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初試伏羲九星陣(2 / 2)

“都尉怎知凶手是剛到東昌不久?”

“哼!若是早就到了,這樣的高手涵王殿下豈能不會有所察覺?”

“那,都尉,我們接下來該怎麼做?”

龐都尉垂首思索了片刻,笑道:“既然事情是發生在校尉府,那就找校尉府的人來問個清楚好了。”

一路行軍,天氣漸暖。

一入二月,寒冷的氣息便減緩了許多,雖然這裏地處北方,除了有些幹冷之外,寒意已消退不少。

此次突厥一戰,並州和章州損傷慘重,登州更是失守落於突厥人手中,所幸城中百姓已經提前被轉移至章州和並州,可此戰下來,還是有不少人丟了性命。

再過兩日便要清明了,蘇夜洵雖是從外道行進,可這一路走來,還是看到了不少半路埋屍哭墳的情形,其之淒慘、之悲涼,讓所見之人心中一陣悲痛哀傷,堵在胸口的那一股迎戰突厥的怒氣,就更加強烈。

前往探路的士兵策馬來報,再有十裏路便可到達並州。

蘇夜洵看了看身側的冉嶸,見他麵色深沉嚴肅,目光緊盯著路旁一名正跪在墳前痛苦的女子,眼中有壓力的怒火。

“冉將軍不必太過傷心,古來征戰必有死傷,可是沒有這些犧牲,便是舉國不寧。”話雖如此說,他自己也是眸色微冷,抬首看向前方並州方向。“很快我們就可以與突厥軍交戰,到時候將軍大可為他們報仇!”

冉嶸抓緊手中的韁繩,沉聲道:“末將會的!”

蘇夜洵又道:“前不久七弟在章州城外大傷阿史那琅軒,直至今日琅軒仍未再戰,但本王相信即便琅軒不戰,七弟也會出兵登州,隻怕此時突厥兵力大部分都集於登州,你說我們這一行是先到登州與七弟會合,還是直接殺至登州?”

聞言,冉嶸不由得側身看了蘇夜洵一眼,他承認雖然蘇夜洵未曾上過戰場,可他身上那股霸氣、淩冽的氣勢,卻並不弱於蘇夜渙,隻是較之蘇夜渙而言,蘇夜洵身上的戾氣稍微輕了些,也許這就是手上有沒有沾染過鮮血的不同。

“王爺,末將認為並州我們不可大意。”

“哦?”雖然與自己意見不同,蘇夜洵卻並不是很驚訝,“為何?”

“眾人皆知此時此刻涵王領兵抵達章州,與占領登州的琅軒對峙著,按常理來說此時琅軒必會將兵馬集於登州,以防涵王突襲。可是這阿史那琅軒並非泛泛之輩,常人能想到的,我們能想到,他也必能想到,末將隻擔心他會利用這一點,在並州設下埋伏。所以無論如何並州不可怠慢。”

蘇夜洵不由撫掌輕笑,“冉將軍當真心思縝密,本王有你同行,勝算便大大增加了,便聽你的。”說罷他揮手喚來一名騎兵,“傳本王命令,全軍提高警惕,加速前進!”

“是!”騎兵領命速速離去。

見蘇夜洵聽取了他的意見,並向他投來讚賞的目光,冉嶸有些許不自然地低下頭去,淡淡一笑。

這一路上,蘇夜洵完全不似平日裏在帝都中的洵王,他的身上沉冷與大氣猶存,亦不失將帥的大度風範。

照此速度下去,用一個時辰他們便可到達並州。

越是靠近並州,冉嶸的警惕性便越高。他是行軍打仗的老手,他能嗅出敵人的味道,而他們離並州越近,他就越發不自在,總感覺周圍有人埋伏著,在監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申時三刻,他們行進並州地界,再穿過這道山穀,前麵便可見並州城,一路都很安靜太平,並無絲毫異樣。冉嶸忍不住低頭無奈自嘲一笑,興許是他想多了。

想到這裏,他輕輕一歎,握緊韁繩與馬鞭,正欲喝馬加速,卻突然聽見前方一陣慘叫與坐馬的嘶鳴之聲,接著麵前的將士全都喝馬停下,他與蘇夜洵也下意識地喝停了馬,相視一眼。

“怎麼回事?”冉嶸板著臉色,喝問道。

片刻之後一名小兵匆匆來報:“啟稟王爺,前方有埋伏,前排兄弟被……被絆馬索絆下了馬……”

聞言,蘇夜洵臉色驟變,瞬間變得沉冷。

冉嶸不由喝道:“斥候何在?”

一名騎兵匆匆而來,道:“啟稟王爺、冉將軍,一刻鍾前屬下前往探路時,並沒有這些絆馬索!”

冉嶸稍稍吃了一驚,喝道:“全軍戒備!”而後又看了一言不發的蘇夜洵一眼,道:“王爺……”

“嗬!”蘇夜洵驟然輕笑一聲,“看來這是剛剛專門為我們設下的埋伏。傳令全軍,不必停下,繼續前進!”

話音剛落,前後方各有慘叫之聲傳來,繼而有士兵從前後兩個方向趕來,報:“啟稟王爺,前方有弓箭手……”

“啟稟王爺,後方亦有埋伏……”

“什麼埋伏?”

“我們……我們的來路上被人灑下了毒粉,沾身即死,無處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