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篇 北京:處處開花商機四現的展台1(1 / 3)

內容提要

北京的“京”味在哪裏,老北京有什麼特點,現代的北京又有什麼特色,《北京的“京”味兒》分為北京:處處開花商機四現的展台,北京:各種“族”人沐浴的陽台,北京:獨占鼇頭領風騷的天台,北京:旅途者的站台四篇,帶你遊覽北京,了解北京風俗文化,告訴你一個真實北京!

(一)閩浙“雙龍”京城舞好戲

在闖北京的外地人當中,香港除外,有兩大族群的表現力尤為突出。他們就是來自祖國東南沿海的兩個省份:福建與浙江。

在京城打拚的人做什麼的都有,唯有福建人和浙江人比別人特別。他們在上北京之前,都遵循一種商人的投資慣例:先問哪裏可以開店?哪裏可以辦廠?哪裏的地盤可以開發?哪裏可以做地域優勢的生意?所以,在北京,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地域商幫,但任何領域,你都能找到福建商幫和浙江商幫的身影。

當然,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在北京找到自己的老鄉,你見到老鄉時的問候可以多種多樣,但福建人或浙江人的問候就很獨特,他們不會問你在哪個單位打工,而是問你做的什麼生意。

在北京的外地人的族群中,福建與浙江人並不是最多的,但他們給北京帶來的商機與市場繁榮,卻是其他省闖京城人士隻能望其項背的。

現在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兩條有兩條“東海巨龍”美譽的族群,看看他們是怎樣闖北京的。

·第一龍:福建商幫

最近有一則關於地域性格的笑話,從中截出一段:東北人說自己最豪爽,廣東人笑了;上海人說自己最精明,湖北人笑了;山西人說自己商幫最牛,福建人笑了……

福建有商幫?恐怕這麼一說,全國人民都笑了。要不,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出了一套“商書”,卻唯獨沒有《閩商》?

這就是福建人比較獨特的地方。當今世界有四千多萬海外華僑華人,閩籍人士占了一千多萬。他們遍布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閩籍港澳同胞約120多萬人,閩籍台胞900萬人。這些閩籍華人資產存量估計已超過3000億美元。

近二十年來,許多海外華商回福建投資,帶回了許多外界的商業經驗和經營理念,成為福建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有海外閩商的配合,不少“本土派”閩商在很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在進京投資的資本積累。這也使得他們在北京的各大商幫迅速崛起。

那麼為什麼福建人在國人心目當中這麼不起眼?理由很簡單:福建人低調、內斂,掙了錢不聲張,發了財不露相。包括在北京發展的人,誰誰都能說出一堆引以本鄉自豪的大商人,福建人卻低著頭在一邊偷著笑。福建人就是這樣,他們不關心誰出名了,他們關心的是自己在北京能不能掙到錢,掙了錢守不守得住。

那麼北京的福建人都在哪紮堆兒?他們給北京帶來了什麼,又給他們自己帶來了什麼呢?

你隻要留意一下福建特產什麼,就可以發現,在北京的福建人,把他們地方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

據統計,目前有超過30萬福建人在京從商,注冊的企業有8000多家,創造了逾千億元人民幣的產值,年上繳國家稅費60多億元人民幣,涉及房產開發、金融證券、信息電子、物業管理、機械製造、木材建材、茶葉、海鮮品等20多個行業。其中建材、茶葉、海鮮、房地產等行業表現得尤為突出。

1.建材行業

去注意一下北京所有大大小小的建材市場,那可都是福建人的天下。而且,同樣是福建人,他們在市場裏經營的項目還分得很細。如閩南人主營石材,閩清人主營瓷磚,而莆田人則壟斷了北京99%的木材市場。至於鋼材、玻璃,和其他配套加工材料,則沒有明確的地域劃分。

如莆田王氏三兄弟鋼材銷售額在北京市場占了70%,晉江磁灶的民企在北京就占有石材市場1/3的銷售額。

至於建築材料的來源,當然是從福建運出。僅以瓷磚為例:閩龍、蒙娜麗莎、諾貝爾、東鵬、R.A.K等30多個陶瓷品牌全都出自福建,北京的分銷市場也都由福建人掌控。

福建人經銷的建材產品之所以在北京被公認為“旗艦省”,主要得益於福建人的勤奮服務與質量管理。

還以資磚為例,閩龍品牌大概是北京人都不陌生。這家品牌其實成立的時間並不長。然而經過幾年時間的發展,閩龍已經聚集了200多個陶瓷業著名品牌,它們在這裏開設展示廳、旗艦店,成為北京乃至輻射華北的營銷總部。這種格局的形成,與閩龍建立的一個前展廳、後倉儲的模式是分不開的,閩龍人立意讓每個品牌的展示店相對獨立,可以隨心所欲地展現自己的特色,營造自己的個性。這種模式在北京根本無法進行複製。所以“閩龍模式”及其產品很快就在北京家喻戶曉。

現在的北京,有建材市場的地方,就有福建人的身影。規模小的不說,規模大的市場甚至會聚集成百上千的福建人到那裏經營他們擅長的項目。慢慢地就有了“福建村”之說。

在北郊立水橋以北到天通苑東小口1公裏的範圍內,沿著公路分布著以福建人為主,經營木材、鋁合金建材等大大小小的建材貿易公司,這裏就是一爿“福建村”,其實他們自己很少這麼叫。

“福建村”的興起得益於1980年代以來北京北郊大規模的房地產投資。立水橋方圓十幾公裏的範圍內新建的花園、別墅、公寓以及奧運村的建設,為建材貿易提供了很大的市場。福建建材商看好了這個機會,便紛紛在立水橋附近開起了公司。

但像這樣的“村”在北京還有很多處。每一處都給北京透出這樣一個信息:你要蓋房搞裝修嗎?請找福建人!福建的建材商幫是中國用至北京最有名的一大商幫。

2.茶商

除建材業外,茶葉同樣也是福建商幫闖京城的一大理由。而且這一闖——一發不可收拾。

愛喝茶的人沒有人不知道北京有個馬連道,知道馬連道的人沒有人不和福建人打交道。經過十幾年的打造,如今的馬連道已是華北地區最大的茶葉集散地。在1500米長的街道旁,集中了數百個茶葉店和5個茶城,彙集了浙江、福建、安徽,雲南,貴州等全國主要茶區的名、特、優茶葉產品。年銷售額達10億元,占全國茶葉總銷量的十分之一。在這些產茶區中,福建更是名揚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