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度,有大才卻不被重用,這個在曆史上作為一個悲劇人物出現的人,現在卻因為董卓引發的一係列變故提前出場,劉璋暗弱懷有仁心不假,可是劉範卻不是如此,在劉範的突然出口下,劉璋再是不忍,最終也沒有出口反駁,隻是心中對鄭度,突然間變得疏遠了。
很快,有了決定的劉範眾人再沒有耽擱,一麵派劉瑁去往巴西,一麵派龐樂統兵三萬屯紮錦竹,而後劉範親自坐鎮成都,一時間,三地的益州官員紛紛動了起來,在董卓徹底拿下梓潼準備再動時,幾處地方已經初步完成了布局,距離梓潼最近的錦竹更是已經開始動手驅逐百姓。
確實,無論是董卓還是賈詡,都太過輕視劉焉這幾個兒子了,在攻下梓潼後,兩人繃緊的心思一下子都鬆懈了下來,在他們看來,成都已是他們的囊中之物,是以之後影衛的關注重心,就隨之轉移到了成都,隻是劉範等人的密議內容,根本不是影衛能夠探知的,是以當消息傳遞到董卓手中時,幾處地方大勢已成。
“文和,接下來我們該怎麼應對?”隨著消息在眾人手中傳遞開,屋子中頓時沒有了一開始時的那種輕鬆,沉默良久,董卓看了眼皺眉沉思的賈詡,忽然出聲詢問道。
“這要看主公的了!”片刻,賈詡抬起頭,眼中忽的爆射出一抹精芒,而後迅速的眯了起來:“主公欲取益州,隻需攻破成都即可,看如今情勢,成都已然被劉璋放棄,主公帶兵前往,必可一戰而勝。”
“哦?”董卓皺眉,眼中閃過一道異色。
董卓神情的變化,一直關注著他的賈詡第一時間就看到了,心中一動,賈詡接著說道:“主公若欲取天下,一城一地之得失不足為爭,梓潼在手,要去成都隨時皆可,然若主公棄民不顧,民心一失,即便是主公取得益州全境,益州終不在主公治下。”
聽了賈詡的話,董卓臉上,忽然露出一抹誰也看不明白的笑意,民心民心,其實天下間有幾人能夠說得清楚這個東西?昔年曹操為報父仇,趁機在徐州大肆殺戮,按理說已是民心大失,事實上,當劉備反取徐州的時候,百姓皆附就可說明這個,可是在曹操再又占據徐州,輕徭薄賦、給人生息後,徐州百姓中又有幾人還會將其之前的屠殺當做仇恨?
甚至,董卓想的更多,戰亂流離,天下百姓所需的隻是一個能讓他們安居樂業的所在,至於這個人是誰,名聲如何,根本就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真正的仇恨,生死無解的仇恨,都是那些心有野心、不甘寂寞的人才會難以釋懷的。
真正的生存在這個時代,董卓越來越清楚,眼前這一切不是一場遊戲,不是什麼民心提高到一定程度才能讓他招募士卒,也不是什麼民心、士氣糾葛難理,隻要百姓能夠生存下去,隻要他夠強,隻要麾下勢力有足夠數量的百姓,他就能在需要的時候,募集起足夠的大軍。
“主公,開城濟民吧!”見董卓良久都不說話,屋子中除了高順外,其餘眾人紛紛跪了下來,就連賈詡,也知道作何思想也跟隨著跪倒在地。
拿眼掃了一眼仍舊平靜無波的賈詡,董卓心中不由起了一絲怒意,若不是他對賈詡了解甚深,賈詡今天挖的這個坑他還真會眼睛不眨一下的跳進其中,好歹跟著他也這麼久時間了,跳坑他不怕,可是直到現在,賈詡竟然還在試探與他,想到這個,董卓心中就再不能平靜。
益州百姓死活與他何幹?民心所向又關他什麼事?自己才不過是打下梓潼,對偌大的益州來說不過才很小的一片地域,難道說有了民心,益州的其他地方就不用打了嗎?益州的士卒就會哭著喊著投奔於他嗎?
再說了,他賈詡會在乎這麼一點半點的民心嗎?別說是益州,就是整個天下,如果說有需要或者必要,他賈詡動起手來隻怕也不會有絲毫含糊吧?君不見曆史上李傕、郭汜之亂,不正是眼前這個看起來弱不禁風的文士造成的嗎?
“劉璝、泠苞本就是益州之人,自然是不想看到益州百姓遭難,太史慈、樂進兩個也是正義心過剩的人,跪地請求也情有可原,可是你賈詡這算什麼?”董卓心中吐槽著,看向賈詡的眼神頓時變得犀利起來。
取益州,則民心不過是花費些時間就能安定的,可是取民心,想要再全取益州,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坑是賈詡挖的,如今又與眾人逼迫他做決定,董卓一時間心中複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