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趙雲歸心(1 / 2)

臉上露出一抹掙紮,趙雲心中頓時不知該如何抉擇。

公孫瓚並非明主,趙雲雖忠,公孫瓚若亡的話卻不會隨其而去以盡忠,隻是如此這般脫離公孫瓚,卻也並不是趙雲心中所想的,更何況公孫瓚並非明主,他董卓難道就是了?一瞬間,趙雲心中不由浮現出了一個身影,若此時對麵的董卓是劉皇叔該有多好啊!暗歎一聲,趙雲緩緩將雙眼閉了起來,怔怔失神。

“相國麾下,謀臣良將不計其數,又何苦要與趙雲為難?”不知是過了多久,就在周身嚴綱與其他士卒眸子中絕望漸起,就在董卓心底的期望逐漸消散時,趙雲忽然澀然出聲,隻是嗓音嘶啞,再沒有了之前那般清亮。

“正所謂良臣擇主而事,我董卓麾下能人異士確實不少,然子龍將軍之忠勇,亦是我心中欣賞欽佩的,昔年虎牢關下子龍將軍之身姿,數年來時常在我腦中回蕩,能得子龍將軍之助,我董卓即便是舍了這偌大的並州與公孫瓚又如何?”一勸之後,董卓當即對趙雲誇讚起來,說道後麵,頗是豪邁的拍著胸脯豪言壯語道。

饒是趙雲的心智,也不由被董卓的話說的心中感動,此時的他不過還隻是一無名之輩,武藝雖然不凡,然而終究沒有展露之地,昔年討董之戰時雖然有過綻放之時,卻是轉瞬就被袁紹打壓下去,之後無法隻得抽身而退,轉而投身在公孫瓚麾下,直至如今,他也才不過隻是軍中一司馬而已,董卓的作為,無異是以國士之資相待,趙雲心中怎麼能絲毫不為所動?

“趙雲手上,不過是有幾分力氣,相國麾下從不相缺,況公孫瓚即為趙雲之主,趙雲如何能舍而棄之?相國即知趙雲忠義,又何苦強人所難?若是相國願意將此處雲之胞澤放過,趙雲願束手自戮以謝。”眼中帶著複雜,趙雲忽然開口出聲。

這倒不是趙雲在誇,憑他的本事,若是真的生死拚殺的話,他絕對能夠拉上一個與他相當的人做墊背的,說是自戮以謝也是不錯,不過趙雲這樣說,明顯是對董卓的不敬,許褚雙目一瞪就要驅馬上前,隻是很快就被眼名口快的郭嘉出聲喝止。

“趙雲,我董卓就這麼讓你看不上眼?你可遍走天下看看,諸侯之中,有哪一人如同我董卓一樣善待百姓,又有哪一人治下百姓,能夠如同我董卓治下一樣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聽了趙雲的話,董卓隻覺得一股火氣從胸口直竄而起,憤怒之下,剛剛還言笑晏晏的一聲子龍將軍之稱,頃刻間就再又變換成了趙雲兩字。

趙雲聽了頓時更加沉默起來。

三年時間,董卓雖然從不跨出關中,其聲名卻並沒有因為此就銷聲匿跡,而且因為西擊涼州、南取益州之舉,尤為得天下諸侯的關注,隻是關中之地易守難攻,當年諸侯聯盟尚且打不過一個身在虎牢的董卓,更遑論是想要攻入關中了。

再者說,當年董卓撤出時,可是將天子留在洛陽未動,如今反而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弄權天下,如此情況下,他們根本沒有理由再攻打董卓,就是要聯盟,討伐的對象也隻該是袁家。

更何況董卓所說也卻為事實,這一點,即使常年征戰鮮卑很少關注天下時事的趙雲也很清楚,在董卓撤出後,沒有了董卓強勢壓在眾人心頭,一眾諸侯便紛紛開始四下征伐,中原之地戰亂連年,反而是退守關中的董卓雖然也連番動兵,對治下的百姓擾動卻是最小,而且董卓大開書院之舉早已遍傳天下,世家雖然不恥甚至憤恨,同樣貧寒出身的趙雲對此卻是暗讚不已。

是以此時的趙雲,回應的隻能是沉默。

“哈哈哈……”仿佛是被趙雲的沉默給刺激了,董卓忽然狂暴的大笑起來:“好!好!好!既然你們都說我董卓殘暴,那老子就殘暴給你們看看,所有人聽令,刀兵盾兵列陣,槍兵弓箭手做好準備,趙雲若不降,給本相血洗了這裏!”

“殺!殺!殺!”主辱臣死,眼前發生的一切所有人都看在眼裏,此時董卓的悲憤,何嚐不是他們心中所想,他們都是董卓治下的老兵卒了,董卓為人如何,再沒有人比他們更有發言的權利,隻是他們也懂,空口的辯駁,隻能徒為他們主公帶來羞辱,一時間,隻得將滿腔的羞憤化成一個殺字,震懾雲霄。

一瞬間,嚴綱以及周圍的公孫瓚軍士卒紛紛色變,眼光再看向趙雲的時候已不再是希冀期盼,轉而變成了濃濃的怨毒陰狠,董卓給了他們一條活路,卻是趙雲,生生將這條活路給斷絕了,由希望到絕望,天堂地獄之間走上一遭,幾乎已將他們的心神生生摧毀,絕望之下的人,幹出些什麼出格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