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而言,反倒是鹹陽的參謀部多少有些創新,王翦在媒體上的公開,讓秦軍勢必對北方增兵作戰。白河事件加上總參謀長的表態已經足夠讓確定該戰略了。

秦王也是這個意思,那個大陸政策已經有很大的市場了。相比較而言,海洋的興趣則不是很大。陸地上的煤炭,鐵礦才剛剛開始,秦國日益膨脹的鋼鐵需求已經刺激了這種需求。特別是北方煤炭,鐵礦集中,這就造成一種慣性思維,那麼匈奴人聚集的草原必然有大量的煤礦和鐵礦。就是這樣的一種慣性思維促使了這種大陸政策的盛行。

可以說,大陸政策的興起是工業文明,特別是以鋼鐵產量為文明的代表。鋼鐵社會需求必將讓秦國走向北方。這是秦國必然的選擇。相反。尚文的海洋需求還沒有這麼大的需求。或者是潛在的海洋需求格局還沒有完全顯示出來。尚文的海洋政策有一個潛在的考慮因素,這就是石油,而不是煤炭,和鋼鐵。但秦國使用燃油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關中地區。秦國北方的石油,和來自齊國的淺油層足夠支撐關中地區的機動車使用量。

而在其他地區,特別是秦國的新建州,依然使用大量的畜力作為交通工具。即便是火車也使用煤炭,而不是柴油。這樣一來,海洋的交通重要性就遠遠沒有北方陸地的誘惑性更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北方的陸地政策開始敲定下來。海洋政策暫時沒有很大的市場。

不過尚文主張來年依然是小打小鬧。並且以縮減軍費為由,要求陸軍進行改組,這就是說,要求陸軍不要使用大規模的軍隊,而是使用新式軍隊,裝備新式武器來打擊匈奴,這正好也符合革新戰術的特點。因為,這個時候匈奴人已經改變了以往那種大兵團直接衝撞式的作戰方法,改為狼群戰術,四處遊擊作戰。這樣一來匈奴人的作戰方法越來越靈活,而秦軍的作戰方式卻顯得有些呆板,保守。即便是使用了騎兵這樣的靈活戰術,但騎兵是成建製的搜索,同時,匈奴人利用草原作戰優勢,盡量的隱蔽自己的特點,一時間讓秦軍有了難以應付的跡象。這些雖然還是存在於報告當中。但這點已經被秦軍參謀們注意。

就在秦國上下注意力逐漸轉移到北方的時候。秦國的飛行試驗場正在試驗一種新式飛機。這便是早期的直升飛機。

直升飛機的出現並不偶然,隨著螺旋槳技術的普及,民間也進行了仿效,特別是從齊國傳來的一種竹蜻蜓的玩具,這種玩具其實是一種螺旋槳的試驗品,隻不過在一個極為偶然的孩子手裏成為了玩具,隨後這種玩具立即反向傳播到了秦國。受此啟發,秦國科學家們開始注意到了竹蜻蜓的另外一個奧妙,懸停,前進,和倒飛。如果把此作為飛行器。必然是一種全新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