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科維曾說:力量往往來自於差異,而非相似之處,即整體大於個別的總和。當兩個人合起來產出的結果大於兩個個人的產出時,綜效就發生了。統合綜效可讓我們共同發現某些個別人無法發現的事情,我們擁有了一種雙贏的態度,就可達到統合綜效的效果。
在工作中,與老板、與同事、與下屬,大家在一起共事,既是事業的需要,也是難得的緣分。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個人的閱曆、知識、能力、水平、性格各不相同,相處久了,難免有些磕磕碰碰,但隻要是不違反原則,就應從維護團隊利益出發,求同存異,坦誠相見,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尊重中增進團結。
我們隻有互相支持不拆台、互相尊重不發難、互相配合不推諉,才能使整個團隊在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行動上同步,作為團隊中的我們每個人也才能用團隊的智慧和力量去解決麵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培養不斷更新的習慣
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隻要擁有學習新知識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就都是前進的助推器。每個工作都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學習,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知識會不斷湧現,如果你無法跟上步伐,就隻能被甩在後麵。一個時時走在潮流尖端、對新生事物很敏感的人,才有可能搶先一步取得別人還沒有達到的成果。
史蒂芬科維曾說: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煉自己,因為生活與服務人群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工作本身並不能給我們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隻有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我們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隻有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有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兩座山上的廟裏,這兩座山之間有一條河,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河邊挑水,久而久之便成為好朋友。
不知不覺五年過去了,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一個星期過去了,右邊這座山的和尚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過去看看他,看能幫上什麼忙。
等他看到老友後,大吃一驚,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太極拳,一點也不像一個星期沒有喝水的樣子。他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星期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不用喝水嗎?”朋友帶他走到廟的後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出空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也堅持能挖多少是多少。如今,終於讓我挖出水了,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練習喜歡的太極拳了。”
這個故事很有道理,人活著就要不斷地充實自己,要從長遠的角度規劃自己的人生,這樣,我們才不會有太多的遺憾。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別忘記隨時把握時間,不斷地充實自己,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培養自己某一方麵的實力。昨天的努力就是今天的收獲,今天的努力就是未來的希望。
歲月不饒人,當年紀大了,挑不動水了,你還會有水喝嗎?我們明白誰都不是聖人,可是我們都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要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勤能補拙”,鼓勵自己勤奮一點,努力一點,相信一份耕耘,會有一份收獲。
讓我們的生活充充實實,不要讓一段光陰白自流失,到頭來隻留下一片空白。時間是一顆流星,我們也隻是一個匆匆過客。不要在原地徘徊,光陰如金,揮霍不得,機遇要在今天把握。生活中的經驗可作前車之鑒,過人的智慧是現實中的恩典。
在美好的花園中,哪怕隻做一顆肥料,我們也會變得充實,至少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即使不能像鮮豔的花朵般盛開,但也沒有白來。
培養知人善任的習慣
事業為本,人才為重。事人相宜是“善任”的重要原則。要真正做到“善任”,首先應該從全局出發,充分考慮人才的具體特點,把他放在合適的崗位上,假如不把各人的才能用到最能發揮其作用的地方去,那麼對人才就是一種壓製,對團隊是一個極大的損失。
喬治-馬歇爾是美軍的10名五星上將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這個職務負責陸軍的軍政、軍令權。當然,他對美國陸軍高級軍官的人事提名擁有全權。由於羅斯福總統非常信任馬歇爾,因此由馬歇爾提名晉升的軍官,羅斯福總統一般都照準。
馬歇爾最大的特點就是“知人善任”。他隨身有一個黑皮筆記本,記錄著他耳聞目睹的一些有才華、有培養前途的軍官的名字和表現,並且有他的評語。隻要上了馬歇爾的黑皮筆記本,就有可能成為更高一級的軍官。但是,馬歇爾選將有自己的標準。
第一,堅決不用跑官、要官的人。即使有人給某某人說好話,甚至施加壓力,馬歇爾也堅決不用。他曾經對幫助給一個軍官說好話的人說:“如果他是你的朋友,你對他的最大幫助,就是不要在我的麵前提起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