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好。國丈,朕一直想安排你一個職務,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正好,朕這裏有個想法,你們三個替我參考參考,是否可行?”
“皇上請說。”三人齊齊躬身抱拳。
“你們也知道現在丞相大權獨攬,朕也就小打小鬧,安排一些官職也還可行,但是安排下去了這些人能不能在那些衙門掌握權力,朕也無法保證。就像舅舅現在去刑部一樣,刑部的大部分人都是秦丞相的人,舅舅如果不能找準方法切入的話,刑部尚書隻是一個虛銜而已。
丞相不臣之心是路人皆知,他之所以沒有發動,那是因為他還顧忌著天下人心所向,想通過溫水煮青蛙的方式讓天下人都承認他的所在,到時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廢了朕,榮登九五之尊。
你們都知道六月初六朕要去泰來山祭拜天地。說句實在話,對於祭拜不祭拜天地,朕倒是無所謂。朕等的就是丞相發動的那一天。對此,朕也有所準備。但是勝負難料,朕不得不小心對待。
不成功便吧,朕也隻能候著臉皮去見列祖列宗了。如果成功了,丞相這個職位朕也就準備不要了。朕要設置一個新的機構來處理政事,不能把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到丞相的手裏,到時又會出現一個人大權獨攬的現象,這正是朕所不想看到的。
朕也不矯情,朕實話實說。朕是皇帝,可以允許手下人收點錢,得點好處什麼的,但是卻不能對朕的地位有所威脅。朕可以在平常的事情上不去過問,但涉及國家大政方針的製定和影響社會安定政策的實施都得需要朕點頭。同樣,軍中五品以上軍官的升遷,也必須要朕點頭才有效。
這些都是朕的初步設想,重點是朕現在所想要建立的這個機構。這個機構大概有二十來個人組成,但具體進行處理政事的就七八個人左右,分別對應著六部等各個衙門。其他人則隻是負責聯係各個衙門傳遞消息、傳達朝廷政令、同時負責處理一些複雜具體的事情。
這個機構的名字我 也想好了,就叫內閣,首席負責的大臣稱內閣首輔,其他相關負責人員則叫做內閣大臣。內閣首輔負責統籌處理相關政事,同時對朕負責。但是每四年則進行一次選舉,選舉新的內閣首輔。上一屆內閣首輔可以連任,但是不得連任兩屆。其他內閣大臣的名單則有內閣首輔和朕商量任命。內閣大臣各自負責不同的政事,同時對內閣首輔負責。但是,如果內閣大臣對內閣首輔的處理有意見,也可以直接向朕稟報。
同時,朕準備裁撤一些重疊衙門和各部門的冗雜人員,對軍隊實行改製,訓練軍隊,提高軍隊待遇,實行義務兵役製,不在實行現在的兵戶製度。士兵滿了一定的年齡一定要服兵役,當了一定的年限後允許士兵退役回家,朝廷發放一定的安置費用。”
…… …… …… ……
溫瑜一口氣說了一個時辰,簡單地把他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麵領域改革想法給說了出來,隻聽得麵前三個人是一愣一愣的。
溫瑜的話裏有很多名詞他們更笨聽不懂,但是不可否認,溫瑜的這些措施聽起來很不錯。三個人都很吃驚,這還是那個荒唐的小皇帝嘛?雖然這一段時間有所改變,但小皇帝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聰明,這麼勤政、這麼有眼光了?
“這些都是朕的初步想法,等了了丞相一事,朕再與你們詳細地商量具體的實施步驟。而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把朕的內閣架子給搭起來。國丈,你就先擔任第一節內閣首輔。林愛卿就先作為第一任內閣大臣,舅舅暫時任務比較重,就先不進內閣了。
國丈,你回去以後仔細考慮一下其他內閣大臣的人選,具體名額在八個左右。至於其他具體的負責辦事人員,丞相你就和林先生以及其他內閣大臣商量著來。
但是,要記住一點,這些下麵的辦事人員一定要忠於你們,當然也要對朕忠心。這些人可以品級不高,但一定要有一定的處理事情的能力,不能要那些屍位素餐的官員。”
“吾皇聖明。”聽完溫瑜的話,三個人這一次真的佩服地躬身抱拳見禮。這些個東西雖然聽起來簡單,但是他們卻是想不起來。看來小皇帝真的開竅了,真的在勵精圖治了。
“皇上。您的想法都非常好,但 是具體實施下來估計難度會很大,敢問皇上手下現在有多少可用的官員?”林雲寧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