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做出了一番獎勵之後,溫瑜指示再繼續改進,改進一下外形,然後更加有利於裝在船上。回到皇宮,他立刻召開了一次兵部軍事人員的會議,重點是水軍。在朝會上,溫瑜布置了他們想辦法改進水軍和陸軍配合作戰的事宜。一個月後,第一批十二門大炮裝在了水軍的戰船上。
隨後水軍進行了一次訓練,雖然有人在旁專門指導如何操作,但是準頭實在不敢恭維。總共打了五十發炮彈,竟然隻有三發落在目標附近。這不要緊,訓練就是了。溫瑜知道隨後將是燒錢的時候了。
步槍隊選出了五千人,開始用模型槍支進行訓練。溫瑜直接投入了一億兩白銀用於槍支和大炮的生產,同時著令大量生產彈藥。又是一年過去了,帶有大炮的戰船已經生產了足足五百艘。步槍隊有一萬人,個個都進行了實彈訓練,很多人的準頭相當的不錯了。水軍那邊也相當的不錯,操炮手的準頭已經達到了五成,這種命中率已經相當的不錯了。
為了提高他們的實戰能力,溫瑜派遣步槍隊去往西域地帶練兵,在實戰中增強戰鬥力,水軍就更簡單了,直接派往南洋圍剿海盜,在圍剿海盜中學習海戰的經驗。興朝六年,大靖朝的水軍經過長途跋涉到達了澳洲大陸。五萬軍隊上了岸,立刻開始建立據點。
當地的土人剛開始對於大靖朝的不速之客很是不爽,可是看到大靖朝那密密麻麻的軍隊,他們一時半會又不敢襲擊。但是等到大靖朝的軍隊開始占據了他們的地盤後,他們開始發動對大靖朝軍隊的進攻。但是第一次進攻他們損失慘重,因為他們沒有見識過大靖朝先進武器的威力。
以此為借口,大靖朝的軍隊開始對當地的土人進行了清剿,這一清剿便持續了長達一年的時間,澳洲的土人幾乎被清剿一空,隻留下了一些非常聽話的家夥。隨後,溫瑜再次進行了移民。不過移民的過程中,大靖朝的軍隊和一隊掛著米子旗的艦隊發生了摩擦。雙方爆發了戰鬥,大靖朝損失了五艘戰船,但是卻把來犯的米子旗艦隊全軍消滅了。
看來曆史還是沒有多少變化,雖然現在的朝代不是以前的了,但是歐洲那邊卻依舊沒有變化。西班牙出現了,英國現在也出現了,看來不久的將來,西方人將會大踏步進入東方,東西方文明將會產生激烈的碰撞。
時不我待,必須得加大擴張步伐。澳洲已經在手中,溫瑜準備下一步把腳步邁入印度洋,攻入南亞印度。印度的資源可謂相當的豐厚,如果有印度作為資源基地,大靖朝的發展將會更加的快速。
興朝十年,大靖朝對印度的戰爭開啟,十萬水軍和二十萬陸軍登陸印度國土。印度人口眾多,但是他們的軍隊戰鬥力真心不咋的。和訓練有素的大靖朝軍隊一接觸,他們立刻顯現出了脆弱的本質。隨後,另外十萬大軍從陸地進入,用了一年的時間占據了印度全境。
有了印度、南洋、東亞幾個地區作為資源掠奪基地,大靖朝的發展真正走上了高速道路。商業的大量繁榮讓這些地區都成了大靖朝商品的傾銷市場。隨著國內經濟的繁榮,大靖朝的國家實力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經濟的繁榮帶動了政治上的變化,雖然皇帝依舊擁有無上的權力,但是溫瑜卻在全國各地搞起了有限度的民主。那就是開房民眾言路,隻要能夠拿出證據,就可以直接舉報當地的官員。這個改革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反對,但是在 溫瑜強大的權力推動下,沒有人敢陰奉陽違。特別是現在的錦衣衛簡直無孔不入,如果當地沒有按照溫瑜的旨意來做,立刻就會被報上去,要不了多久處罰的聖旨就有可能到了。丟官事小,要是丟了腦袋可就大發了。
所以,這項措施還是照樣實施了下去,這項政策的實施讓全國各地的官員都套上了緊箍咒,但是另一方麵卻讓大靖朝的官場變得清明了很多,政治效率也非常的高效。興朝十二年,大靖朝和英國的海戰在印度洋上爆發,英國投入了五百艘戰船,大靖朝投入了四百多艘。不過大靖朝的大炮卻比英國人準頭足了很多。
雖然在數量上有差距,但是大靖朝的戰船規模也比英國的要大,而且在溫瑜長久的目光下,大靖朝的戰船都包上了一層鐵皮。所以這場戰爭最後還是在大靖朝損失了一百多艘戰船的情況下打敗了英國人。隨後,大靖朝的軍隊進入了西亞和非洲南部。
興朝二十年,南美洲和北美洲,非洲南部、西亞、南亞、南洋、東亞幾乎都成了大靖朝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