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古寺(1 / 1)

“古寺岧嶢煙靄重,赤烏遺跡草茸茸。

千年寶氣餘飛塔,終古秋聲咽晚鍾。

傑閣雲霞流梵唄,滄江風雨泣蛟龍。

殘碑無恙埋深穀,落日荒涼百尺鬆。”

這是一首描寫上海龍華寺的詩歌。詩歌中的“赤烏”是三國時期孫權的年號。傳說孫權的母親吳國太一日到龍華金羅漢殿燒香,在下轎的刹那看到一條金龍在半空中舞動。她覺得這是吉祥的表象,趕忙匍匐在地,頂禮膜拜。金龍來得突然,去的也突然,吳國太望著再沒有金龍蹤影的半空,怔怔出神。她頗有感觸的對左右仆從說:“龍華是佛地,神龍在此降臨人間。”左右仆從紛紛誇讚龍華佛地。

吳國太龍華遇金龍一事被孫權知曉,他為逢迎母親向佛之心,下諭廣招東吳能工巧匠,將金羅漢殿擴建成為佛寺。等到佛寺落成,他為這座金碧輝煌,風光無比的佛寺賜名“報恩寺”。

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這充滿傳奇色彩的報恩寺就被叫成了“龍華寺”。

這龍華寺經曆了一千多年的世事變遷,歲月流轉,依舊香火鼎盛,是眾多朝聖者的精神樂園。

每到暮春三月,龍華寺的桃花盛開了。桃樹成林,桃花似浪,遊客如鯉穿梭在這燦若朝霞的林浪裏,流連忘返,沉醉不知歸路。仿若世人皆愛這迷人的桃花,偏有龍華寺的一個小沙彌,不解風情,他獨不愛瞧桃花妖嬈的模樣。

這個龍華寺裏的小沙彌,生得眉清目秀,唇紅齒白,一雙眼睛裏麵好似總飄著一層憂鬱的白霧。他的名字叫“引雲”。

引雲是龍華寺裏歲數最小的和尚,按理來說,他會得到眾位師哥眾星捧月般的愛護,但是事實恰好相反,他不僅不解桃花的風情萬種,也不通曉世間繁複的人情世故。他的耿直與單純在外人眼中看來,有的認為他心機重,不好交往,有的認為他呆萌,怕與他交往傷害到他沒有麵子。大家有意的冷落對他的影響仿佛不大,他在自己的天地裏生活卻也自得其樂。

何況他心中還潛藏著一個超級的夢想,這個夢想時刻鼓舞著他,他又哪裏有閑心去刻意的揣測他人的心思?他在為人處事上的理念大約是:山不過來,我也不過去。這理念更加使得他在龍華寺中形單影隻,落落難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