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錚搖頭笑道,“二黑沒給你說嗎?那人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不用管他。明軒也不用太在意這個。”宋錚邊說著,邊把信打開。
信寫的很亂,是用漢字寫的,中間雜著西夏文。宋錚暗笑,李元震漢語說得不錯,不過寫得很差勁,部分漢字不會寫,隻好用西夏字代替。幸虧宋錚和李邕熙一起呆的那些天,也學過一些西夏文字,勉強認出幾個。這封信的意思也算看明白了。
李元震的大體意思是說,這次受了傷,得到宋錚救治,算是欠了宋錚一個情分。但等到他傷好了,還是要想法設法把宋錚抓到西夏去。信中還說,宋錚是武狀元,還是禁軍千戶統領,若是跟他回西夏,會同樣給他一個將軍幹。而且肯定比在大齊更受重用。
宋錚看完後不禁好笑,這李元震居然要挖自己牆角。不過,他對李邕熙倒是關注得緊。
說起來,宋錚心裏頗為無奈,也有些自責。李元震殺了皇城司的人,殺了厲紅娘身邊的丫環小屏,還讓厲紅娘重傷,英吉受傷,宋錚說什麼也應該把李元震的命留下。但出於對李邕熙的內疚,又讓宋錚不得不饒過李元震一命。
真是讓人糾結!現在李元震走了,宋錚鬆了一口氣。
尋思了一會兒,眼看要到五更,宋錚長出了一口氣。是時候去皇城司內司報道了。
安排徐明軒休息,又讓二黑去通知丁隆等人過來。武比結束後,宋錚得皇命,允許從城衛軍召集二十名軍士聽用,宋錚便把丁隆、秦義和蔡盛等人都留了下來。
按照要求,這二十名城衛軍,陪同宋錚到禁軍報道後,會返回城衛軍。不過,宋錚囑咐了一番後,直接讓他們回去了。
對這些人,宋錚另有打算。他已經是禁軍的千戶統領,還是皇宮教習,宋府的擴建也是遲早的事,或者另換一處宅子也說不定。不管怎麼說,宋府需要增加一些家仆。從外麵買一些小廝,宋錚並不放心,以後金陵的形勢會越來越複雜,自己又不能完全避開,宋府迫切需要一些武力自衛。丁隆和蔡勇等人,已經被宋錚降服,經過武比過程,宋錚對他們也感到放心,自然成了宋錚招納的不二人選。
這二十人雖然是軍中悍兵,但畢竟是最底層的人物,即便將來能當個伍長、什長,沒有強硬的後台,很難當上百戶,更別說將軍了。將來惟有退出軍中,要麼回家種田,要麼給大戶人家當護院。既然宋錚給了他們出路,他們哪會不願意,紛紛表示願意為宋錚效勞。
出了風竹苑,宋錚向西南而行。由於金陵城南擴,宋府所在的雨花台附近,反而成了金陵城的北部。而皇城則建在秦淮河南岸。
大齊武比過去三天了,由此引發的熱潮開始回落。馬上就到年關,人們都在準備著迎接新年,所以,對武狀元令的關注便淡了下來。武狀元與文狀元不同,不用誇官遊街,影響力自然也沒文舉大。畢竟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說,讀書做官司才是正經事。所以,宋錚一路南行,雖然碰上不少早起的人,卻沒有人再談論武狀元令了。
現在,惟有在書場中,還在演說著本次武比的故事。《大齊武魁宋小郎》肯定會一直說到年根底。這個東西就是一陣風。作為大齊的都城,皇城根下,有許多事值得老百姓關注。每兩年一次的武比,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人們隻知道,本次武比的狀元叫宋小郎,不滿十六歲,如此而已。
遠遠的,宮城在望。
大齊的宮城,其大體樣式,與晉、南朝時的宮城仿佛。那個時候,金陵城名字叫“建康”。不過,宮城的麵積和規模要大上許多。宮牆共有內外三重,第一重和第二重宮牆內,可以稱之為外城,第三重宮牆內,算是內城。
外重宮牆之內,布置宮中一般機構和駐軍。宮中的用度、內務等,都在這裏,皇城司內司、也就是禁軍也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