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幹派去通知袁紹消息的人在趕至幽州見到袁紹的時候,曹操派來的使者滿寵所帶的隊伍也匆匆趕到,兩支隊伍幾乎不分先後進入到薊縣城中,卻被告知袁紹帶兵去了臨渝,薊縣城中,隻剩下一個因為苦諫袁紹暫緩攻勢被袁紹不喜而留下的田豐在,在聞之了消息後,田豐便急匆匆交接了手上的事物,而後隨著高幹派來的人與滿寵一行一道趕向臨去。
按理說,不管是得知消息的時間還是與幽州的距離,高幹所在的鄴縣都應該要比曹操這邊的人更先一步趕到的,隻是邯鄲被董卓占據,正好將鄴縣北上的道路給從中攔斷,而為了避開邯鄲的封鎖,高幹派出的人隻得自鄴縣先行東行,經魏縣繞道陽平才能轉道向北,這麼一番耽擱下來,最終竟然與曹操派來的滿寵相差不多時間的趕到。
其實,薊縣城中也沒有什麼事情可做了,在當初公孫瓚逃亡的時候,城中就已經開始大量的有百姓餓死,袁紹攻入城中後,第一個享受到的不是戰勝後的勝利果實,而是撲麵而來的疫病,之後,在這場疫病之下,薊縣城中的百姓十死七八,成了一座名符其實的死城,正逢袁譚在攻占下臨渝後,麵對著山海關這座雄關屢攻不能下,不得已之下隻能想袁紹求援,這麼一來,正好應了驚懼了疫病威脅的袁紹的心思,其後就不管不顧的立即發兵臨渝。
山海關,確切的說應該是後世明朝所建造的,隻是這裏的地勢本就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威能,此時的漢人雖然沒有將其與長城接連起來,卻在其險處建造起了一座關隘,跟長安與洛陽之間的潼關、函穀關相似。
公孫續原本是帶著大軍在臨渝屯守的,隻是袁紹在夷滅了公孫瓚後,便下令將消息大肆傳揚,公孫瓚身死,劉虞被捉,劉備投降,一個個消息在震撼著天下諸人的時候,卻是刺激的公孫續發了瘋,隻可惜才能也好,麾下將士也罷,他本就比不上袁譚,如此一來更是糟糕,麵對著袁譚早早就設下的埋伏,公孫續一頭紮進去後的結果可想而知,索性他身邊還是有著忠心於公孫瓚的人在,拚命將其搶回後,公孫續便下令大軍撤離,轉而退守臨渝不遠處的山海關。
如此一來,袁譚占據著人數優勢,而公孫續則占據著地利,更甚的是,公孫續的身後可是有著昌黎、遼東等地在,隨著援軍源源不斷的湧入後,在之後的攻伐之中,竟然是他逐漸占據了優勢,隻是這種優勢,在袁紹帶著大軍趕到之後就消失無蹤。
大漢州郡之中,幽州的地域不是很大,可是之前袁紹的目光大都被吸引在了薊縣,而薊縣的戰事剛剛稍歇,就再又因為袁譚的求援帶兵趕去了臨渝,幽州的其餘地界兒雖然是已被袁紹麾下的士卒攻下,隻是公孫瓚也好劉虞也罷,兩人手下仍舊有著不少的餘孽散落在各地,在眼下這種情形下,立即就再又陷入到動蕩不安之中了,這也是之前田豐為何會苦諫袁紹暫緩攻勢的原因所在,隻可惜他的這種苦心卻是不能被袁紹認可接受。
在袁紹看來,公孫瓚已死,劉虞已被捉,各地在他的大軍鋒芒之下無不望風而降,這等兵鋒之下,哪裏還有什麼餘孽可說?而且,就算是留下些餘孽沒有全部剿滅,公孫瓚、劉虞他都尚且不怕,更別說是一些“餘孽”了。田豐這麼說,這不是在打他的臉嗎?對於極好麵子的袁紹來說,田豐的話,根本就是在給他難堪,再加上即便是在薊縣的疫病出現之後他就住到了城外的軍營之中,麵對著每天大量人口的死去,隻要身在薊縣一日,袁紹的心就惶惶難安,有了兒子袁譚給他帶來的籍口,袁紹若是不知道抓住的話,他就不叫袁紹了。
而就在高幹、曹操兩方各自有著動作的時候,鄴縣城下,一場大戰卻是已然開始進行。
一連三天,高幹都在鄴縣城頭高高掛起了免戰牌,董卓叫陣無法後,隻得暫緩了對鄴縣的進攻,而在這三天之中,自鄴縣向周邊較為臨近一些地方的消息頓時被影衛相繼送回,果真如同郭嘉所料的那樣,影衛沿路探查的地方,各地城鎮之中根本就沒有絲毫的守卒,城門雖然都是緊閉著,影衛的人卻有著自己的聯絡方法,各地城中的消息源源不斷的被送了出來,而後由專人再傳遞至董卓手中。
消息既然已經確定,董卓也就不再遲疑,當即就將麾下徐晃、張遼、張繡三將派了出去,八萬大軍成品字,一路以徐晃為將,統兵兩萬自鄴縣直接向南,直取安陽、蕩陰、以及與兗州交界的黎陽,而後在白馬津屯兵駐紮,一路則以張繡為將,同樣是統兵兩萬自鄴縣向東南方向,取長樂、繁陽、陰安,而後直擊陽平郡屬的頓丘、衛國、東武陽,隨後屯兵倉亭津,以防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