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崖邊之眼(1 / 1)

過了一座橋,的士上了一個稍微陡峭的坡。左側是高高兀起的山林,右側則是日光崖。名美望著崖下的小川流,並非稱為日光河,而是以其出發地為名,院前河。再往前走,會看到一處防空洞,那是上世紀40年代所遺留下來的,並未取名,從外看裏黑乎乎的一片,讓人想知道底處在哪。

這個坡過完,司機扭動方向盤,往左前方平地處減速駛去,生意小攤有點多,汽車沒再往前走,停在了最外邊小商鋪門口。

付完錢下車,名美用手把掉落的散發劃收到耳朵處,這樣幹練簡潔,才好掏出記事本,著手今天的目的。從外衣裏口袋裏拿出記者證戴上,這樣詢問人就會方便許多。

商鋪左側第一家燒烤店,小亭前掛著“院前河野魚,不鮮不要錢”的招牌。名美心裏泛起一陣奇怪的感覺,不過沒有再想,看店主也在邊烤著板魚,邊抬頭望她。

“不用再看啦,你們記者天天煩的。我哪裏還知道什麼內幕消息呢”。

店主將手裏的架子翻了個麵,魚皮裂開處有些味道飄出。

“你誤會了,我是想問問您知道第一個發現的人麼”?

“不清楚不清楚。我隻關心這人從崖掉下去了,摔得骨肉血濺到我家魚嘴裏而已,”店主抬頭一絲笑意看著名美,“我家魚好吃,要不要來一份”。

倒是生硬而有趣呢,名美再想想店主嘴裏所說的骨肉,趕緊從店旁撤走。

這崖處不是第一次死人了。早在去年,名美還在校的時候,出過一起因車刹車不靈導致衝過崖邊的事故。在當時報道所說,因車主粗心大意,長時間不檢修車況,所導致的意外事故。並未引起什麼軒然大波。

而那處並無顯眼的標誌和圍欄,至少名美是這麼想的。

“這崖若是有笨重的石柱,就沒那麼美了,那我們的生意還怎麼辦?”

“越恐懼越注意,有防護你倒是更提不起心注意,反而更想往那撞哩。”

而這次死人,說不上死人,因為並未發現屍體,而是有目擊者報的警,稱見一名男子從崖邊跌落,現場隻遺留一件黑夾克,掉入川流的屍體不知所蹤。

新聞報道頻道裏veyes台的報道文字所說是:崖邊的黑色夾克,口袋裏的身份證明,掉入崖者究竟何人?是為情所困,還是腳步疲倦?屍體所蹤,是川衝去,還是入野獸口?veyes持續跟蹤,之後還會有陸續報道,敬請關注。

在名美看來,將一出悲劇報道成吊人胃口的懸疑事件,著實是機智手法。群眾並非天生對爆炸性吸人眼球的需求導致熱點新聞的不斷產生,倒是媒體這些傳播信息的機構,擁有著吊人胃口的能力。

警方對此事也作出了回應:屍體還在找,不日可以偵破。根據現場遺留的夾克和口袋裏的等材料表明,死者是一名叫森的中年男子,其他信息涉及死者隱私暫不透露。根據崖邊遺留痕跡表明,屬於意外掉崖的意外事故。往群眾注意遠離崖邊,注意人身安全。

名美把筆記本收好,望向下方出事的崖處,這場事故並未有什麼重大影響,來此處的人並未因此減少,魚肉還是鮮美。

而名美隻想快點找到那個目擊者,趕在veyes的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