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 廣州事
作者:錢貝妮
愛畫油畫,更愛畫公仔畫;愛喝早茶,更愛吃炸芋角;愛同在編輯部的賢內助,更愛三個聰慧美麗的女兒;愛當政協委員為人民服務,不愛炫耀吹噓;他是老廣,他叫“公仔佬”黃增立。
——題記
多少人的記憶中還存留著蹲在書攤旁,如饑似渴地讀著“公仔書”(廣州方言,即連環畫或小人書)的童年記憶;多少人從公仔書裏認識了三國水滸,讀懂了仁義道德;多少人又從公仔書裏汲取了知識的甘露。這小小的書裏究竟承載了多少人的情懷?
在廣州,就有這麼一個畫公仔書的“公仔佬”,他叫黃增立。
在黃增立那個麵朝珠江的大客廳裏,黃增立拿出一本當年廣州美院附中的同學作品錄,向筆者講述他的繪畫人生。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左右,一心追逐自己的美術夢想的黃增立讀完美院附中又考上了廣州美院,畢業後留校任教;70年代,專職負責美術創作,在他的帶領下,一大批下鄉的廣美學生經過幾個月的創作,完成了至今都認為是高水平的連環畫作品;80年代,他在廣州擔任雜誌美術編輯、美術總監,在廣東人民出版社、嶺南美術出版社、《周未》畫報等出版社、報刊上出版發表了大量的連環畫和插圖,深受讀者的喜愛,並頻頻獲獎與展出,前不久更是將自己的作品集結出版,反響熱烈。
黃增立學油畫出身,結果卻在連環畫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是陰差陽錯還是機緣巧合?
百花園中一朵奇怪的花
翻閱黃增立的連環畫圖冊,你不得不佩服他的創造力,古今中外,情感時事,童話寓言,題材涉獵極廣並且信手拈來。
最令人佩服的還是他對社會問題的準確把握和對人物的細膩刻畫,以及選材的獨到與大膽。他的作品中有改嫁的市委書記的遺孀,守寡12年,卻備受謠言的折磨(《一封給死去丈夫的信》);也有為了藝術追求當人體模特的年青女孩(《維納斯向誰申述?》);還有因為家庭矛盾而犧牲自己婚姻的女知青(《小閣樓上的淚》)等等。要知道對於那個年代來說,這些話題的熱點與敏感度堪比現在的蘇紫紫,在當時的羊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與討論。
而且他也是第一個不用分格子,在整版上畫連環畫的人,構圖新穎別致,這讓看慣了一格格小人書的人們實實在在地被震驚了一把。
筆者對此詢問道:如此創新,是不是可以說是中國漫畫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黃增立聽後哈哈大笑,連忙擺擺手,說道:“不要這麼說,我不是什麼名花,沒有什麼師傅徒弟。我隻是在百花園裏一種很奇怪的花,跟別人都不一樣,有自己的味道就可以了。”
還有一個小趣聞,一個法國的朋友看到黃增立的連環畫後,吃驚地問道:“你在歐洲生活過很久嗎?如果沒有,怎麼能把我們的人畫得那麼的傳神!”黃增立是個老廣州,不曾在國外久呆,聽後便一笑罷了。
不畫大畫,畫小畫
黃增立原來的專業學的是油畫,當年也畫出了不少精彩的大作,也就是他說的所謂的“大畫”。畫連環畫和插圖是他因工作環境改變而“隨機應變”的舉動。可誰知這一畫,便畫了幾十年,憑著他自身的堅持與努力,把“小畫”畫出了另一番精彩的天地。對此,廣東省連環畫研究會會長洪斯文給予極高評價:“我喜歡他的插圖作品,新穎別致的構圖,活潑多變的人物造型,黑白襯托、疏密組織都處理得相當完美統一。”
畫連環畫其間也是有機會讓他跳出這個“小畫”的圈子的,黃增立對此調侃道:“我曾經有幾次要被調動但是沒走成。一次是美院要我回去,但是沒有房子,那時候看到單位的房子很好;還有一次是我想去香港搞個連環畫的公司,我專門畫國外的。結果總局不同意,說為什麼,我們幾十萬人,有一個黃增立都不行嗎?我們沒有虧待他啊,為什麼要放黃增立跟你回去啊。幾個跟頭打不出去,也就老老實實畫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