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概況(一)(1 / 1)

2005年北京市衛生工作概況

基本情況2005年,全市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4818個,比2004年減少17個,其中醫院519個,比2004年增加16個;床位總數79077張,比2004年增加1922張,其中醫院床位72329張,比2004年增加2479張。衛生人員總數156969人,比2004年增加360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19943人,比2004年增加3305人;衛生技術人員占衛生人員總數的76.41%;鄉村醫生3792人,比2004年增加226人。執業醫師總數50642人,護士總數42897人。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擁有醫院床位6.65張,執業醫師4.32人,護士3.66人。2005年政府辦醫療機構平均每一門診人次醫療費用234.08元,平均每一出院患者醫療費用13013.81元。

2005年北京市衛生事業費189119萬元,比2004年增長40.51%。衛生係統固定資產883202萬元。

全年政府投資北京市衛生基本建設65073萬元,安排大中型建設項目10個,總建築麵積182785平方米。其中竣工項目2個,分別是北京腫瘤醫院病房樓工程和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防病業務樓工程;新開工項目2個,分別是北京佑安醫院改擴建一期工程和北京地壇醫院遷建工程。完成了全市140家二級以上醫院感染疾病科、412家一級醫院傳染病診室、152個急救站點(城八區136個,郊區16個)以及農村1486個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的建設。

2005年北京市戶籍人口1172萬人,出生率4.98‰,死亡率5.43‰,自然增長率-0.45‰。人均期望壽命80~09歲,其中男性78~47歲,女性81~76歲。

公共衛生體係建設大力加強以“一個機製、四個體係”為核心的首都公共衛生體係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一是進一步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製。健全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指揮體係:在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下設立了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市衛生局成立了應急辦公室(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各區縣、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分別成立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組織領導機構。初步形成了全市重大法定傳染病監測網絡。根據法定傳染病、新發傳染病的病種分類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種類,編寫了各項應急工作製度。完成了非典、鼠疫、霍亂、病毒性肝炎、流腦、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0種重大疾病應急處理預案和8個防治工作方案。二是進一步強化疾病預防控製體係建設。以市和區縣疾病預防控製機構為主體,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在內的覆蓋全市的三級疾病預防控製網絡已經形成。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防控網底作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防控前哨作用得到進一步加強。三是醫療救治體係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順利完成了北京急救中心向北京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的功能轉型。以完成遠郊區縣16個鄉鎮急救點和城八區136個社區急救點的專業化、標準化建設為標誌,全市基層急救網絡建設全麵完成。北京化學中毒救治基地和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建設項目得到落實。四是衛生監督體係建設邁出新步伐。將市衛生局內設機構承擔的衛生監督職責統一交由市衛生監督所承擔,在市衛生監督所加掛了“北京市衛生局衛生監督處”的牌子。同時,將全市衛生監督機構由事業單位調整為行政執法機構,由全額撥款事業編製調整為行政執法專項編製。五是繼續平穩推進公共衛生信息體係建設。完成了衛生行政許可“一窗式”辦公係統、醫療機構信息采集係統、衛生執法監督管理信息係統、婦幼保健信息管理係統等多個衛生信息化子項目,初步搭建起北京市公共衛生信息係統的基礎平台。

“醫院管理年”和“創建人民滿意醫院”活動落實衛生部關於開展“以患者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的要求,在全市各級各類醫療單位中開展“創建人民滿意醫院”主題活動。製定了《“醫院管理年”和“創建人民滿意醫院”考核評價標準》,成立了市、區兩級督導組,對全市二、三級醫院進行全麵督導,收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