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聽完之後微微一笑。對尚文的讚揚表示接受。
“海上絲綢之路,可以把各國的注意力轉移到海上去,這樣在陸地上的防備,就會陷入到一種虛弱的狀態,這對秦國是有利的。同時。多國爭奪海上絲綢之路,猶如秦國拋出的一根沒有肉的骨頭。這塊骨頭上麵沒有多少肉,但是六國卻是一群餓狗,他們在沒有食物的情況,隻能拚命的爭搶這一塊沒有肉的骨頭,最後他們都會去哄搶,爭奪,廝殺,最後得到骨頭才發現他們沒有多少力量來消化這根骨頭。而秦國卻可以很輕鬆的得到最後這一塊骨頭,並且得到已經削弱很大力量的餓狗。這樣的好處,秦國應該接受才是。”尚文說到。
“具體的說說。”秦王話語一鬆。表示已經接受尚文這樣的說法了。畢竟這是很有說服力的。
“所謂絲綢之路,就是主要拳頭產品是絲綢,但秦國並不是很特別的生產絲綢。絲綢的主要大規模產地在楚國。這樣一來,秦國就需要從楚國進口大量的絲綢,然後轉運到西域去販賣。”尚文說到。
“這樣秦國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關節點。一個重要的中間環節。”尚文用手比劃到。
“如此一來,秦國就有了一個重要的中心位置,既然秦國處於一個中心位置,那麼秦國就可以采用多種手段來經營,比如,秦國可以使用修建鐵路為由,掌控輸入進入西域通道的要門。這樣秦國可以得到大量的關稅。因為楚國處於一個被動的局勢當中,楚國想要獲得更多的財稅,就必須大力出口絲綢,而秦國可以卡住要道收取稅金,如此一來,秦國什麼不做,就能得到大量的稅金。”尚文說到。
“妙。”秦王點點頭。
“此外,從內陸到沿海都需要鐵路的鏈接。秦國隻要控製了鐵路,就能在各國的脖子上鎖住了一條鎖鏈。各國的咽喉就會被活活的卡住。這一點,對秦國非常的有利。”尚文接著說到。
“除了這些之外,就是秦國的金融手段,秦國可以貸款借給各國大量的資金。同時,秦國拋出一個需要的物產名單。各國為了解決目前財政困境,不得不滿足秦國名單上的需求,而秦國可以借給各國錢財,影響各國的經濟結構。”尚文說到。
“比如,秦國需要趙國的煤炭,可以大力發展趙國的煤炭以及相關產業,秦國可以適當的出口一些技術,讓他們發展焦炭。這樣秦國可以運進來大量的煤炭,焦炭,以及其他化工產品。”尚文說到。
秦王和蒙毅在一旁不停的點頭。因為很多東西,都不是一下子接受到的。蒙毅擔任了秦國丞相一段時間,但也沒有想過會發展這些東西。因為他實在是不能把所有的東西全部連接起來。或者是,蒙毅的聯想能力是收到很大的時代製約的。而尚文卻沒有這樣的製約,他的想法天馬行空,這讓尚文更加擁有更寬闊的空間。
比如一條絲綢之路,蒙毅僅僅想到的是鬆開走私貿易為邊境貿易,而尚文則擴大化,把絲綢之路提出來,然後連接各國的地區優勢,把這種秦國邊境貿易擴大化,最大化,這是有很大區別的,在這一點上,蒙毅就認為不如尚文想的多。
“在出口技術上,秦國要改變原來輸出產品的方式,改為輸出資本,秦國可以國內的多餘的資金投入到各國當中,幫助各國建立工廠。獨資也好,合資也行,最後控股都可以。這些都是方法,最重要的是,秦國通過控股的方式控製更多的資本。這樣一來,六國的資本也被秦國控製起來,重要的是那些貴族,他們手中有了利益,和秦國的利益站在一塊,我想,最後他們想不統一。都由不得秦國了。”尚文笑著說到。
“為何?”秦王問道。
“恩。”尚文想了想。
“王上,問一個問題。”尚文說到。秦王點點頭。
“目前,六國還有多少國家還能生產糧食?”尚文問道。
“這個。”秦王看了看蒙毅。
“不多了。趙國,韓國,燕國,魏國,都隻有少部分土地還能生產糧食。楚國還有很大的能力生產糧食。”蒙毅回答到。
“這是為何?”尚文問道。
“這個。”蒙毅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
“對。就是這個原因。”秦王笑著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