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宣可以更文藝(1 / 1)

網宣可以更文藝

專欄

作者:朱德泉

網宣可以更文藝,這需要充分解放思想,不貪大、不求全,隻唯實、隻唯效。

10月15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在講到互聯網文學時,停下來問:“聽說今天來了兩位網絡作家,是哪兩位啊?”周小平、花千芳迅速站起來並向總書記舉手示意。“你們好!”總書記說。兩位年輕的網絡作家略顯緊張地回答:“您好,總書記!”座談會結束時,習近平還走到他們麵前,親切地說:“希望你們創作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

兩位網絡作家參加文藝工作座談會,再次表明總書記對網絡傳播的高度重視,在這之前,他對網絡工作也屢屢明確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正能量是總目標。”

要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不但要守得住,還要打得贏。要打得贏,必須靠能入腦入心的好作品。網絡進入社交媒體時代,在微博、微信、微視、客戶端“三微一端”上,碎片化傳播的趨勢正在加劇,要打動人、感染人進而鼓舞人,必須更加自信地實現好宣傳規律、藝術規律及網絡傳播規律的“三律統一”。

長期以來,我們身陷西方話語體係的陷阱。比如他們把社會主義國家叫做集權國家、把資本主義國家叫做民主國家,這樣他們就獲取了道義的解釋權。他們進而製造輿論,說民主國家隻有新聞、沒有宣傳,集權國家隻有宣傳,沒有新聞自由,等等。實際上,即使按《美國傳統英語詞典》定義,宣傳也僅是“對特定學說的係統傳播”;即使按李普曼的觀點:“宣傳若缺少某種形式的審查製度,嚴格說來幾乎不能存在。”換句話說,對作品的選擇性就是宣傳的開始。風靡全球的美國好萊塢大片背後,也有嚴格的審查製度,這些製度,確保好萊塢把美國主流思想信仰體係作為真實自然的生活麵貌來加以表現。

隻有跳出這些話語陷阱,才能理直氣壯地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道路。這次參加座談會的兩位網絡作家,無論是周小平的《請不要辜負這個時代》、《你的中國你的黨》,還是花千芳的《擊潰這條抹黑中國的戰線》、《是誰扭曲了你的信仰》,無不體現出這一特點。

藝術創作為人民。受歡迎的網絡時評,無不具有理論的大眾化、話題的時代化和語言的網絡化特點。網民聽得懂、聽得進、願意聽,才能有共鳴。花千芳是大眾網“大眾雜談”的版主,去年筆者曾以《花千芳:一位農民大V的心路與夢想》為題,對他進行過深度訪談,記得當時他就說:“這些文章別人會覺得特別出彩,特別好看,因為那些話都是所有網民,最普通的網民,他們說的最精彩的話。我把他們的那些話挑出來,糅合到一起,總結出來一篇文章。為什麼大家看了會有共鳴?因為大家平時就是那麼說的。”

藝術創作的生命力在於生活,花千芳不經意就用質樸的話語“點了睛”。

社交媒體時代,去中心化特點愈發明顯。裂變式、沉浸式的傳播往往來源於用戶接力創作內容,而這個引爆的總閥門是高超的議程設置能力。

今年中秋節前,大眾網的時評作者、澳大利亞留學生雷希穎在新浪微博發起了一個#我和國旗合個影#活動,號召網友接力上傳圖片,大聲對祖國示愛。這一活動在國慶節之前達到高潮,浙江一位警察又發起#我為中國來點讚#活動,兩個草根,就這樣奏響了網民喜迎國慶65周年的最強音。截至10月7日,僅大眾網的專題點擊量就達到300萬,新浪微博兩個話題的閱讀量超過5億。

而這種傳播的竅門就是尋找參與感。小米手機營銷的訣竅恰恰就是讓用戶參與產品生產、銷售全過程。

我們常常羨慕西方一些宣傳做得潤物細無聲,細節豐富,體現人性之美。實際上,今年中國駐多倫多總領館參與策劃的一場街頭快閃慶國慶短視頻,三百華人在街頭歌曲聯唱,就引發億萬網友飆淚,被譽為最感人的國慶微視頻。

讀圖時代,一圖勝千言。變換藝術表現形式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之妙。

10月11日,中國新聞網發表近5千字的深度文章《香港“占中”十問》。隨後,千龍網快速推出漫畫版《一張圖看清香港“占中”》,對文字稿進行高度凝練後,傳播量得到極大提升,並且深受年輕網民的喜愛。這背後,是該網動漫新聞中心等新部門的組織機構之變。

網宣可以更文藝,這需要充分解放思想,不貪大、不求全,隻唯實、隻唯效。這需要吸納更多跨界複合型人才,更需要對傳播方式進行脫胎換骨的流程再造。

(作者為大眾網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