻能使自己每天過粗糙的生活,更談不上打開人生局麵。成大事者的習慣之一是善於在自己的人生規劃圖上精打細算!
曾有人巧妙地把人比喻為一條船。在人生海洋中,大約有95%的船是無舵船。他們總是漫無目的地漂泊,麵對風浪海潮的起伏變化,他們束手無策,隻有聽其擺布,任其漂流。結果他們要麼觸岩,要麼撞礁,以沉沒而告終。還有約5%左右的人,他們有方向、目標,又研究了最佳航線,同時學習了航海技巧。這些船從此岸到彼岸,從此港到彼港,有計劃地行進。那些無舵船一輩子航行的距離,他們隻要兩三年就達到了。他們像現實中的船長一樣,既熟知下一個停泊或通過的港口,也深知航船的目的地。即使航行的目的地暫不明確(譬如探險航行),也能清楚地知道目標的特性、目的地上應有什麼和現在航行在什麼水域。如果出現狂風巨浪,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天災人禍,他們不會慌張,因為他們知道,隻要把應做和能做的都做到,那麼抵達目的地就是確定無疑的事。
我們的人生與海上行舟何其相似。在人生的海洋上,流逝的時間像吹到船上的風,揚起風帆的船就是我們自己。周圍發生的一切,都無法代替我們去駕馭那隻屬於我們自己的小船。
別忘記牢牢地把穩你的船舵。製訂好人生的規劃圖,努力推進它而不搖擺拖曳。一天有一天的目標,即刻行動起來!對確立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執行到底。隻要你能夠這樣每天“彩排”一遍,潛在意識就能自然接受它,使你一天天向理想的目標邁進。
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你確定隻走一公裏路的目標,在完成0.8公裏時,便會有可能感覺到累而鬆懈自己,以為反正快到目標了。但如果你的目標是要走十公裏路程,你便會作好思想準備,調動各方麵的潛在力量,這樣走七八公裏後,才可能會稍微放鬆一點。可見設定一個遠大的目標,可以發揮人的很大潛能。
一個成大事者的目標,對自己和家庭,從現實到長遠利益都應是全麵考慮的。
5.像股神巴菲特那樣恰當地選擇目標
目標是一種方向,需要恰當地選擇。人生最重要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
目標是人生的燈塔。當你在困頓中不知如何是好時,目標會使你重拾起失去的自信。人生最悲哀的,不是遭遇怎樣的挫折,而是失去目標。
沃倫·巴菲特,美國股市投資家,1930年出生於美國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少年時代受過良好的教育,25歲那年,他用100美元開始投資生涯,之後的二十年內先後買下貝克夏·哈斯維紡織廠等數十家著名企業,一舉成為身價超過230億美元的超級富豪。他在投資領域一向目光長遠,膽氣過人,並且戰無不勝,被譽為當今社會“最偉大的投資家”、“天才股王”。
一般來說,目標一經確定,不要輕易換來換去。假如經過一段時間的檢驗,發現現在的目標不合適,你就應當更換另一個目標,這樣才能重新確定自己的強項!
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人因為一生幹著不恰當的工作而遭到失敗。在這些失敗者中,有不少人做事很認真,似乎應該能夠成功,但實際上卻一敗塗地,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勇氣放棄那耕種已久但荒蕪貧瘠的土地,沒有勇氣再去找那肥沃多產的田野,所以,隻好眼看著自己白白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消耗了寶貴的時間,但仍然一事無成。其實,他們早該知道,這完全是由於他們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但他們可能仍然糊裏糊塗,繼續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
當然,在你重新確定目標、改變航向之前,一定要經過慎重的考慮,尤其不可三心二意,不可以既要抱著這個又想要那個。確定自己一生的大目標,不妨多想一想。因為這是決定你一生的努力方向。隻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方向,才可以走上成功的道路。
1888年,作為銀行家的裏凡·莫頓先生成為美國副總統候選人,一時聲名顯赫。1893年夏天的某個時候,美國一位部長詹姆斯·威爾遜先生到華盛頓拜訪裏凡·莫頓。在談話之中,威爾遜偶然問起莫頓是怎樣由一個布商成為銀行家的,裏凡·莫頓說:我過去經營布料生意,業務狀況還算比較平穩。但我總覺得生活平淡,缺乏激情。直到有一天,我偶然讀到愛默生的一句話:‘一個人,隻有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目標,才能夠全麵激發自己的潛能和激情,才能夠完成巨大的功業。’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對自己進行了反思,我發現我並不熱愛布料行業,相反,我的熱情和我的特長都在銀行方麵。也就是說經營銀行更適合我。
“於是,我下決心拋開布行,開始創辦銀行。在穩當可靠的條件下,我盡量多往外放款。一開始,我要去找貸款人,後來,許多人都開始來找我了,我就變成了人們眼中的銀行家。”
最後,莫頓說:“你問我為什麼由布商成為銀行家,我的答案是:銀行是比布料更適合我的奮鬥目標。”
改變人生不是一句空話,不是一種幻想,而是從堅定不移的目標開始。裏凡·莫頓先生就是每個青年的榜樣,要成就事業,就必須先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
6.把心中的渴望打造成具體的目標
要想成功,夢想和目標一定要具體。別把你美麗的夢想停留在“想像階段”,而應該以實際行動去實現它。
把夢想當作自己生活中一個活生生的角色,然後竭盡全力去扮演好這個角色,那麼夢想就不會停留在“夢”的階段,而是離現實更近一些。你所渴求的正是你人生的使命。然而大部分人都不去充分探究自己這一生真正希望的是什麼、想做什麼、成就什麼,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就是我與生俱來要成為的人、要做的事。”所以他們終將放棄對自己使命的追尋。
有些人永遠在自己的生命中瀏覽。他們瀏覽別人的成功,心裏卻對自己無法獲得相同的成就覺得十分懊惱。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渴望,不相信自己也會成功。一個有自信、相信自己正邁向成功的人,是不會嫉妒別人的。相反地,他會以那些成功人士為典範,並告誡自己:有一天,我也會像他們一樣成功。
什麼是成功?成功就是活出自己的使命來。
現在,你來回答幾個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發現自己想要做什麼事、過什麼樣的生活。首先拿出一張白紙畫為三欄,在每一欄上分別寫下“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事”,“擁有什麼”三個標題,然後盡快寫下你所想到的每個答案,每一欄至少要有50個答案,你可能覺得50個答案太多了,但大多數的人都能輕易地寫出一百個答案。以下是幾個例子:
我希望跑5公裏。
我想寫一本小說。
我想和總統會麵。
我想成為公司總裁。
我想結婚。
我想擁有一輛奔馳轎車。
我想捐100萬元給慈善機構。
你可能需要一兩個小時才能寫完答案,但這可能是你這些日子或是一生之中最有價值的幾個小時。發揮你的想像力,回想一下你小時候的夢想,想想你大學時代或第一次工作時的理想。盡量發揮,不要限製你的想法,惟一的規則是:這些都必須是你自己的夢想——不是別人希望你做的事,也不是他人的夢想。
接下來,你必須以冷靜、客觀的態度,重新分析這張清單。有的人可能很快地進入狀況,從客觀的角度列出自己的清單,有的人則需要多一點的時間。所以也許你會希望先將清單放在一旁,隔天或下周再重新檢查。
當你檢視清單時,你必須一再問自己:什麼對我是最重要的?什麼最具挑戰性?什麼符合我的價值觀?
在這樣的回答過程中,一個具體的夢想和目標赫然顯現。
三、做一個執著追求目標的人
執著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成就大事往往不在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追求成功全憑持之以恒,決不能半途而廢。一個執著追求人生目標的人,不會被一時一事的挫折嚇倒,成功就是對他們堅持努力的回報。
1.每投入一分行動,就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目標既然已經製定,就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猶豫,而要堅決地投入行動。觀望、徘徊或者畏縮都會使你延誤時間,致使計劃化為泡影。
人生有了自己的目標以後,關鍵是要把它付諸行動。
人生總有許多目標和憧憬,假使能夠將一切憧憬都抓住,將一切目標都實現,將一切計劃都執行,則事業上的成就真不知會怎樣的宏大;生命,也不知要怎樣的偉大!然而,總是有很多人有憧憬而不去抓住,有目標而不去實現,有計劃而不去執行,最終使各種憧憬、目標、計劃破滅。
相當多的人製定了目標之後,便把目標束之高閣,沒有投入到實際行動中去,結果到頭來仍然是一事無成。
人常常缺乏開始做事的勇氣。但是,如果你鼓足勇氣開始做了,就會發現做一件事最大的障礙往往來自自己的內心,更主要是缺乏行動的勇氣,有了勇氣下決心開了頭,似乎再往下做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這樣不斷地做下去,你就會發現離目標越來越近,你的目標正在漸漸地成為現實。
隻要定位清晰,目標明確,那麼你每投入一分行動,就將向成功走近一步。如果投入十分的行動呢?你將擁抱成功。
邁克爾·戴爾讀高中時,找到了一份為報紙征集新訂戶的工作。他推想新婚的人最有可能成為訂戶,於是雇請朋友為他抄錄新近結婚的人的姓名和地址。他將這些資料輸入電腦,然後向每一對新婚夫妻發出一封有私人簽名的信,允諾贈閱報紙兩星期。這次他賺了1.8萬美元,買了一輛德國寶馬牌汽車。汽車推銷員看到這個17歲的年輕人竟然用現金付賬,驚愕得瞠目結舌。
第二年,邁克爾·戴爾進了奧斯汀市的得克薩斯大學。像大多數大一學生那樣,他需要自己想辦法賺零用錢。那時候,大學裏人人都談論個人電腦,凡沒有的人都想買一台,但由於售價太高,許多人買不起。人們想要的是能滿足需要而又售價低廉的電腦,但市場上沒有。戴爾心想:“經銷商的經營成本並不高,為什麼要讓他們賺那麼高的利潤?為什麼不由製造商直接賣給用戶呢?”戴爾知道,IBM公司規定經銷商每月必須提取一定數額的個人電腦,而多數經銷商都無法把貨全部賣掉。他也知道,如果存貨積壓太多,經銷商會損失很大。於是,他按成本價購得經銷商的存貨,然後在宿舍裏加裝配件,改進性能。這些經過改良的電腦十分受歡迎。戴爾見到市場的需求巨大,於是在當地刊登廣告,以零售價的八五折推出他那些改裝過的電腦。不久,許多商業機構、醫生診所和律師事務所都成了他的顧客。
今天,戴爾電腦公司在全球幾十個國家設有公司,每年收入超過100億美元。
萬事開頭難!要幹成一件事情,年輕人總是覺得邁第一步困難重重,總是下不了決心。——於是便遲疑不決,猶豫不定,今日推明日,明日推後天,這樣推來推去便延誤了時間,也就推遲了成功之日的到來。
每天有每天的事,今天的事是新鮮的,與昨天的事不同,而明天也自有明天的事。拖延的習慣有礙於做事。過度慎重與缺乏自信都是做事的大忌。在興趣濃厚的時候做一件事與在興味索然時做一件事,其間的難易苦樂相差很大。
在興趣濃厚時,做事是一種喜悅;興味索然時,做事是一種痛苦。
今天的事不做而留待明天做,在這個拖延中所耗去的時間、精力已能將那件事做好。做以前拖延下來的事,會覺得很不愉快;在當初可以很愉快、很容易做好的事,拖延了數日之後,就會顯得討厭與困難了。
人生中總會遇到一些機會,但又會稍縱即逝。當時不把它抓住,以後就永遠失掉了。
有計劃而不去執行,使之煙消雲散,這將對人的品格力量產生不良的影響。有計劃而努力執行,這就能增強人的品格力量。有計劃沒有什麼了不起,能執行定下的計劃才算可貴。
一個生動而強烈的意象、觀念突然閃入一位作家的腦際,會使他生出一種不可阻遏的衝動——想提起筆來,將那美麗生動的意象、觀念記錄下來。但那時如果他沒有立刻就寫,後來那意象便會逐漸模糊、暗淡,最終完全消失!
其實,許多成功的人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敢想敢做。哈默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1956年,58歲的哈默購買了西方石油公司,開始大做石油生意。石油是最能賺大錢的行業,也正因為最能賺大錢,所以競爭尤為激烈。初涉石油領域的哈默要想建立起自己的石油王國,無疑麵臨著極大的競爭風險。
首先碰到的是油源問題。1960年,石油產量占美國總產量30%的得克薩斯州已被幾家大石油公司壟斷,哈默無法插手;沙特阿拉伯是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難以染指;如何解決油源問題呢?1960年,當花掉1000萬美元的勘探基金而毫無結果時,哈默再一次冒險接受了一位青年地質學家的建議。舊金山以東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棄的地區,可能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他建議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把它租下來。哈默又千方百計地從各方麵籌集了一大筆錢,投入了這一冒險的工程。當鑽到860英尺深時,終於鑽出了加利福尼亞的第二大天然氣田,當時估計價值在200億美元以上。
哈默成功的事實告訴我們,隻有敢想敢做,敢於嚐試,敢於把計劃付諸實施,才能取得成功。
2.勇於追求目標,生命就會煥發光彩
人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控製和運用自己的精神力量,並不斷努力地追求結果。
追求隻不過是體驗人生價值的一個過程,它充分地體現了精神的力量,世界上需要追求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但我們所追求的目標總是讓我們的人生和我們的事業變得盡善盡美。
“成功”,一個多麼誘人的字眼。我們向往成功、期盼成功、追求成功、力求成功。
不過,要想取得成功,我們必須要付出,必須去追求。多學習各方麵的規律、技能,無疑會助我們取得成功。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還需要精神的積極參與。單純的認知因素並不足以導致高度的成就,良好的個性品質越來越受到心理學者的重視。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偉人的偉大之處在於其性格的偉大。
喬治·格雷厄姆是倫敦一個很有名氣的鍾表商。一天,來了一位顧客,在他的鋪子裏精心挑選了一塊手表,但仍然不放心,就問格雷厄姆,手表的精確度怎樣。
“先生,這塊表的製造和對時都是我親手完成的,”格雷厄姆回答他,“你隻管放心拿去用。7年以後你來找我,如果那時候時間誤差超過5分鍾,我一定把錢退給你。”
過了7年,果然,當年的那位先生從印度回來後,又來到格雷厄姆的鋪子裏找他。
“先生,”他說,“我把你的表帶回來了。”
“我記得我們的條件,”格雷厄姆說,“把表給我看看。哦,怎麼了?有什麼地方不好?”
“是這樣,”顧客說,“我已經用了7年,它的走時誤差超過五分鍾了。”
“真的?如果是這樣,我就把錢退給你。”
“除非你付給我十倍的價錢,”顧客說,“不然我不退。”
“不管你開什麼條件,我都不會食言的。”格雷厄姆回答。他把錢付給了那位先生,換回了那塊表,留著自己校準時間用。
格雷厄姆先生的手藝是向塔彼溫先生學的,塔彼溫先生是當時倫敦——也許是全世界——做工最精細的機械師。一座時鍾上如果刻上了他的名字,那就是質量優異、走時準確的標誌。有一次,一位顧客拿了一塊刻了他的名字的壞表找他修理,表上雖然刻了他的名字,但實際上卻是冒牌貨。塔彼溫二話不說,拿起錘子把表砸了個粉碎。看著顧客目瞪口呆,他拿出一塊自己製作的手表遞給他,說道:“先生,這才是我的產品。”
格雷厄姆先生為格林尼治天文台製作了一台大鍾,到現在走時已經超過150年還是性能良好,隻是每走15個月需要調時一次。由於塔彼溫和格雷厄姆的工作和追求達到了盡善盡美的至高境界,最後他們被允許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
對於目標的追求不能馬馬虎虎、敷衍了事,要像格雷厄姆先生那樣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地追求自己的目標。馬馬虎虎、敷衍了事的毛病可以使一個百萬富翁很快傾家蕩產;相反,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是認認真真、兢兢業業、一步一個腳印,因為他們明白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的道理,而這個道理,蘊含著盡善盡美的個性,而這種個性也就意味著無窮的力量。
3.海倫·凱勒的人生成功秘方
大樹一旦枯死,春天就對它失去意義,如果人生沒有追求,再美好的東西都不再有吸引力。
追求具有鼓舞人心的創造力量,它鼓舞人們去開啟成功之門。
每個人手中都擁有寶藏,這寶藏就是每個人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才能和性格。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發現自己身邊的寶藏的。當一個人有了追求,才有希望,有了希望才會愈來愈清晰地看到理想的目標,才能愈來愈發現、發掘、發揮自己的寶藏——才能和性格。寶庫一旦打開,實現人生理想的路程也就不會太遠了。
人們心中的希望,與理想夢幻相比,常常更有價值。希望常常是將來事實的預言,更是人們做事的指導,希望能衡量人們目標的高低、效能的多寡。
有許多人容許自己的希望慢慢地淡漠下去,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堅持著自己的希望就能增加自己的力量,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擁有寶藏卻向別人乞求寶藏,這是悲哀的。這種悲哀源於自己也許從來沒有意識到“我已經是個很富有的人”。如果說成功有什麼秘方的話,惟一可以供自己隨時使用的,大概隻有為希望的實現而不斷地追求了。追求是打開自己身邊寶庫的金鑰匙。追求具有鼓舞人心的創造性力量,它鼓勵人們去盡力完成自己所要從事的事業。追求是才能的增補劑,能增加人們的才幹,使一切夢幻化為現實。
人生不是靠命運安排,而是要安排命運!我們要做命運的主人。人生的有幸與不幸,將永遠與你結伴而行。命運可以決定你奮鬥過程的順利或艱辛,但追求的結果卻一直握在你自己手中。
海倫·凱勒1880年出生於美國一個小鎮,她從小聰明過人,然而不幸的是,當她一歲多的時候,一場暴病奪去了她的視、聽、說的全部能力,無情的現實把這個小女孩投進了黑暗與寂靜、混沌與無知的世界之中。小海倫7歲時,父母為她請來了一位名叫安妮·莎莉文的啟蒙教師,從此,這位教師使海倫的一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一天,教師把海倫帶到水房,把水管中清涼的水滴在她的一隻手上,同時在另一隻手上拚寫“水”字,這使海倫認識到宇宙事物都各有名稱。老師把海倫帶到郊外,或在家裏,見什麼東西就摸什麼東西,並在她手上拚這個詞,小海倫很快就記住了。海倫要學說話,盲聾啞學校校長富勒小姐親自教她,富勒小姐發音時,要海倫把手放在她的臉上,用感覺來體驗舌頭和嘴的牽動情況,然後模仿著發音,慢慢地,海倫開始用嘴說話了。經過艱苦的訓練,海倫以超人的毅力開始學習英、德、法、拉丁、希臘五種文字,並且最終掌握了這些文字。
後來,海倫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美國第一學府——哈佛大學。21歲,海倫寫了一本自傳體的書——《我生活的故事》,轟動了美國文壇。在此後60年中,她一共撰寫了14部著作,成為世界著名的作家。而且,她還把畢生的精力和知識傾注到為盲人和聾啞人謀利益的公共事業中。
人的一生就應該不斷追求,這種追求是人的基本傾向、願望,是與一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之間的一種抗爭。追求在抗爭中迸現光彩,抗爭在追求中實現理想。
4.追求完美:成功者的格言
要實現成功,惟一的方法就是在做事的時候,要抱著非做成不可的決心,要抱著追求盡善盡美的態度。
有許多人在尋找發揮自己本領的機會。他們常這樣問自己:“做這種乏味平凡的工作,有什麼希望呢?”可是,就是在極其平凡的職業中、極其低微的位置上,往往蘊藏著極大的機會。隻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完美、更迅速、更正確、更專注;調動自己全部的智力,從舊事中找出新方法來,這樣便能引起別人的注意,從而使自己有發揮本領的機會,滿足心中的願望。所以,不論目前的暫時處境多麼不盡如人意,都不該輕視和鄙棄自己目前的努力,都不該放棄對完美結局的追求。
成就最好的工作,需要經過充分的準備,並付出最大的努力。英國的著名小說家狄更斯,在沒有完全預備好要選讀的材料之前,決不輕易在聽眾麵前誦讀。他的規矩是每日把準備好的材料讀一遍,直到六個月以後讀給公眾聽。
法國著名小說家巴爾紮克有時因為寫一頁小說,會花上一星期的時間,而一些現代的寫作者,還在那裏驚訝巴爾紮克的聲譽是從哪裏來的。
許多人工作做得很粗劣,借口是時間不夠,其實按照各人日常的生活,都有著充分的時間,都可以做出最好的工作。如果養成了做事求完美、善始善終的習慣,人的一輩子必定會感到無窮的滿足。而這一點正是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分水嶺。成功者無論做什麼,都力求達到最佳境地,絲毫不會放鬆;成功者無論做什麼職業,都不會輕率疏忽。
有無數人因為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對手頭工作敷衍了事的態度,終致一生一事無成。
養成了敷衍了事的惡習後,做起事來往往就會不誠實。這樣,人們最終必定會輕視他的工作,從而輕視他的人品。粗劣的工作,就會造成粗劣的生活。工作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做著粗劣的工作,不但使工作的效能降低,而且還會使人喪失做事的才能。所以,粗劣的工作,實在是摧毀理想、墮落生活、阻礙前進的敵人。
世界上為人類創立新理想、新標準和創造幸福的人,就是具有追求完美態度的人。無論有多麼難以克服的障礙,都不要放棄對完美的追求,如果隻是以做到“尚佳”為滿意,或是做到半途便停止,那就絕對不會成功。
5.追求明天,成功從今天開始
每個人的一生中,機會是平等的,追求是不會一帆風順的。要緊的是,把握今天,追求明天。
明天具有鼓舞人心的創造性力量,她鼓勵人們去盡力完成自己所要從事的事業。
有人用兩枚硬幣來占卜自己的命運:硬幣的正麵是幸福,反麵是痛苦。
一枚硬幣在空中下落,另一枚硬幣在桌上旋轉。他盯著桌上的硬幣,想著空中的硬幣;注視著空中的硬幣,靜聽著桌上的硬幣,希望桌上的硬幣快點停下來,祈禱空中的硬幣快點掉下來。空中的硬幣下落畫成一條直線,旋轉的硬幣轉很多圓圈。他的心在直線上震蕩,在圓圈內奔波。
終於,空中的硬幣掉了下來,桌上的硬幣也停了下來。此時他終於感到了累,對硬幣想看又不敢看,閉上眼睛畫著“十”字,心中暗說:“正麵吧,正麵吧,千萬別是反麵!”
猛一睜眼,一正一反。
要知道一個連今天都放棄的人,哪有能力和資格去說“還有明天”呢?所以古人說,今日事今日畢。人要學會的不僅是去設想還有明天,而且還要將今天抓在手裏,將現在作為行動的起點。這樣做的時候,你就真正有了明天。
“還有明天”,是懶惰者的思維,是放棄追求,隻剩等待與胡思亂想,這樣的人生怎麼可能會成功呢?而“追求明天”,講的是不能放棄今天的努力,必須把當前的事情辦好。
6.不懈地追求,你也可以成為巨人
成功者一麵不懈地追求,一麵用心血澆灌他艱難、孤獨的征途,用胸中灼熱的鮮血創造出永不凋謝的花朵。
成功者的共同特征就是不懈地追求,他們追求的不是一時一事的成功,而是盡可能持久的成功。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信自己的追求,不斷地突破舊我,在成功的階梯上不斷進步,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與特色。
不斷追求的人往往能夠在追求過程中不斷地發現新問題,並千方百計地加以解決,為尋求事業上的新突破創造時機。
安德魯·卡內基是美國近代企業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世界著名的“鋼鐵大王”和億萬富翁。人們議論起美國最富有的大財閥,總是把卡內基的名字和“汽車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名字列在一起。
卡內基,1835年出生於英格蘭的登弗梅林,1848年,隨父母移居美國。從13歲起,他就開始為生活而奔波,曾經當過電報公司的信差,鐵路公司的秘書等工作。但他最終以自己非凡的天賦、聰明才智和善於抓住機遇的應變能力,在競爭中取得一次次的勝利,使自己的事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成為名震天下的大富翁。
1860年前後,卡內基在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西段任秘書,開始做股票投資。由於他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借了600元錢當了股東,三年竟獲得500萬元的現金紅利,這是卡內基獲得的第一次成功,是他發家的開始。
一天,賓夕法尼亞鐵路西部管理局局長斯考特先生突然問卡內基:“喂,卡內基,你能籌集到500元錢嗎?”卡內基麵露難色,十分尷尬。因為他父親剛剛過世,為支付喪葬費、醫藥費,他全部的積蓄僅剩50元。斯考特見他困窘的樣子,便說:“我的一位朋友過世後,他太太將遺產的股份賣給了友人的女兒,現在這位女子急需用錢,想轉讓股份,是亞當斯快運公司的10股股票,恰好500元。紅利是一股1元……”
“這麼大一筆錢,我實在是籌集不出來。”卡內基一臉無奈的樣子。
“那好,我先替你墊上,無論如何也要把它買下來。”斯考特先生堅持讓卡內基一定要做成這筆生意。
第二天,斯考特先生卻猶豫起來,他問卡內基:“對不起,人家非600元不賣。還要嗎?”
卡內基卻一反昨日的曖昧,堅定地說:“要。我一定要,請代我先付600元。”由於斯考特先生昨天對他的堅決支持,使他的自信心堅定起來,毅然決定去拚一把。
半年後,卡內基母子倆節衣縮食、向親戚高利借款,以房子為抵押品,千方百計總算還清了所借的債款。不久,一封裝有10元錢紅利支票的信寄到卡內基手中,他將其交給斯考特先生作為利息。卡內基像完成了一項偉大的事業那樣,心中充滿成就感。
卡內基後來被提升為匹茲堡管理局長,他與創辦匹茲堡鐵工廠的柯爾曼出4萬元買下了斯陶利農場。這是一個盛產石油的地方。他雇用馬車拉油桶,用平底船行駛於阿勒格尼河不停地運送石油,建立了貯油槽,大量存油,等市場油價上漲時高價賣出。一年後,卡內基分到100萬元的現金紅利,3年後達到500萬元。
卡內基以600元買下股份,3年後,他就成為擁資500萬的富翁。他的出色的才幹與非凡的能力,使他今後的事業如日中天,步步走向輝煌。
他沒有滿足自己一時一事的成功,他有更高的目標去追求。29歲的卡內基把目光投向了鋼鐵業。“美洲大陸現在是鐵路時代、鋼鐵時代,需要建造鐵橋、火車頭和鋼軌,鋼鐵是一本萬利的。”卡內基準確地預見了鋼鐵業發展的大好前景,他毅然辭去了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的職務。帶著如何實現自己理想的思考,渡過大西洋到倫敦考察。這是他事業上的一次飛躍。他買下了道茲工程師兄弟的鋼鐵製造的專利。他給其弟湯姆的信中說:“我和喬治一同參觀了鋼鐵的最新製法,這種新方法將會給今後的鐵路用鐵軌製造帶來革命。我已經和道茲兄弟簽約買下美國的專利,這項專利的價值至少值5000磅黃金。”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對鋼鐵的需求大增,卡內基抓住良機,全力以赴地大幹起來,向鋼鐵業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他又一次獲得了成功。
他把全部股票換成現款,投入鋼鐵工業,他用35萬美元在匹茲堡南建立起一座現代化的鋼鐵廠。雖然這時股票全部下跌,但這之前,卡內基股票已全部兌換出手,這場災難絲毫未能影響到他。這時他投資的新興鋼鐵廠正獨領風騷、熱火朝天地大幹著。他加強管理,科學經營。他聘請化學專家檢驗原料,使原料、產品檢測係統組織化,改變過去原料購入和產品賣出的無秩序狀態,大大提高了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