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攘外必先安內(1 / 2)

第九十五章攘外必先安內

天朝大陸近十多年來,不僅內政混亂,就連邊境也是戰火頻生,許多過去依附天朝存在的小國家,現如今也是隔三差五的挑釁生事。

而聖京李家作為天朝邊境的守護神,自然會不免子彈上膛、槍炮對外的,展開了一場場動人心魄、大大小小的反侵略戰役。

在李玉功爺爺和其父親兩代人的努力下,邊境才勉強獲得了幾年的安生,不過自從王家被滅,李家也隻剩下李玉功,這一個頂梁柱之後。

國外那些不甘心就此失敗的野心家,開始又一次的對天朝大陸的陰謀戰爭,不過李玉功作為當代,被李家重點培養的接班人,自然也不是好對付的人物。

李玉功的軍事理論知道,在全世界都可以排上名號,更難得是他並不是,趙括式紙上談兵的人,李玉功不僅理論隻是雄厚,就連實戰經驗也是無人能比。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以他不到三十歲的年齡,如何能領袖百萬大軍,成為天朝大陸海陸空的三軍元帥,並且還是自天朝建國以來,最為年輕的元帥。

毫無疑問的是李玉功是一個軍事天才,不過他並不滿足於在國外戰場,取得的輝煌成就,因為在李玉剛看來,自己的這些戰功,雖然足以傲視群雄,但相交於他的先輩來說,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在他之上也有父子兩人同赴沙場、為國建功的事實,他李玉功就算立下天大的軍功,也頂多和祖輩持平而論,但卻不可能超過自己的父輩們的功勳。

李玉功不僅是一個天才,而且還是一個野心家,既然在軍事方麵的成就,已經達到巔峰,不甘隻此成就的李玉功,隻能另辟蹊徑,尋找新的戰場。

他是一個天才,沒用多長時間,就被李玉功想明白一個道理,既然別的國家就越境侵略,為何我們天朝不能越境反擊呢?

這個想法並不是什麼新的論調,很多年以前就已經有人提出來過,但那個人也遭到了嚴厲的批評和懲罰,不過這一次由李玉功提出來之後。

政府中的首腦,並沒有因為他的特殊身份,而給一點的笑臉,他們仍舊嚴詞拒絕了李玉功的提議,並且警告他:如果在提出這種想法的話,那麼李家三代獨領三軍的事實,就會成為永不返回的曆史。

李玉功雖然表麵上聽從了這一警告,不過卻沒有放在心上,越境反擊的念頭,一直在他的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李玉功知道要想獲得,比先輩更高的功勳,這是唯一的一條路。

不過政府的那些老頑固首腦,其思想太過封建陳舊,根本不可能允許“越境反擊”的計劃,李玉功更加明白的是,憑借當下政府的財力,隻能勉強維持被動防守的軍費,而主動出擊所消耗的軍費實在是太過龐大了,政府的財政實在是承擔不起。

可以說不管從硬件還是軟件方麵,天朝大陸都不具備“主動出擊”的條件,可以說李玉功手中空有百萬大軍而不能用。

但是執掌天朝政局的王家滅亡之後,讓李玉功有了實現自己理想的可能,因為王家滅亡之後,李家就成為當之無愧的聖京第一家族。

倘若李玉功能把天下軍政大權,全部集中一身的話,那麼“越境反擊”的計劃,就不會是一紙空文,那時候李玉功就算傾全國財力,也要打上一場充滿自尊的“越境反擊戰”。

不過那時候王家雖然滅亡,但是政權卻落到了文家手中,而後又落到了蕭家和周家手中,之後隨著青衣盟的忽然崛起,在政府力量薄弱的情況下,又被陳小二分去了一杯羹。

故而李玉功要想真正的,集中軍政大權於一身的話,就必須讓這三家臣服,其中最重要的是青衣盟的臣服,因為這三家中,以青衣盟的實力最強。

經過一場規模宏大、場麵殘酷的戰鬥之後,國外的侵略軍終於被打怕了,暫時退軍,而李玉功也終於可以騰出手來,轉而解決天朝大陸的“麻煩”。

距離廣平縣城三十裏外,李玉功親自率領的三十萬大軍,在一片廣闊的平地上,進行暫時的安營休息。

向東三十裏的地方,就是李玉功這次出兵的目的地,也是青衣盟的戰略前沿,一代失去廣平縣城這個根據地,青衣盟就會暴漏在眾人的眼皮下,再也沒有可以防禦的堅固城池。

這一次出兵,李玉功不僅是親自出馬,還帶來了自己兩大親信之一的方文舉,隨軍聽用,而另一個親信,則代替自己防守邊境,以防國外大軍的突然襲擊。

方文舉手中拿著剛剛受到的情報,快步走進李玉功的營帳,當他看到李玉功正在聚精會神的看書時,略微思考一下後,還是決定暫時退出去,反正也不是什麼著急的情報。

不料方文舉剛剛轉身,李玉功已經將手中的書本放下,說道:“是文舉嗎?既然已經進來了,幹嘛又出去呢?”

“看到元帥正在看書,不敢打擾……”方文舉解釋道。

李玉功緩緩的擺擺手,一眼望見他手中的紙張,疑惑的問道:“是哪裏的情報?莫非邊境又傳來什麼消息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