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楚國,之所以大,就是因為資源多。而我們國土麵積就這麼大,如果不積極的開戰海外殖民地的話,那麼,我們的國土就會越來越少,本國發展的潛力也就越來越小。我們韓國就無法重新崛起。”韓淑這個時候說道。

“為了寡人韓國的重新崛起,寡人認為,副相的想法應該執行下去。”韓淑這個時候說道。

“謝王上。”張良這個時候恭敬的答謝道。而韓淑點點頭。

楚國之所以如此粗放的發展,而沒有想到資源,這和他們的國內教育水平有很大的關係。楚國的基礎教育就是零。一些教育隻有貴族,士族才有資格。普通民眾是沒有資格享受這些教育的。因此,他們對這些概念根本就不知道,他們隻能憑著自己的初步認識來進行判斷。

也就是說,他們不僅僅缺乏戰略上的一種長遠認識,同時,也缺乏一定的知識水平來認知那些未開發的蠻荒之地。這樣就導致,他們僅僅對他們認識到的東西感興趣。比如,奴隸資源,在他們的認識當中,奴隸是非常值錢的,隻要抓到很多的奴隸就可以了。

對於當地的土地,以及其他各種資源,他們沒有任何的興趣,同時,也就是沒有任何的知識水平來認知這些東西。可見,教育水平對一個國家的影響有多麼重要。

想想當年英帝國的海外殖民擴張,他們在發現新的島嶼之前,艦船上往往會攜帶有一些大學生,他們富有研究精神。比如當年的達爾文,他就是跟隨英國軍艦發現了很多東西。這些東西也就成為他日後《物種起源》當中的重要素材,沒有這些研究和發現。恐怕達爾文無法寫出這部巨著來。

也正是這樣。整個英國非常的注重教育。而韓國也同樣是如此,他們的高層有了這樣的戰略認識,他們意識到了。如果同樣販賣奴隸的話,他們會和楚國人賣出同樣的產品,那麼那個時候。兩家就會發生衝突,按照韓國目前的勢力來看。他還沒有這樣的實力對抗楚國。為此,韓國需要極力的避免這些。

所以,韓國這個時候。另外尋找了一條道路,他們依靠自己較為發達的教育體係,派出大量的大學生,給他們項目,提供機會。來完成韓國重新崛起的機遇。

“這些新的島嶼,將來也是我們韓國的戰略空間。”韓淑總結道。

“我們韓國人,不應過多的跑到秦國的地盤上去移民。”韓淑這個時候說道。

韓國每年都有好幾萬,甚至是十幾萬的規模遷移到秦國的新建立的州去,那些州擁有一定的自治權,這些權利吸引了大量的六國人移民到秦國去。他們在那裏成為新的秦國人。秦國依靠這些移民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人口增加。

“我們以後也要移民,而且不斷的擴充我們的人口。人口可和我們的兵員有直接的關係。”韓淑這個時候說道。要知道,韓國的本身領土麵積就已經不大了。那麼他的人口規模也有一定的限度了。不僅如此,他的軍隊規模就限製在一定的數量。這讓他們很難抵禦秦國的雷霆一擊,不僅國家戰略空間小。人口數量無法組織起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這是韓國麵臨的大問題。

“恩,寡人看副相對這件事情挺上心的,不如,這件事情,就由副相來負責吧。”韓淑這個時候下達命令道。

“臣,遵命。”張良這個時候恭敬的說道。張良心中自然願意,不是他願意為韓國的崛起帶來新的崛起機會。而是,因為,他可以避免了大規模的人口屠殺。

張良本人對於這種殖民他地。隨意變相他地之人口為奴隸的事情,非常的反感,特別是韓淑的海外殖民擴張,為了殖民地擴張,不知道要殺多少人。張良為了減少殺戮,不得已,想出了賣資源這一招,沒有想到,這一招還管用。但是,對於人口這件事情。張良是非常反感的。他不希望韓國這樣做。因為這種單純的模仿,並不能給韓國帶來多少利益。

張良認為,這樣做,隻會增加秦國奴隸的水平,秦國依靠這些奴隸,大肆的加快自己國家的建設,這對韓國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同時,這些奴隸,將會極大的開發秦國的巴蜀之地,那麼秦國的實力就會越來越增加,這對韓國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不僅如此,韓國國內無法提供更多的土地,消化這些奴隸,要知道,這些奴隸隻能投在農業。而韓國根本就沒有這樣多的土地來提供。這樣一來,韓國對奴隸的需求並不是很大。

所以,張良為了自己國家的考慮。他才不願意過多的參與到奴隸貿易當中來。

因為,他們還無法惹怒另外一個大國,這個大國就是楚國。

“對了。寡人最近看書,並沒有關注秦國的大事,秦國國內,可有什麼舉動。”韓淑這個時候問道。

韓淑也在努力的補充自己的知識水平,韓國上下都在補充自己的知識水平,韓國本土的書店數量從原來的零。一下子增加大了一千多家,韓國個人閱讀量正在快速的上升。韓淑的帶頭作用非常的明顯。因為他們的王上都在讀書,你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讀書的那。

“秦國,也沒有發生什麼大事。”張良這個時候說道。

“哦。這不像秦國啊。”韓淑說道。

“哦。對了。秦國正在召開征稅會議,他們正在商量如何改革自己的征稅方式。”張良這個時候說道。

“這個,我們需要密切的關注。”韓淑這個時候,特別的指示道。

“還有什麼?”韓淑問道。

“還有,就是秦國的丞相和長公主定於九月十五大婚。”張良這個時候書佛道。

“什麼?誰大婚?”韓淑這個時候焦急的問道。

“秦國的丞相和文陽公主啊。”張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