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擋在他們麵前的還有另外一支部隊,這支部隊就是秦國的幾座機場,秦國除了在燕都的機場之外,還有兩個機場部署在這個位置中間的區域內。
不過,需要指明的是,秦國的這兩個機場的飛機數量很有限,加起來超不夠十二架,但地麵部隊卻超過了一個營的海軍陸戰隊進行防守。他們是這段距離上唯一一支可以戰鬥的部隊。
隨著齊軍大獲全勝,齊軍的快速推進,齊軍漸漸的進入了秦國天軍的空中巡邏範圍之內。每天都有飛行員大批量的發現齊軍的蹤跡,同時他們當中還有很多人用機槍進行掃射這些行進當中的齊國士兵。而齊國士兵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秦軍飛機的騷擾,但這種騷擾隻是暫時性的放緩一點齊軍的前進步伐,由於飛機數量有效,而且部隊采取了較為分散的前進方式,他們以五百人左右為前進一隊,這樣,秦軍的空中掃射是打死不了多少齊軍的,而齊軍也越來越看重空中防護,他們時刻的注視著天上的變化。
“我們今天發現了三隊齊國軍隊,他們的規模人數大概在一千到兩千之間,我們對他們進行了掃射,但是效果不是很好。齊軍仍然在前進。而且他們好像不受我們幹擾一樣的前進。”一名飛行員少尉報告道。
“恩,這點我知道了。”秦軍的機場指揮官點頭認可了。實際上這樣的報告從燕軍投降隨後的幾天就開始頻繁的發生。對此,秦軍指揮官開始習慣了。不過他們開始擔心一些問題,那就是隨著這些齊軍快速的前進。他們的機床距離對方也越來越近。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撤退。他們需要得到這樣準確的命令才行。
這種擔心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隨著齊軍的推進,齊軍距離他們的機場也越來越近,而秦軍上麵好像沒有要他們撤退的意思,如果要讓他們撤退的話,那麼命令會早早的下達,因為撤退可是一個技術活。如果沒有準備好的話,撤退會變得一團糟糕的。
但秦國上麵沒有這樣的命令發出,而飛行員們隻能自己做些什麼了。
“我們盡可能的使用我們飛機上的機槍對地麵上快速推進的齊軍進行掃射,他們則不斷的散開,躲避我們的進攻。而我們對此無能為力,我們隻能盡可能的用機槍打死每一個前進的齊國人。”一名飛行員說道。
“我們飛過來,進行快速的掃射,我們恨這些機槍射速真的很慢,但他們已經非常快了。機槍就如同拖拉機的犁刀一樣的打過去。很多來不及躲避的齊國人被我們打中,他們不是被打的腦袋開火,要不就是被射成蜂窩狀。”
“就這樣,我們掃射完畢之後,對方依然還會前進,而且猶如散步一樣的前進,因為我們沒有地麵部隊,地麵部隊,你懂嗎?我們隻是對他們進行了打擊,他們隻是遭受到了一定的損失,但真正能夠攔住他們的隻有陸軍,可是燕國人沒有軍隊可以使用了,我們和齊國人之間,什麼也沒有,燕國人全沒了。”這名飛行員抱怨道。
事實上的確如此,在秦軍的機場和齊軍前進的部隊之間,燕軍已經不存在了。齊軍快速的推進。而秦軍隻能盡可能的進行騷擾射擊。讓對方減緩速度前進。
但地麵部隊卻隻有秦軍的一個營,這個營隻能用於機場防禦,而不能用於進攻,而且他們兵力也不足,一個營要分開防守兩個機場,他們根本就騰不出手進行進攻。他們的力量嚴重不足。
這就是擺在秦國人麵前的事實。而在秦國參謀部,軍方並沒有忘記秦國的兩個機場,但問題是,秦國要增援,但機場目前數量隻有這三個,如果大批量增援的話,就勢必需要機場進行容納,秦國軍方的意思是,要盡可能的進行防守,然後在那裏建立一個防禦點,這樣更多的飛機可以降落。
但另外一方認為這樣不妥,這方以王翦為代表,他認為,現在的情況不是考慮派遣天軍數量的時候。而是要考慮趙軍出兵的時間,同時能夠建立的那條防線具體位置在哪裏。這對秦國來說非常的重要。
因為這條防線關係秦國接下來的部署,所以,考慮到這一點,秦軍把主動權讓給了趙軍,讓趙軍製定一條防線進行調整具體的計劃。
也正是這種想法,直接導致秦軍沒有對機場撤離下達命令,甚至連準備的命令都沒有下達。而機場指揮官則一份接著一份的詢問撤退還是原地待命,但上麵都沒有明確的回答,而是繼續等待命令。
這樣一來,兩個機床的守軍就要不斷的等待命令的下達。這種等待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因為,齊軍前進的速度非常的快,他們在經過連續性的前進之後,一支偵察部隊前哨已經發現了秦軍飛機降落機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