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小鎮暗影(上)(1 / 2)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用這句農諺,形容大齊朝正元八年密州的天氣,再合適不過了。正元七年中秋節烏雲遮月,讓許多人黯然失望,但第二年元宵節的這場大雪,讓許多文人墨客抒盡了“雪打燈”的情懷。

飛舞的雪花伴著絢麗多姿的彩燈,讓人們盡享元宵的情趣,然而,對於第二天出行的人來說,卻是一場災難。白雪茫茫,道路難辨,為生計奔忙的人們不得不仔細查看辨認方向,小心翼翼地行路。這也多虧天氣比較寒冷,否則的話,一旦積雪化開,土路將變得非常泥濘,那會更加麻煩。

在石山鎮通往密州的土路上,兩駕烏蓬馬車緩慢地行走著,後麵留下兩道深深的車轍。紛紛飄揚的雪花,將兩輛馬車蒙上了白蓋頭。令人驚奇的是,在這種天氣裏,居然有三個少年踩著車轍,冒雪行走著。三個少年兩男一女。走在左側車轍裏的少年有十四五歲,書生打扮,身高近七尺,臉上是健康的小麥色,鼻直口方,額頭飽滿,雙目亮如晨星,端得是一個翩翩佳公子。隻是微微上翹的嘴角,讓人感覺到一絲諧謔。

後麵跟著的少女丫環打扮,年齡大一些,約十六七歲,身材高挑而豐滿。盡管微微有些氣喘,但臉色肅穆,一幅萬事不關心的樣子。

右側的少年則要高出三寸,渾身粗壯,麵圓耳大,兩道濃眉下,眼睛卻極為細長,像是在大胖臉上割開了兩道縫,有些滑稽。少年臉色潮紅,額頭上全是細密的汗珠,不時呼出的白氣讓他略顯狼狽。不過,高個少年仍瞪著左前方的少年書生,一副不服氣的神色。

這時,少年前麵的車上,一個四十歲上下的婦女探出頭來,說道:“錚兒,還是上來歇一歇吧!”左側的那名少年搖搖頭說道:“娘親,不要緊,我還沒見汗呢。再說,車上少一個人,馬車還能更快一些,天黑之前就能趕到黃崖鎮了。”婦人待要再說些人麼,車廂裏卻傳來一聲冷哼:“他願意走就讓他走,你管那麼多幹什麼?”婦人歎了口氣,將身子縮回車廂內。

左側這名少年,正是“代父丁憂”期滿的宋錚,跟在後麵的丫環自然是茗兒。右側的少年來自石山鎮,是鎮上最大的地主石萬金之子石存寶,今年15,比宋錚大一歲,目前正在密州武院就讀。由於宋玨在密州文院任副總教習,石萬金和石山鎮藥材商貝鴻達在春節前特意跑到宋家莊,請宋玨在密州對他們的兒子予以照料,並約好年後正月十六一齊走。

貝鴻達之子貝樂業與宋錚同齡,去年秋天剛剛入學文院,不過,他學的是“小科”,即會計、天文、建築、醫學等科目。也許受家庭影響,這位“貝勒爺”頗有數學天賦,在入學之前就把算盤玩得精熟,醫術上也比宋錚這個半吊子強許多。

今天一早從石山鎮出發時,石萬金家的車把式喬伯趕了一輛大車,在前麵開路,車廂裏拉著石存寶、貝樂業,車後跟著他們的本家書童石壯、貝鎖;宋玨這邊由宋小四駕車,拉著宋玨、祝氏和小萍。宋錚和茗兒以鍛煉身子為名,安步當車。石存寶和貝樂業少年心性,見宋錚徒步,也主動下來踏雪而行。

盡管這些人踩著前麵的車轍行走,但在雪地裏仍然十分耗力,不到一個時辰,貝樂業便挺不住了,連那兩個書童也氣喘如牛,這三個人先後上了前麵的車。石存寶畢竟是武院學生,盡管也有些牢累,卻不好意思上車,咬著牙跟著。看到宋錚除了臉稍稍紅一些外,依然是那副悠然自得的神色。石存寶不禁嘀咕,這位宋小公子難道是鐵打的,怎麼連汗也不出?石存寶又斜眼看了一下茗兒,暗道,他家的丫環也夠強悍的,看那樣子絕對比自己輕鬆,難道她就不知道累?要知道剛入辰時一行人便從石山鎮出來,除了中午吃了一點幹糧外,已經走了三個多時辰。

其實,如果石存寶知道宋錚和齊兒每條腿上還綁著兩斤重的沙袋,估計會更加吃驚。

此時,前邊的馬車上,一個瘦小的身影鑽了出來,跳在地上,興衝衝地向回跑過來。此人正是貝樂業。他身高隻有六尺三寸,身材瘦小,體力自然跟不上宋錚等人。不過,這一刻,他卻像打了雞血一般,繞過宋玨的馬車後,便衝著宋錚喊道:“宋公子,我知道老虎是怎麼過河的了。”

宋錚笑道:“哦,那你給我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