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猶太家庭裏的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負責啟蒙教育的母親們幾乎都要求他們回答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了,你的財產就要被人搶光,那麼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命?”
孩子們少不更事,天真無知,自然會想到錢這個好東西,因為沒有錢哪能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孩子說要帶著鑽石或者其它珍寶出逃,有了它,還愁缺啥?
可這些顯然不是母親們所要的答案。她們會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
猶太人的哲學;要是孩子們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
你隻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在聰穎、精明的猶太人眼裏,任何東西都是有價的,都能失而複得,隻有智慧才是人生無價的財富。
猶太人並不是天生比任何種族的人聰明,但他們更懂得怎樣去鑄造這枚無價的金幣。當他們的孩子剛懂事時,母親們就會將蜂蜜滴在書本上,讓孩子去舐書上的蜂蜜,其用意是想告訴孩子:書本是甜的。
智慧是永恒的財富,它引導人通向成功,而且永不會貧窮。
我們不會因為有知識獲得財富,而是我們必須將所獲得的知識,經過思考與運用成為智能,才能創造出利潤。
有個日本商人請一位猶太畫家吃飯。坐定之後,畫家便取出畫筆和紙張,在等上菜之際,給坐在邊上談笑風生的女主人畫起速寫來。
不一會兒,速寫畫好了。畫家遞給日本商人看,果然不錯,畫得形神兼備。日本商人連聲讚美道:“太棒了,太棒了。”
聽到朋友的奉承,猶太畫家便側轉身來,麵對著他,又在紙上勾畫起來,還不時向他伸出左手,豎起大拇指。通常畫家在估計各部位比例時,都用這種簡易方法。
日本商人一見這副架勢,知道這回是在給他畫速寫了。雖然因為位置關係,看不見他畫得如何,還是一本正經擺好了姿勢,讓他畫。
日本人一動不動地坐了約有十分鍾。
“好了,畫完了。”畫家說。
聽到這話,日本人才鬆了一口氣,迫不及待地湊過去一看,不禁大吃一驚,畫家畫的根本不是日本商人,而是他自己左手大拇指的速寫。
日本商人連羞帶惱地說:“我特意擺好姿勢,你卻作弄人……”。
猶太畫家卻笑著對他說:“我聽說你做生意很精明,所以才故意考驗你一下。你也不問別人畫什麼,就以為是在畫自己,還擺好了姿勢。從這一點來看,你同猶太人相比,還差得遠了。”
到這時,那位日本商人方才明白自己錯在什麼地方:看見畫家第一次畫了女主人,書,第二次又麵對著自己,就以為一定是在畫他了。
日本商人犯了一個猶太人不會犯的錯誤:以為有了第一次,便會有第二次。
而實際上,在上,明確地寫著一條:每次都是第一次交易。
哪怕與再熟悉的人做生意,猶太人也決不會因為上次的成功合作,而放鬆對這次生意的各項條件、要求的審視。他們習慣於把每次生意都看作一次獨立的生意,把每次接觸的商務夥伴都看作第一次合作的夥伴。這樣做,就不會因自己對對方的先入之見掉以輕心
對錢財必須具有愛惜之情,它才會聚集到你身邊,越尊重它,珍惜它,它越心甘情願地跑進你的口袋。
對於猶太人來說,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賺錢是最重要的事。然而,惟利是圖,不擇手段的拜金主義者在猶太商人中卻少得可憐,他們之中大部分人是合法地賺大錢,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些“君子們”知識麵廣,反應敏捷,判斷準確。隻要有錢可賺,他們不會放過一切機會。拿軍隊中服役的猶太人來說,也是不會放棄賺錢念頭的。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尋找所有賺錢的機會,他們甚至巧妙地把軍營作為放高利貸的最佳場所,以賺取高額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