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土地利用分類原則與分類係統
一、土地利用分類的原則
土地利用分類,是以土地的覆蓋特征、經營目的和利用方式為主要標誌進行分類,用以反映土地利用現狀和研究土地利用問題。
土地利用分類是土地利用調查和製圖的基礎,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調查的科學內容和應用效果。因此,在進行分類時婁考慮以下幾個原則來體現分類體係的科學性、實用性、可比性及連續性。
1.統一性原則
北京市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情況,市(1:10萬)、縣(1:5萬)兩級分類係統相一致,以便於全市的統一,同時也有利於縱橫間的分析比較,並考慮與全國分類體係相銜接。
2.科學性和生產適用性相結合的原則
分類體係的科學性體現在它是按一定的規律建立層次排列的,根據歸納共同性,區別差異性的方法,由總體到局部,逐級細分。而且同一級的類型實行同一的分類標準,分類層次不能混雜。而從生產適用角度來講,分類體係的製定應當使類型簡明,標準易判別,含義準確,命名通俗,層次清楚。為便於應用,土地利用類型的層次不宜過多。一般采用三級分類係統。
3.地域差異性原則
為體現首都農業土地的地理分布規律和土地利用特征,應貫徹地域差異性原則,盡可能充分反映北京的特殊用地類型,表現北京市從平原到山區不同地域間的異同。
4.遙感技術與非遙感技術相結合的原則
本次調查農用土地,最大的特點就在於采用了先進的遙感技術,同時結合傳統的地學調查手段,二者相互補充,使調查結果更具可信性。
5.服務於北京市農業資源清查,滿足農業區劃的需要,遵循係統性與可比性原則
80年代傳經進行過土地利用調查,為了將兩次結果作對比,分析動態變化,因而在製定分類係統時,還兼顧了上次調查所使用的分類體係。而且土地利用分類作為一種體係,不僅應與國家現行的分類係統保持相對一致性,更重要的是要在該體係內,實行統一的編排順序,以便統計、彙總,並為建立數據庫和廣泛應用計算機創造有利條件。
二、土地利用分類係統
按照全國農業區劃委員會1984年頒布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技術規程”,參照198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調查使用的分類係統,同時考慮北京特殊的政治地位、類型的穩定性和可比性以及圖幅的載荷量等製定本次分類係統。本次調查采用三級係統,一級分為八大類,采用全國農業區劃委員會規定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係統中的一級分類。其主要依據是土地的用途和覆蓋特征;二級分類是從北京郊區的實際出發,主要按照土地的經營特點和利用方式而製定的,如果糧間作地,果用瓜地的劃分,都體現了首都農業土地的利用特色,共分為39類;三級分類則主要根據地我特征、覆蓋物的種類,包括地形、林種或水資源利用現狀等,分為64類。
北京市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采用的分類係統實行統一編碼,其編碼按第一、二、三位分別逐項表示三級分類。如121表示該編碼所代表的地類為耕地(I級)類水澆地(II級)中的平地水澆地(III級)。
第一節 土地利用調查方法
這次開展的北京市農業土地資源現狀調查,采用了(衛星)航天遙感技術與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以前者為主,選取1:5萬美國陸地資源衛星專題製圖儀TM2,3,4波段假彩色合成影像為主要信息源,輔以航空像片、地形圖第信息源,進行了大量的野外調查與實地檢驗。調查結果表明,TM影像的信息量較豐富,具有一定的地麵分辨力,與同比例尺的地形
圖配準良好,是進行土地資源中比例尺調查較理想的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