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僅僅一下子。一名打架的步兵就被打昏過去了。
“嘭。”一聲響聲。木棍也一下子就被打折了。可見,這種力道打的有多狠。
“快跑啊。”看到憲兵隊下手如此很多打架的士兵一下子就跑了。而那些打的興起的士兵,則結結實實的挨了憲兵一頓狠揍。
這件事情暫時就這樣處理了。在憲兵的一頓狠揍下。這樣的事情算是平息下去了。但是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道路差的狀況一直影響著這支盟友組成的盟軍。
不僅僅是燕國人在使用這條路。還有趙軍自己也在使用這條路。
這條路最堅固的地方也僅僅是用夯土夯實了。但是,這條路已經無法承受這樣大規模軍隊調動的承受能力。在一些土路自然踏實的地方。經過炮兵,步兵,騎兵,甚至是裝甲戰車碾壓下。道路早已經成為坑坑窪窪的地方,加上雪水融化反複碾壓。幾下子就成為一團糟。
趙國的道路已經無法承受起,這樣龐大的軍隊的反複使用。隨著武器的升級,軍隊對後勤的依賴越來越嚴重,特別是火器興起之後。這種輜重補給需求越來越大。而趙國的道路狀況卻沒有一點的改善。依然停留在農耕文明時代,這一下,就把這支快速發展的盟軍部隊給拖慢速度了。
步兵隻能緩慢的走在道路兩側。而炮兵,騎兵,輜重車隊,則隻能艱難的行駛在這樣的土路上。一路上的顛簸,讓這群本來士氣高昂的士兵跌落很大。
”該死的破路。“燕軍太子軍士兵們抱怨的罵道。
“他娘的,這些當官的也不修修路。都弄壞我兩雙靴子了。”說著一名趙軍士兵停下來,重新係好自己的鞋帶。
“這樣下去不是一個辦法。道路狀況實在是太差了。”一名燕軍太子軍中校查看行軍狀況說道。他們很快就到達了趙國境內,然後從趙國出發進入燕國,但是,他們從趙國東部開始,就變的難以行走。特別是那些炮兵部隊,他們的火炮很難在這種道路上快速前進。最糟糕的是,經過騎兵的踐踏,道路變得異常的鬆軟,加上雪水融化。很多火炮陷入泥土當中,他們已經無法把大炮從這樣的泥潭當中推拽出大炮。
“你們的工兵在哪裏?”一同商量問題的趙軍中校問道。
“他們還在火車站,你們邯鄲的火車站。”太子軍中校說道。
而聽到這樣的回答。趙軍中校有些驚訝。因為這個回答實在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為什麼還在火車站?”趙軍中校問道。
“因為,我們的工兵是專門挖戰壕,修建防禦工事的,我們是進攻的。上麵的人認為,我們還不如多運送步兵有用。所以,那些工兵就停在邯鄲了。”太子軍中校一點都不隱瞞的說道。
太子軍的工兵專門學習秦國的防禦工事係統,在短時間內,他們的工兵知道如何把工事修建的如何堅固,合理,完美。但是,他們卻不會修路。修橋,因為時間趕不上,他們都是匆忙的學習一些東西,然後調到軍事前線。
“那麼你們的工兵。”這個時候中校問道。
“我們的工兵已經很累了。他們不僅僅快速前進,還要背負很多的炸藥。他們無法修建這樣的路。”中校直接說道。
聽到這些。兩名中校相互笑了笑。
傳統上的軍隊,一開始都沒有注重工兵的作用,他們片麵的認為,步兵應該專門修建工事,這是一個重體力活。很多步兵都不願意自己幹。所以,他們認為,工兵就是重體力活。這樣一來,燕軍太子軍的工兵就沒有重視起來。
而趙軍,同樣也沒有重視起來。在他們看來。工兵也是兵,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參與戰鬥。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停下來不去參加戰鬥。這是不對的。
就這樣,兩種不同的認識,導致他們根本就無法使用工兵來修建他們的道路,讓他們快速的前進到達指定的地點。
而工兵的重視,隻有在秦軍當中得到了重視,齊軍還在一個模糊階段。趙軍隻有極個別部隊對工兵進行了加強。這個部隊就是李左車的傘兵營,他認為,工兵的作用是其他兵種無法取代的。因為工兵和行軍打仗直接聯係在一切。事實上,有的時候,不僅僅是打仗,路線,以及工程設施也是戰爭中重要的一環,也正因為如此,工兵才會這樣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