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愛卿忠君之心拳拳,朕心甚慰。”郎正淳讚許了一番,又轉口道,“眼下,我大蜀上下均目光向北,著重於漢中,愛卿也多用些心力。雖說此次良機是天賜我大蜀,難度亦不大,然軍國無小事,愛卿身兼消息要職,還要多派些人手。”
“臣舍本逐末,實不應該,還請聖上降罪。”蔣魁恭敬萬分地道。
“愛卿何罪之有啊!”郎正淳擺了擺手,“愛卿盡心去做事吧。很快就要過年了,各種皇家祭祀不少,愛卿還是要勞心勞力的。另外,隻要我蜀軍最終占領鳳州梁泉,朕將赴青城祭山。此次祭山規模宏大,愛卿若有餘力,可先期籌劃一番,以保將來萬無一失。”
“臣之職屬,當竭盡全力。”蔣魁長身而起,抱拳道。
郎正淳擺了擺手,眯上了眼睛。蔣魁倒退了十數步,這才轉過身來,邁出殿門。那一刹那,一絲陰笑浮現在他臉上。
走出宮門,蔣魁向著東北方向行去,二裏許後,他鑽進一所院子裏。
一炷音後,,郎伯岩的心腹婁敬,從後門蹩進院子。
“二殿下現在到哪裏了?”蔣魁繃著臉,很快問道。
“今天早上傳來消息,四天前,二殿下已出了劍門,進抵利州綿穀。按照進軍速度計,恐怕殿下已經隨大軍進抵興州順政。”
“嗯,馬上派人去給二殿下傳話。事情果如先前所料,聖上將在我軍占領梁泉後,赴青城山祭山。這樣算時間的話,二殿下可以開始行動了。不必等占領梁泉,二殿下擇時秘密返回來。準備布置大計。”
數敬連忙點頭應是。
臘月初十晚上,太子府張燈結彩,郎伯川大擺筵宴,款待元好問、奧屯巴及整個大金使團。就在當天下午,金、蜀兩國盟約,約為兄弟之國。兩個現在根本不搭界的國家,大談睦鄰友好,還約定重大節日及喜、喪大事,兩國皇帝互派使節問候,即使將來國界相臨,發生戰事,使節亦不受影響。
總之一句話,金、蜀兩國相互看著順眼,彼此基情一番。
條約簽定了,是一件大事。郎伯川邀請大金使團到太子府慶祝。陪客中自然少不了宋錚。事實上,宋錚是第一個受邀參加晚宴的人,而且是郎伯川親自邀請的。
這一段時間宋錚被軟禁在紫氣苑,心裏雖說想得開,其實還是頗為鬱悶的。郎伯川倒是想多與宋錚談天說地,順便聊點詩詞歌賦,奈何因為北方關中的戰事,郎伯川也不得不順從“大局”。眼下逄檜身死,關中的戰事消停了,齊軍對蜀國的威脅就小了,宋錚的待遇也就好了許多。沒有辦法,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就現實到這種程度。
元好問的才情十分不凡,也沾了宋錚人氣的光,名氣漸增,也被郎伯川所賞識。這一次晚宴極為豐盛,許多菜連宋錚也叫不上名字,其味道卻讓宋錚大快朵頤。
“元大人,奧屯大人,來,祝你一路順風,請滿飲此杯。”郎伯川笑嗬嗬地敬酒,眼神卻瞥向宋錚。
宋錚抿了一口酒,便接著對付手裏不知是什麼鳥的鳥腿,啃得滿口流油。
又與元好問閑談了幾句後,郎伯川輕咳了一聲,讓下人送上了幾本冊子。幾個重要的客人,都人手一本。
“宋先生?”郎伯川招呼道,“驛館詩壁上的詩,我已經讓人全部抄錄下來。包括先生在武侯祠,及夔州等所有在我大蜀所作的詩。取名‘蜀關天句”,結集付梓。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我的詩集?”宋錚真有些意外,他沒想到郎伯川居然這麼有心。接過冊子看了看,宋錚暗自點頭:小冊子均是用手抄寫的,字寫得雖然差一些,但是卻十分齊整。
“有勞殿下了。”宋錚深施一禮,“宋某多謝殿下美意。隻是這些詩精品不多,許多詩印出來恐怕貽誤後人,這詩集不出也罷。況在下的詩集怎能妄稱‘天句’?!”
開玩笑呢,大齊使臣跑到蜀國出詩集,讓江寧的那幫人聽到了,定會惹是非。
郎伯川笑道,“既然先生對詩集不感興趣,吾便不勉強了。不過,有一個人宋先生一定想見一見。”
“哦?什麼人?”眾人都被吊起了好奇心。
“當然是與宋先生相唱和的’桂影居士’了。”郎伯川哈哈大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