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後,溫瑜回到宮裏立刻開了朝會。這次朝會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增補內閣的人員。經過一番商議,在林明健的推薦下,一個大理寺的官員和一個兵部的元老進入了內閣。
這兩個是林明健的人,溫瑜很清楚。不過呂國丈不在,內閣中也無人反對,溫瑜更是沒有過多的表示,這件事自然也就定了下來。內閣話語權的增加,讓林明健更加的囂張起來。
溫瑜沉迷於後宮的玩樂,林明健在朝堂中幾乎成了丞相一般的存在。所有人都看不明白,為何一向看起來有作為的小皇帝突然之間變得安逸了,為何正直無私的呂國丈卻突然間病倒不問世事了。林明健成了之前秦丞相一般的人物,在朝中隻手遮天。
林明健觀察了很久,等到內閣的大權掌握自己的手心時,他終於開始動手了。他的第一步竟然是插手軍事,通過內閣做出了調動蔣作雲的命令。蔣作雲很聽話的接受了命令,隻身去了江南。林明健安排了自己的親信擔任了京城防衛營的最高將領。
控製了京城的防務,林明健便立刻上了一個奏折,讓溫瑜重新設置宰相的職務。出乎意料的是,溫瑜竟然答應了。於是,第二次朝會開了,便是商討重新設置丞相以後,誰來擔任更合適。丞相的位置重新設置以後,介於皇帝和內閣之間,代替皇帝處理內閣和朝政,就像現在一些君主立憲製國家的首相一樣。
這一次朝會,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員全部參與了,包括所有部門的。朝會上,支持呂國丈的人很多。可是,同樣的支持林明健的人也非常的多。其他內閣成員也有人支持,不過數量明顯比不上呂國丈和林明健。
最終,溫瑜選擇了同意數量更大的那一組人的意見選了林明健當了丞相。林明健當了丞相以後,林雲寧遠在江南竟然快馬呈上奏折,嚴厲地批評了溫瑜的妥協和林明健的居心叵測。溫瑜淡淡的一笑,便讓人把這個奏折送給了林明健看看。
林明健看後氣得直接摔了手中的茶壺,剛剛當上丞相的得意便被林雲寧給破壞了。“來人,林雲寧在江南的信息怎麼還沒送過來?”林明健氣惱地吼道。
“回丞相,林大人在江南行事太過匪夷所思,前一個時辰還在這個縣,下一個時辰他很有可能已經到了另一個府了。我們的人跟起來實在太困難,根本沒有搜集到什麼有用的消息。”一個黑衣人躬身稟報道。
“沒用的東西。”
“丞相。我們的人不敢太過跟近,錦衣衛也在暗中跟著林大人呢!”
“你說錦衣衛在監視林雲寧?”林明健來了興趣了。
“是的。丞相。”
“林雲寧知道這個情況嗎?”林明健問道。
“應該不知道。錦衣衛行事有明暗兩條線,明處的錦衣衛就負責收集各地民俗風情,探查一些正常的情況。而暗處的錦衣衛大家都不知道他們是誰,自然也無法發現自己被跟蹤監視了。”
林雲寧對小皇帝忠心耿耿,如果發現自己被皇帝派人監視,他會不會與小皇帝離心離德呢?以林雲寧那臭脾氣,他肯定會鬧起來的。林雲寧鬧起來後,小皇帝一生氣罷了他的官,那麼內閣的聲音就幾乎完全掌握在他的手裏了。他現在是丞相,雖然沒有直接任免內閣大臣的權力,但是卻有調整內閣大臣分管業務的權力。
誰不聽話,誰和他頂牛,他就把分管的那一塊都給拿下,到時候當個光杆司令的內閣大臣,自己還不是想怎麼捏就怎麼捏?到了那一天,雖然他還不能當皇帝,但是做一個像胡正明的人物還是可以的。胡正明,五百年前的大順朝末期的權臣,他以一己之力把大順朝從死亡之中拉了回來,直接又延續了五十年。
他總攬權力三十年,皇帝成了擺設。他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位置,二十年後,大順朝便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裏。隨後,胡家建立了大胡政權,最後又被溫家的祖宗取代,也就是現在的大靖朝了。
林明健自己不想做皇帝,因為他知道困難絕對大的到天。但是他卻可以為自己的兒子做準備,林明健對自己的大兒子充滿了期待。從小這個大兒子就表現出極為出色的為官天賦,所以林明健很早就把自己的大兒子放到邊遠的地方曆練,希望自己的兒子有一天能開創一個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