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之後,張揚、張超、鮑信、王匡、張邈等也先後離開,一直到八月底,曹操眼見袁家一門獨大,留在京師再無前途後,幹脆利落的也辭官回鄉,許是袁紹也覺得自己有些對不住曹操,便請旨表他為東郡太守,原本其麾下的將士,也在他幾個親族兄弟的帶領下,跟著去了東郡,至於喬瑁,則留在朝中,升為了九卿之一。
轉眼入冬後,盟軍入京時帶來的糧草基本被消耗殆盡,漢室傾頹,各地州牧郡守已久不納貢,京兆周邊又沒有了人跡,放眼看時,入目的隻是一片片被枯草埋葬了的田地,洛陽城頓時陷入到了饑荒中,袁紹一見如此,拍馬走了。
對天子,袁紹從來就沒有過多少的祈盼,想曆史上他就是因為對天子不感興趣,以致最終便宜了曹操,給了他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機會。袁紹的動作,頓時成了另外一個開端,袁氏一派的諸侯,頓時也紛紛出走,到十月中旬時,諾大的一個洛陽城,隨著各個諸侯的離去,洛陽城剩餘的人口竟然瞬間跌落出萬,除了咬牙留下的劉備手中還有兩千老弱外,再無其他。
四百年大漢王朝,竟然頹敗至此,一眾朝臣百官,抱頭嚎哭。
洛陽冬難過,董卓也沒有能好過了。
接連兩次大遷徙,林林總總三百多萬人被陸續分散到雍涼各地,經曆過洛陽洗劫,董卓手中的金銀錢帛並不缺少,按理說是不會出現什麼大的麻煩的,可問題,最終就出在這被遷徙的百姓身上。
雍涼,隸屬於靠西的邊地,無論是雍州還是涼州,兩地都屬於典型的地廣人稀,放眼整個雍涼之地,全部的百姓相加起來,總人數也不過隻有百多萬,這也是為何曆史上董卓亡後,馬、韓兩人無論怎麼折騰,最終也沒能入主中原的原因。
雍涼之地的環境很惡劣,是以兩地的糧食從來就沒有充足過,靈帝時,每年都要調撥大批的糧草西進,用以接濟兩地,董卓有錢,可是糧食卻不能憑空變出吧?百多萬人的壓力,就夠兩地承受了,如今董卓又遷徙來三百餘萬人,龐大的人口基數,帶給董卓的壓力可想而知。
不同於洛陽,早有準備的董卓難得的收獲了一次秋收,可就算是這樣,在入冬之後,在他治下兩地,糧食仍舊開始緊張起來,這天一大早,他就不得不結束他已經接連做了半年多時間的事情,召集眾人來商議一下現在的困境。
說起來,董卓也是可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雖然說他對此不甚迷信,可是作為一個有著野心登頂的人來說,無後,就意味著他沒有了繼承人,這樣的情況,對於一個意圖要爭霸天下的人來說,是致命的,是以從虎牢關回來後,他便將事情都交到了李儒、賈詡、郭嘉三人手中,他自己則開始在一眾妻妾身上忙著耕耘,然而令他沮喪的是,直到現在,也不見絲毫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