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16年,人類跌跌撞撞走到今天,竟還沒有滅絕,不得不說,真是個奇跡,這讓八百年前就開始唱衰人類的專家們情何以堪。
不過,五百年多前,還真是出了點小問題——機器人,不不,這群鐵殼腦袋還沒進化出獨立思維能力,雖然有些人堅信這種情況早晚會發生,不過直至今天,機器們還完全掌握在人類的手中。
但在那個年代,隨著漸漸成熟的人工智能,當機器終於可以代替人力時,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企業家們發現,既然機器人的生產效率比人類還高,我們為什麼還要雇傭人類?這時,經濟學家們站了出來:“諸位還記得二百年前的大蕭條乎?”一時之間,新盧瑟主義甚囂塵上。
為了保證工人們有足夠的購買力,政府給每個市民配備了一台生產用機器人,最開始的設計是在機器人下麵按兩條腿,讓這種早期機器進得了工廠,下得了廚房,而雇傭機器人的企業會每天按勞動價值將一筆錢打到市民們的賬戶上。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機器反擬人法》的出台,這種既能上班又能做家務的人形機器人停產了,人們很不滿意,這時,經濟學家們站了出來:“你們傻啊?分工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少了一台兩用人形機器,但我們會有許多台不同種類的家政機器和工廠裏新型生產機器的股權,這不是挺好嗎?”
這樣是不錯,可當技術更加成熟的時候,企業家找來了政府,經濟學家和其他社會精英們:“喂,你們說我為什麼還要付錢給那群懶骨頭?”
“因為他們有你的機器的股權。”政府回答。
企業家拿出文件,所有機器的股權已經集中到了他們手上。
“沒有工人們,誰來消費,你們的產品不就賣不出去了嗎?”經濟學家問道。
“財富是勞動創造的,誰來生產,就誰來消費。”
“可機器人不需要產品?”
“誰說的,它們本身就是產品,他們也需要能源,需要換配件,需要係統升級,它們也需要消費,我們可以生產它們需要的產品。”企業家攤攤手,微笑著說道。
“喪失了為大多數人類服務的傳統產業,你們當中也會有人破產。”
企業家已經撕下溫良的麵具,重新變回資本家的嘴臉,“幹我屁事?”
“那你找我們來?”人們問道。
“我們發現,長期以來,我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我們勞動,我們生產,我們養活了全世界,可那些懶骨頭呢,每天沉浸在娛樂節目和網絡遊戲之中,稍有不如意,就對我們這些衣食父母口誅筆伐,憑什麼?以前,他們出賣勞動力的時候還懂得敬畏,現在,他們什麼也給不了我們,反而成了大爺?我們決定,脫離他們,單幹,你們是否加入我們?”
人類學家終於明白了,上萬年未被推動的人類進化之輪再次滾滾向前,人類也再次走到了進化的十字路口上,隻不過這一次,區分他們的不再是腦容量,甚至不再是膚色種族,唯一可以區分兩種新人類的標準,就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