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做人不能“剛剛好”(1 / 1)

我很遺憾地說,在校學生、大學畢業生、或是職場上的員工,他們中不少人看似都有這麼一個念頭:如果他們能“剛剛好”,具體點說,就是考試剛好及格、工作不會被埋怨,他們就算是做好了自己的工作,盡管,別人經常對他們不滿。有人說,這個比例竟高達百分之九十,我真希望這不是真的。

這些“剛剛好”的人,基本上就是一台自動機器人。他隻做自己必須做的,通常是麵露苦色,難有興趣的伴隨,其價值與薪酬一致,但鮮有驚豔之作。在校讀書,他可能不是倒數第一,但也絕不是名列前茅;他隻是芸芸眾生之中的一員,沒有什麼善行,也很少作惡。在人生之河裏,除非是緊急情況,否則他很少遊泳,隻是一直漂浮在河上,隨波逐流。

他並不了解自己,因為他實在太懶了,騰不出時間去認識真正的自己;也沒人知曉他,因為他自己也沒有嚐試去接觸別人。

事實上,他做什麼,隻求“剛剛好”。在學校或是大學,與其他數千個學生一樣,他照樣領取自己的學位或是證書。他隻是名冊上一個名字,與他的同學一道接受畢業文憑。之後,他走進社會,混著一份中等的工資,但提拔與升薪之事也不會降臨到他頭上。

他也許有能力養活一個家庭,但他卻不是一個好公民。他被人熟知的隻是“史密斯鎮史密斯一號大街的那個名叫約翰?史密斯的家夥”他的鄰居知道他是自己的鄰居,僅此而已。收稅人寄給他一張年票,通常隻是人頭稅的稅單而已。他是眾多員工中不起眼的那位,隻有在他遲到的時候才被人注意;在犯錯誤的時候,才被雇主“責罵一頓”。在年終,其薪酬可能隻是升上一兩美元,而通常的結果是沒有變化。

他也許是值得尊敬的,因其沒有什麼大的惡行。他也許安分守己,名字也不會出現在警察局裏。他就這樣“剛剛好”地生活著,僅此而已。

我知道,大多數人都是很平凡的。我們的能力其實不會相差太多,當然能獨當一麵的人隻是占少數的;但即便是一位能力平平之人,若果能以其堅忍不拔的品質,吸引雇主的注意應該不是難事吧?若逐步實現自己的理想,聞名於社區,有所脫穎應該不是難事吧?

那些時刻衝擊成功、盡己所能之人,無論其目標的大小,他們總是不斷望著前方,利用手中的資源,進行投資(這裏,我不是指金錢),以期獲得最大的回報,這類人最終才是成功的寵兒,因為他們全力以赴,勇往直前。

若一人隻是滿足於“剛剛好”的狀態,不思進取,成功隻是遙不可及的事。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沒有人應該對自己感到心滿意足。

成功源於做最好的自己,發揮自己潛在的天賦,不論你是試用雇員或是主管,做不到最好的自己就是失敗的。

隻要是在不犧牲健康或是其他更重要事情的前提下,若你有在班級名列前茅的能力,卻不能做到,這就是有點讓自己蒙羞。

若你有能力成為一位圖書員的主管,卻做不到,你就是一位失敗者,除非前麵有難以逾越的困難與挫折。

“比上不足,不下有餘”的人啊,你們還應該更進一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