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詩詞鑒賞題的五種答題模式(1 / 2)

古典詩歌閱讀鑒賞,是曆年來高考試題中文學色彩最濃鬱,能力要求最高、最難,區分度最明顯的一類題型。高考考查整首古典詩歌的鑒賞始於1994年,至今已連續12年未曾間斷。題型從2002年起有了較大變化,一改沿用了八年的客觀選擇題型,而采用主觀表述題型。

由於文學鑒賞是一種綜合性極強的審美活動,包含的問題較為複雜,所以從考生的角度而言,對此類試題的處理操作普遍感覺比較困難。但既然目前的高考將其列入考查範圍,我們就必須認真準備。

回顧近年來的高考選詩,其鎖定的材料一般都有深刻的思想底蘊和鮮明的藝術特點。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王維的《過香積寺》,劉攽的《雨後池上》等。因為隻有特點突出、個性鮮明,考生分析起來才會有話可說,才能分析得有深度,有文采,同時,也適於高考閱卷的操作。因為雖然“文無達詁,詩無定解”,但高考作為統一考試,必然要求答案在統一性上的可操作性。所以,古詩詞鑒賞題的解答方法也並非“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下麵我們就來看看古代詩詞鑒賞題的答題模式。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麵?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圖景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麵。答題時三方麵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麵。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麵。描述時一要忠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僅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感傷”。

答題訓練1 :

絕句二首(其一)

杜 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淨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要用這種手法。

答題訓練2:(2005年高考試題)

雨後池上

劉 攽

一雨池塘水麵平,淡磨明鏡照簷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1)簡析這首詩是怎樣表現雨後池塘水麵的平靜的。

(2)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參考答案: (1)水麵如同輕輕磨過的明鏡一樣,倒映出池塘邊的房簷和楹柱,以此表現雨後池塘水麵的平靜。 (2)詩人使用了反襯的手法(步驟一)。一、二兩句以“水麵平”、“明鏡”、“照簷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後幽美迷人的靜態。三、四兩句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了雨後池上的一種動態之美。詩既寫出了靜態,又寫出了動態,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雨後池塘春景圖(步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