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啟源自一本書。
這本書既不是什麼學術論文,更不是什麼研究著作,有點兒諷刺意味的是,這是一本中國香港作家寫的武俠,那個叫做金庸的作者在他的裏以一種故事的形式寫下了一種沒有任何根據的中國古代南疆某地幫派煉製毒物的過程。
書中將蛇、蜈蚣、蟾蜍、蠍子、壁虎乘坐五毒,為了煉製最強大的毒素,這個叫做五毒教的幫派將這幾種毒蟲都放在一個甕中進行搏鬥,讓它們相互吞噬,最後還活著的那個毒蟲由於身體裏吞噬了其他毒蟲的毒素而變得異常強大,從它身上煉製出的毒素是最為猛烈的,甚至無藥可救。
這件事令海恩斯大受啟,即便他有限的中文水平令他對書中晦澀難懂的詞句大為頭疼,他仍舊堅持在酒店裏把這本書翻來覆去讀了好幾次,最後套用中的一個中國成語——茅塞頓開!
以往的實驗方向,海恩斯總是將要點放在如何平衡各種基因的力量上,他將dna的遺傳鏈中有用的信息截取出來,然後組合在新的一條dna上。
用這種方法,海恩斯力求達到一個平衡,力求形成共融和共存的新載體,不過卻是連遭失敗,令他甚至有些懷疑“神之光”計劃的可行性。畢竟無論是莫裏亞的血統基因也好,還是亞特蘭蒂斯的基因也好,又或者是其他遠古諸神的基因也罷,都是攻擊性和排他性極強的,一山不能容二虎,即便是截取的是一段的基因信息,仍舊水火不容,排斥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這本叫做《碧血劍》的中提及的這種五毒教煉毒方法卻令他跳出了思維的桎梏,看到了一片新的地。
為什麼要平衡?為什麼要共融?為什麼不能吞噬然後達到一家獨尊?就如同在甕中相鬥的五種毒蟲,相互吞噬並沒有減弱最後勝利者的毒性,反而是增加了。
海恩斯第二一大早就訂了機票返回了歐洲,然後一頭紮入實驗室了,進行了幾次前期的實驗,最後確定了新的研究方向。
香港之行令海恩斯對華裔血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開始粗略研究了一下以前從不入他法眼的華夏文明曆史,最終現,這支自稱為龍的傳人的人類種族分支的基因裏頭大有文章可做。
要進行類似五毒相鬥的程序,那麼就必須有著一個最強大的最有包容性的基因,莫裏亞和亞特蘭蒂斯,甚至精靈和侏儒、魔族都不具備這種特性,正是因為排外性,才導致在末日之戰後逐漸走向式微,無法崛起,倒是人類令海恩斯刮目相看,在不知不覺中,這種在莫裏亞和亞特蘭蒂斯統治地球時代微不足道的種族現如今已經成為地球的主宰,而華人血裔又是這其中的包容性頂尖的佼佼者。
他馬上派出了精英隊員,到中國尋找最強的華夏基因,最後找到了楚霸王項羽的基因。
至今,已經這麼多年過去,海恩斯苦等了二十多年,終於等到這一刻,但是竟然再次遇到了排斥,這令他完全不能接受這種失敗。
況且,項羽的基因就隻有這麼一點,不會再有第二份。
他已經完全沒法停下來,陷入了癲狂的狀態,999號實驗體的排斥反應已經令這個老謀深算的狂人科學家徹底失去了理智。
幾乎沒有任何考慮,死馬當活馬醫,他將整個箱子裏裝著的所有基因血清全部注射到軟管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