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邦贏在哪裏?(1 / 2)

劉邦贏在哪裏?

文 | 吳祚來

接受美學認為,是接受者創造了經典與經典作家,沒有普眾的接受,就沒有偉大的作家。這是從接受主體的視角來分析經典與經典作家的誕生,將這一理論引伸到政治領域,也具有特別的意義。

我們發現政治與統治也可以看成是

接受者主體的“接受政治”或“接受統治”,普眾(人民大眾)是接受者,接受是一個過程,一個說服與被說服的過程,當人們潛意識或集體無意識認同某種力量、某個統治者時,便不再試圖改變它,醜化他,也不會以普通人的方式去衡量他、要求他,而是通過美化、神化的方式來包裝他,使其成為自己的命定天子。

因為普眾的接受,所以君王才成其為真正的君主,而君王要使自己在心理上廣為民眾接受,通過各種方式,特別是民間傳說的方式使人們不知不覺接受,這是另一個戰場,一場心理戰。真正能夠成為皇帝的人,是這場心理戰的最後贏家。

劉邦是一步步被人們接受的。因為他挑戰了暴秦,要殺死暴秦的地方官吏,所以就有了第一批擁躉者,當他有一萬名追隨者時,酈食其這樣的狂生智者就加盟到他的門下,這位狂生視劉邦為自己的真龍天子嗎?沒有!因為他見劉邦時,並沒有下跪,而且還與他調侃。

劉邦當時由二位女侍洗腳,怠慢一位前來獻策的老者,完全一付流氓老大形象。酈食其與其說接受他,不如說要借的力量,去摧毀他終生痛恨的暴秦。酈食其是劉邦的第一位教化者:你要得天下,就得謙卑虛懷,就得懂禮儀識規矩。這位老者讓劉邦懂得了對人最起碼的尊重,就是穿好衣服,平等地與智者交流。

如果劉邦在屋裏洗腳,而酈食其見麵即撲通一跪,情形又將如何?

那就會驕縱劉邦流氓習性一麵,而酈食其就會變成端洗腳水的奴才,劉邦會慢慢地洗完腳,讓酈食其倒掉洗腳水,然後聽這位老者談天下大勢。所有的奴役,都開始於自我奴役,酈食其站著與劉邦說話,因此規範了劉邦的倫常行為,也使自己成為一位人格獨立的書生。

酈食其知道劉邦是個大流氓,他拿捏住了大流氓的穴位。

劉邦要的是天下,一時的流氓氣完全可以被自己控製住的,與小流氓不同,大流氓會是個好學生,他會用心聽,用心記,用盡力氣去執行,而且有強大的執行力。如此說來,劉邦是一個寬宏大度的大流氓,一個有政治野心與遠見的大流氓,一個可以改造好的可以塑造成一代帝王的大流氓。他不讀書,但一個時代傑出的讀書人智慧,他能聽得見,用得起,這是一個大流氓最終轉化為一代開國帝王的不可或缺的素質。

我們看到,在鴻門宴上,項羽或隱或現的,還有一層自己的底線,並沒有動用力量直接劍殺劉邦,或者說項羽給曆史還是留有一層道德的麵子,這不是婦人之仁,而是道義的底線發揮著潛在的作用。

劉邦的底線呢?劉邦是赤裸的大流氓,當他的父親被項羽捕獲,項羽威脅要煮了劉太公煲湯時,劉邦回答說,請留我一勺子如何?他自己被項羽追殺,為了讓馬車跑得快一些,劉邦竟然把自己的兒女推下車去兩次,可憐的馬夫停下車再把孩子抱上來,“如是者三”。是人都做不出來的事情,劉邦做到了,敢於突破人倫底線,把無義無恥做到極致,就可以為帝為王。

項羽在人倫領域尚存人性,有一定的道義底線,但在政治領域就毫無底線可言,聽信一句謠言,他就廢掉了他最得力的智囊範增,攻打入關的劉邦時,懷疑降軍會亂了自己軍心,一夜之間將秦將章邯20萬降軍活埋在新安城南,這是自秦在長平活埋40萬戰俘之後,另一起慘絕的戰時冤案。一入鹹陽,項羽就火燒秦宮殿,誅殺已投誠的秦王子嬰,甚至誅殺掉自己的義帝,加之他不善於分成天下,積怨各路英雄,最終成為孤膽英雄,演繹一場霸王別姬的悲情戲,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