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羅伯特博士曾做過這樣一個令人矚目的實驗。
他選定了三組學生和三隻老鼠。
他對第一組學生說:這是一隻世上最聰明的老鼠,你們要在六周的時間內好好訓練它,以便使其能在最短的時間裏衝出迷宮。為獎賞它,你們要在終點多備些可口的乳酪。
他對第二組學生說:這是一隻很普通的老鼠,它智力平平,經過六周的訓練它能否走出迷宮還是個未知數,你們不要抱太高的希望。終點的乳酪隨意你們給多少。
他對第三組學生說:這是一隻反應遲鈍的老鼠,經過六周的訓練要使它走出迷宮簡直比登天還難。因此,你們沒必要在終點準備乳酪。
經過六周的訓練,最終的結果是:
第一隻老鼠迅速準確地衝出了迷宮。第二隻老鼠雖也通過了迷宮,但時間用得多一些。第三隻老鼠並未通過迷宮到達終點。
實驗似乎證明了智力的高低與完成任務的效果成正比。然而,博士的一席話卻讓這個看似普通的實驗變得值得玩味起來,他說:“實驗用的老鼠同出一窩,沒有智力上的高低之分。”此語一出,讓一團疑雲籠罩在眾人心頭:同班的同學、同窩的智力沒有差別的老鼠,實驗的結果何以如此迥異?
之後,羅伯特博士揭開了謎底:是博士的引導使三組學生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態度,你用怎樣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任務,就將得到怎樣的結果。
原來,差別並不在老鼠身上,而是在我們自己身上,是不同的態度造成了不同的結果。
態度就是有這樣的力量,它可以影響我們的行為,進而決定我們的成敗。遊曆職場多年之後,我們翻然醒悟:原來,現在的競爭不隻是能力的競爭,更不是學曆的競爭,而是態度的競爭。態度是決定能否在競爭中獲勝的“軟實力”。
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也說過:“無論在什麼地方工作,員工與員工之間在競爭智慧和能力的同時,也在競爭態度。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為,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時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是安於現狀還是積極進取。態度越積極,決心就越大,對工作投入的心血越多,從工作中所獲得的回報也就越多。”
如果說,出身和學曆是走向成功的階梯,那麼態度就是使你更快地邁向成功的助推器。態度可以靠我們自己把握,能不能登上成功的巔峰,取決於你的心對待這座山峰的態度。
工作中,我們常常在想:現在的工作環境太差了,這份工作並不值得我去努力,若能夠讓我做更重要的工作,我保證會拿出卓越的態度。
謊言!借口!
世間本沒有卑微的工作,每一份工作都值得我們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倘若你將工作分為高尚與卑微,那麼,你的態度在起點就出了差錯,失敗也就在這一瞬間被注定。
如果將你的事業比做一幅圖畫,那麼,你的態度就是描繪這幅圖畫的畫筆,態度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圖畫的價值。敬業、忠誠、主動、勤奮、認真、進取、感恩、熱情、實幹、創新,用這些畫筆繪出的圖畫必定絢爛輝煌,足以與世間稀世之精品媲美;而拖延、借口、懶惰、糊弄、自滿、冷漠、抱怨,則如畫卷上的斑斑汙跡,難以清除,會令你的圖畫一文不值。
卓越的態度塑造卓越的員工,一流的員工締造一流的企業。
態度,這種看不見的神奇力量,它無時無刻不在左右我們的職場生涯,也在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基於對態度的敬重與關注,我們編寫了《贏在態度》一書,希望它的積極力量能幫助你糾正不良職業態度,用優秀武裝自己,在締造個人卓越職業精神的同時,打造與企業的雙贏局麵。
祝願大家與公司一起成長,共同邁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