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裏橋上盤桓了一會兒,宋錚見堵在橋兩端的百姓越來越多,忙道,“二殿下,我們走吧,再耽擱下去,百姓恐怕要罵街嘍。”
“時候不早了,先生,請!”郎伯岩依舊客氣。
正在這裏,橋北端的百姓忽然慌亂起來,宋錚定睛一看,隻見一隊人馬正沿路快速向這邊趕了過來。領頭者有三十上下,騎一匹栗色駿馬,身穿月白錦袍,頭戴纓冠,麵如敷白,雖不甚英偉,卻帶著濃濃的書卷氣,顯得風度極佳。
在其身後,有一頂紫色雕花小轎,由四個壯仆抬著,健步如飛跟隨。百餘名黃袍軍士亦步亦趨,雖是步行,卻也跑得飛快,緊緊跟著。
“二弟,是你麼?”騎馬者還未到跟前,便高聲吆喝起來。
郎伯岩先是一怔,緊接著麵現激動之色,一下子翻下馬來,向前迎去。一邊跑,一邊連喊“大哥”。
那人亦翻身下馬,向著這邊跑了過來。郎伯岩緊趨幾步,雙膝彎曲,“臣弟拜見太子殿下!”來人連忙將郎伯岩攙住,相互把著臂膀,“二弟,想死為兄了。”話音裏竟帶上了哭腔。
那頂小轎也停了下來,不等轎夫去掀簾,一個秀美的紫衣少女便從轎中躍出來,向前跑了兩步後,似乎覺得不妥,又收住身子,慢慢地向郎伯岩這邊靠過來,輕喚了一聲“二哥”。
宋錚知道來的是誰了,也急忙翻身下馬。婁敬和薛啟孟亦早早下來,靜候在馬旁。
郎伯岩的大哥,那自然是當今太子、蜀國的未來繼承人郎伯川了。至於那位少女,則是備受皇帝和太子寵愛的公主郎月兒。傳聞這位公主之母有孕時,夢見紫月當空。而這位公主自出生後,偏愛紫色,故喚紫月公主。
等這郎家三兄弟親近得差不多了,宋錚便迎上前去,郎伯岩連忙介紹,“大哥,這位便是大齊使節,號稱文武雙絕的宋錚宋先生。”
“宋錚拜見太子殿下!”宋錚微微哈腰。他是大齊使節,除了見了蜀國皇帝,是不用行跪拜之禮的。
郎伯川連忙虛扶了一下,麵現喜色,“‘盡挹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如此佳句,不惟二弟,連小王也要稱一聲‘先生’了。”
“愚使不敢!”宋錚又彎了一下腰,抬起頭來,卻見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正打量著自己,不是那紫月是誰?見宋錚掃向她,紫月臉色一紅,身子微側。
“大哥,此處非敘話之地,不如讓臣弟先送先生去懷來驛,爾後你我再去拜見父王。”
郎伯川笑道,“父皇昨日一早去了青城山,不如你我一齊把宋先生送到懷來驛去。”
“父皇去了青城山?不是……好吧,宋先生,請!”
宋錚暗道,郎正淳那個老家夥早不去晚不去,偏偏在自己到成都前跑到青城山,不是故意躲著自己吧?又轉念一想,人家是皇帝,見不見自己一句話的事,犯不上躲自己。
都說這位大威皇帝喜歡學道,每年玄元節(農曆二月二十五,老子的誕辰日)都要到青城山住一段時間,現在不過九月,郎正淳跑到青城山幹什麼?
帶著疑問,宋錚與眾人上路。郎伯川居中,宋錚與郎伯岩在兩側,落後半個馬頭,以示以示尊意。紫月的小轎緊跟著,那轎簾始終開著一道縫,一雙美目不住地打量著宋錚。
宋錚感覺敏銳,向後掃了一眼。他沒看到紫月,隻隱隱看到遠處的那輛馬車,依舊駐立在萬裏橋畔。那是蘇蟬坐的車子,簾子掀起,蘇蟬正探著頭凝望著宋錚。而在馬車周圍,不知何時,多了幾個臉色嚴正的黑衣漢子。
懷來驛距離萬裏橋不遠,修得卻比江寧的懷遠驛還要氣派。占地寬廣,高門大屋,瓦舍精美,比之江寧的宰相府亦不惶多讓。
礙於禮儀,郎伯岩沒有陪宋錚進去,而是讓郎伯岩囑托驛卒,好好照看齊使,一應需求,竭力滿足。
宋錚再次致謝,與郎伯岩一同進了懷來驛。
根據先前的介紹,宋錚知道,整個懷來驛為圓形,被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域。對應蜀國周圍四個方向各國。西為吐蕃,北為西夏,南為大理及南洋諸國。而東邊按說應該對應的是大齊,不過,這一區域被分隔成兩塊兒,一是大齊,另一個則是大金。
蜀國與大金不接壤,同時與大齊關係也很緊張,所以,兩個最大國家的使館反而最少,都擠在東邊區域。至於各區域中間部分,有一座三層樓高的會賢樓。
會賢樓是由官方經營,專為各國使節服務。在這裏,有來自四麵八方的廚師,能做各種不同民族特色的菜肴,價錢也極為公道。這裏也是各國使節之間相互交流,商談國事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