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在楚國的吳越地區,他們增產了很多使用蒸汽機的紡織工廠。
楚國之所以增加紡織工廠,是因為他們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絲綢競爭有一定的局限性,他們隻是滿足了一部分的需求,但是,還是很難打開另外一部分的市場,他們覺得自己對市場的挖掘程度不夠。在這樣的影響下,他們決定采取一些措施來做這樣的事情,這就是他們為什麼一下增加紡織工廠的原因,因為他們需要開發另外一個市場,這樣一來他們同樣對棉花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大,需求變得越來越大,而供給卻嚴重的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棉花的價格會持續不斷的上漲。
李文似乎一下子看到了一個巨大的矛盾的出現,有了這樣一個矛盾的出現,讓他一下子興奮起來,他不管政府之間的競爭關係是什麼,也不管其他的因素帶來的影響是什麼,他知道的是,隻要做好這樣的事情,他會狠狠的大賺一筆,相比之下,李文決定去韓國參加這場棉花大戰,隨即李文讓自己的助理收集棉花的相關報告。同時預定了去韓國新鄭的火車票。他已經迫不及待的加入到棉花大戰去了。
魏國,大梁。陳餘的辦公室內。
“最後的人數在七百八十一人,其中,五十歲的超過了半數。大部分都在三十五歲左右。”助理無奈的告訴陳餘這樣一個事實報告。
隨著議會抽號的完成,魏國完成了第一次民兵動員,盡管隻是動員了一個區域,但這樣的一次結果還是讓陳餘感到十分的不滿。
大量的適齡兵員開始有意思的躲避這次征兵,畢竟,魏國人不願意參加戰鬥,而且,在魏國,尋找一份比民兵工作薪酬高的事情多的很多,他們沒有必要去當兵送死,當兵危險性很高,而收入卻低的嚇人,況且這次作戰遠在很遠的地方,自然有人不願意幹了。
“好吧,就取其中的一半,五十歲以上的,我們不要了。他們太老了。讓他們回家休息去吧,我們就需要那些士兵遠征,讓他們做一些他們能夠做的事情吧。”陳餘很清楚下麵的人弄的花樣,他們會把適齡的人隱藏起來,然後找出他的父親,或者是兄長來代替,畢竟他們大部分當中的一些人不願意當兵,有了這樣的事情,下麵的人自然而然的順手起來,他們會找來自外地的人來冒名頂替,如果可以的話,他們真的可以讓奴隸來做這樣的事情,富裕的地區是真的不能當兵作戰了。畢竟,有錢的情況下,人們還是願意享受財富帶來的樂趣,他們可不願意把大好的青春浪費在戰爭上,那樣的話,實在是太說不過去了。
不僅僅是魏國遇到這樣的問題,趙國也在遇到同樣的問題。
“我們的兵役製度出現了問題,秦國人實行的是民兵,但他們的民兵還能接受一些基礎的訓練,而且他們的軍官儲備很多,比如軍校,但是,我們的情況卻不同。”李左車對李牧說到。
“我們實行的是普遍征兵製度,也就是說,到了適齡的階段的年輕人都要去當兵,當前各國都是這樣做的,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比如,在大城市,比如,邯鄲內有很多的年輕人,但是他們卻從事需要的工作崗位,他們是工人,是重要的技術人員,他們的薪酬很高,對他們來說,當兵就是有一種極為虧損的事情,因為當兵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而軍營是封閉的,這通常意味著他們將失去很大一種進步的機會。這對他們來說,是最難以接受的一件事情。進入軍營,意味著他們的勞資薪酬減少了好幾倍,因為我們的軍隊無法提供更多的資金付給他們大部分的軍餉,如果打仗的話,風險還很高,沒有人願意冒著生命的危險來做這樣的事情。也就是說,當前我們的軍隊情況並不是很妙。”李左車說到。
“嗯。我清楚這一點了。這種情況在我們經濟發展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李牧點點頭說到。他的征兵參謀就提醒過李牧這一點,因為隨著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這就通常意味著他們將要失去更多的兵員。因為大部分的兵員進入了工廠,他們賺的比當兵的還要多,而當兵卻成為一種笑話,因為軍隊給他們的錢比乞丐多不了。這也就意味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趙國很有可能因為快速的發展導致自己的兵員緊張。
“如果這個問題不能改變的話,情況會對我們造成很大的損失,這種損失會造成我們進一步的麻煩。”李牧說到。
“情況就是這樣一種情況。我們也改變不了什麼。但情況已經發生了。我們也就隻能這樣進行下去了。”李左車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