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書畫三寸,當千仞之高(2 / 2)

這樣說著的李堯眼神異常的堅定。

遇到這樣的情況,狐狸能不氣醒再氣死最後連靈魂都氣滅嗎?

也就在這時,小山突然動了。

整座山搖動了起來,像是發生了地震一般,土地不斷分裂。一條又一條的大裂縫不斷出現。

李堯和毛驢的中間也出現了一條裂痕。

似是在一瞬間,毛驢和李堯就完全分了開來,站在了兩片獨立的土地之中。

麵對這樣突發的情況,一人一驢雖都是吃驚但臉上都沒有任何一絲的懼怕,特別是在雙方的視線相觸後,一人一驢更是把那吃驚的表情都收斂了起來。

小山本就不大,就算整座山崩塌了下來也不會引發太大的動靜。而現在,那如地震一般的震動更是在小山分蹦離析後停了下來。

所以,此時四周看起來倒也沒有什麼特別震撼人心的畫麵出現。

但是這一人一驢在眼睛同時看向了某處之後,臉上驚訝的表情卻是如此的誇張。

毛驢張著他那張大大的驢嘴,似是瞧見了他夢裏看見的性感母驢一般,整頭驢都呆住了。

李堯也完全呆住了,仿佛看見了吃不完的肉和喝不完的酒一般。

……

讓得一人一驢如此失態的物象並不是天崩也不是地裂,更不是空間扭曲出現了一世外桃源。

那是一幅畫卷。

如此詭異的,並沒有任何的支撐,畫卷就這樣懸掛掛在了空中,即使此時有對流風的吹起,它也不做半分搖晃,仿佛它身後是一麵牆,它被釘子緊緊地固定在了這麵牆上。

此時畫卷正處在半開半合之間,且還有逐漸打開之勢。

慢慢地,有條不絮地,似是不會受任何外物影響一般,那幅畫隻遵循著自己的旋律在展開,仿佛它是獨立於世的一種存在,或者說它就是一個世界。

隨著畫卷的逐漸打開其大概內容已經能被讀到。

這是一幅山水畫。

畫的背景極其宏大。以大片雲霧為主,大山藏於此中,其高聳雄壯之態卻似是全被雲霧掩蓋了。大山底下是湍急的河流,因為大山原來的雄峻而顯得極其的渺小。畫卷的右上角,雲霧之中,有著朦朧的幾筆,似是勾勒出了一個小城鎮的形狀,卻又因為太過於模糊,而無法真切地辨認。

大山的雄峻被掩蓋了,河流的湍急被掩蓋了,有些地方甚至還是這樣的模糊。,這樣的一幅畫不是更應該變得沒有任何氣勢嗎?

然而這幅畫給人的第一印象卻是氣勢磅礡,隱隱有納天地於其內之勢。

向來對於山水畫,人們都會有這樣的看法。

它是人類征服自然的想象。

書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三尺,體百裏之遙。

細看,這幅畫不就是如此?

咫尺便是天涯!

這時,畫已經完全展了開來。而奇異的一幕也在這時發生了。

周圍並沒有風的吹起,畫卻飛飄了起來。

站在兩片分開的土地上的李堯和毛驢的身子竟然不由自主地跟著飛了起來。

接著,一人一驢竟向著畫卷而去,最終更是落入了畫卷之中。

再接著畫卷和那一人一驢完全失效在了原地!

而周圍的一切卻又還是原來的那般模樣,水是水,山是山,樹是樹,甚至連那破爛的小山還留在那裏。隻是沒有了李堯毛驢和那畫卷的身影。

(對於山水畫,我不熟悉,隻是因為寫作的關係,去看過些相關的介紹。這是很重要的一條線,所以,我隻有認真去學習一下山水畫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