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軍隊被圍困在燕國了。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我們的軍隊什麼時候在燕國了。”秦國人對報紙上報道的消息非常的不知所以然。他們不知道的東西很多。而記者好像有意要解答一樣,他們把秦國參謀部,國尉府,丞相府的新聞發言台圍了一個水泄不通。他們想要第一時間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對於記者的提問,我們該怎麼回答?”王翦問道。
“這些記者真是給我們添亂。我們什麼都得解釋嗎?現在秦國這裏都快亂成一鍋粥了。”王翦說道。
於是參謀部的參謀們開始想辦法解決記者們的問題。
“請問,我們的軍隊為什麼會出現在燕國?“一名記者問到。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新聞發言人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但有稿子,所以,他便找出事先準備好的稿子開始念起來。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我們的機場在燕國是沒有保護的,因為沒有保護,所以,我們的機場經常失竊,所以,為了保持飛機的秘密性,所以,我們就派遣軍隊駐守,在外麵這樣的駐守很正常,而且再正常不過了。要知道,我們在韓國也有駐守的軍隊。這些軍隊保衛我們的租界,保衛我們的商人的利益不受侵犯。對於這一點我想不用解釋太多,難道軍隊保衛自己國家的子民,難道有錯嗎?我想沒有錯吧。”秦國發言人說道。
“那麼對於齊國為什麼突然攻打我們,而且聽說還發生了激烈的槍戰,雙方都交火了。我們輸了嗎?”記者問到。
“這個嘛!\"發言人說道。
”怎麼說,秦齊兩國的關係本來就不好,而且之前該國丞相還侮辱我們的丞相,這種做法我們是無法理解的,而且要求對方誠懇的道歉,但是對方並不予理睬。所以,兩國關係就此斷裂。我國的外交人員都其趕了回來。大家都是知道這件事情的。”發言說道。
“不僅如此,他們還欺負我們的盟友燕國,我們秦國和燕國是友好國家,燕國也一直和我們秦國有商業貿易往來,這些我們都知道,現在,他們不顧我們秦國人的生意。公然入侵燕國,而且很快要打到燕國。這樣的事情,我們能不管嗎?”
“顯然我們不能不管。”秦國發言人說道。
“對於戰場的態勢,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我們的軍人作戰很勇敢,在昨天的激烈交戰當中。我們的軍人擊殺對方七百多人,要知道圍攻我們的人數超過兩千人,說明我們秦軍的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這一點我們大家都有信心。”新聞發言人說道。
隨後的發言人講話。都是說一些無關緊要的話,比如,秦軍如何戰鬥,秦軍的裝備,秦軍的戰術,秦軍的指揮官。等等,這些對於想知道具體戰鬥故事的秦國人來說是比較重要的報道。但對於事情進一步發展,沒有一點的作用。
“我們認為軍方好像在隱瞞什麼,我們的三百人被包圍了。為什麼軍方沒有提出具體的解圍方法。根據我們的觀察和已知信息。我們在燕國根本就沒有多少軍隊,而且這些軍隊都沒有足夠多的能力能夠把這三百人解救出來。”
“不僅如此,我們不可能在極端的時間內調動一支大軍去幫助我們的軍隊脫困,這樣一來,這三百人的生命安全該怎麼辦?我們很想知道。“
”對於這些秦國軍方都沒有做出深刻的回答,相反,他們則盡可能的說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這些話題我們都不喜歡聽。“
”我們關心的是秦軍士兵的安危,而不是秦軍士兵在付出生命的代價獲取勝利。而這種勝利一點都不值得,而且我們在為燕國人賣命。我們自己國家士兵的生命難道可以這樣出賣嗎?“秦國的報紙如此寫道。
對於這樣的報道。秦國的報紙有很多,而且不在少數,這樣的報道對秦國軍方的衝擊也很大。秦國軍方的壓力很大。王翦的壓力最大。他現在想,如何能夠把軍隊撤出,他在考慮是否啟用外交手段來解決,比如采用和談。
但想來想去,這些想法都不合適,因為秦國和齊國兩國根本就沒有什麼好談的。而且也談不到一塊去。
一時間,秦國陷入了一種絕境。
而在趙國,趙國方麵也在緊張的調兵當中,趙王詳細的聽從了郭開的建議,於是,趙軍開始了大規模的集結,這些軍規采用步行的方式直接開赴戰場,為了避免趙國卷入更大規模的戰爭當中。郭開提議,使用趙國誌願軍的番號進行借兵活動。
於是,大量的趙國軍隊直接開赴道邊界,在那裏他們將會取消趙國王室徽章,轉而使用一種袖標。袖標上會寫著這樣的文字。
“趙國誌願軍。”他們是為了保衛燕國而出兵的。可以說,他們算是正義的。這種正義性受到很大的質疑。
不過遠水救不了近火。趙軍如何派兵出戰都無法及時的趕到秦國的戰區。秦國這個時候,希望趙國能夠派出一支特別小隊,來支援一下秦國。趙國的一支傘兵部隊在邯鄲地區進行換裝,能不能把這支傘兵部隊空投下去。
但這種建議很快就得到了答複,不,不可以。不可能。這是李牧的答複,他認為這支部隊是一支精銳部隊,而且投送能力很差,秦國方麵要想使用的話,比如提供飛機,飛艇,而且,這些東西隻有趙國人使用。這樣一來,相當於照顧變相有了空軍,對於這樣的要求,秦國方麵直接拒絕掉了。
不過,也有另外一個國家提出了幫忙的意願。那就是韓國,韓國希望自己出兵一千人來幫忙。但涉及到運輸問題,依然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的問題。而且,韓國軍隊作戰樣式呆板,不適宜和齊國人作戰。但考慮到盟國的關係,尚文還是接受了韓國的好意。
於是韓國出兵以前來幫助燕國,而且使用的番號也是誌願軍,韓國誌願軍。
就這樣,韓國,趙國,都成立了誌願軍。
既然兩國都有誌願軍了。那麼秦國為什麼不自己組建誌願軍那。秦國也想,但尚文正在考慮當中。
“丞相,我想我們應該成立秦國誌願軍,這樣,我們不僅可以在外交上和燕國交好,同時,也可以再軍事上提供必要的幫助,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短時間內解決我們三百人的問題。“一名軍事顧問說道。
”但是,我們從那裏招募誌願軍,難道我們從部隊,要知道部隊是可以動用的。“尚文說道。
”不是軍隊,而是我們的準軍隊。那就是我們的預備役。“軍事顧問說道。
”恩。“尚文點點頭。
”但我還是不同意,而且我不願意看到。“尚文說道。
”派遣誌願軍,就意味著我們正在參加打內戰。這樣的事情我不希望看到。”在尚文看來這就是打內戰的行為,而且這種行為極為讓尚文討厭。厭惡。
尚文還是不願意看到打內戰這種情況發生,特別是秦國,秦國可以派遣空中力量,但是出動地麵部隊,尚文認為,就目前的情況,地麵有了裝甲戰車,大炮,機槍,這些武器的殺傷效果遠遠大於以前。如果秦國卷入內戰的話,那麼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最重要的是,秦國的加入會不是導致戰爭進一步爆發,因為齊國人肯定頂不住四國的聯合進攻,他們肯定會叫幫手,這個幫手就是楚國,楚國一旦加入,那麼,內戰可真的打起來。那樣的話,尚文最不願意看到。
就為了這層考慮,尚文也不願意出兵。而且還是誌願軍。不管什麼形式,尚文都不會這樣出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