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又是一年初春時。
雲霧繚繞中,一座長若遊龍的山脈蜿蜒迤邐,默默蜷伏在暖日之下,風吹林動,似乎正在慢慢從蟄伏中蘇醒。山巒起伏之間,隱約露出一個幽深溝壑,兩側絕崖峭壁直立如刀削斧砍,宛若天塹一般駐守在山穀入口。
這裏是中土名山太乙山中,桃花衝。
遠遠望去,山穀中露出一片淡淡的粉紅色,好似霞雲錦織,落在了凡間。走近一看,卻是一片極為繁盛的桃花林。穿過狹長的山穀入口,裏麵豁然開朗,麵積竟是極大。桃花盛開,淡香彌漫,氤氳如世外桃源。在漫山遍野的桃花林深處,有幾處朱紅飛簷赫然在目。
桃花林中,隱隱傳來一個蒼老的讀書聲:“………《周易》中說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接著便是一群仍顯稚嫩的孩童琅琅慢吟聲,聲音抑揚頓挫,上下起伏,極具韻味。
桃花林深處,是一個占地兩三畝的木屋,三進精舍。精舍是用一人環抱的巨木蓋成,並未刷漆,顯露著原色。一圈圈的年輪標明了其年代久遠,古色古香。巨大的天井中,一條小溪橫貫而過,潺潺流動,水麵上飄蕩著片片桃花,隨波逐流。
一排修竹掩映下的木屋中,透過推窗,可以看到有一群十來歲的少年正襟危坐的讀書。
講台上是一個灰色衣袍的清瘦儒生,持卷背手,正在搖頭晃腦的說道:“………周敦頤曾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諸葛孔明也曾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範仲淹也有一句膾炙人口的至理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韓愈推崇‘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
老儒生沉醉在古人詩詞雅致悠遠的意境中,大講特講,滔滔不絕,渾忘了這趟課已經上的太久了。堂下的少年早已不耐,乘著老儒生閉目慢吟,一個個騷動起來。互相擠眉弄眼,做著鬼臉。
其中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顯得老成許多,見大家不安分,輕輕的扣著身前木案,低聲說道:“肅靜,肅靜些。”
其他少年顯然有些忌憚,紛紛收斂了些,但是少年心性好動難靜,隻安靜片刻便有忍耐不住。那年齡稍大些的少年微微歎口氣,暗暗搖頭。
當中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早已將書卷打開擋在眼前,悄悄在木案下疊著一支紙船。旁邊是一個比他年紀小一些的綠裳少女,梳著可愛的發髻,正嬌憨的催著少年:“羽師兄,疊好了沒有?”
少年頭也不抬,答道:“快好了、快好了。”
便在此時,老儒生已經覺察到騷動聲,睜開眼睛,眾人頓時噤聲。唯有少年和那黃裳少女猶自低頭竊竊私語。老儒生皺了皺眉頭,隨手從講台上拿起了一把戒尺。大聲說道:“鍾離羽,起來背漢樂府那曲《長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