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我們該有怎樣的“智”(2)(1 / 2)

(2)生意不熟不做

中國有句古話叫:“生意不熟不做”。巴菲特有一個習慣,不熟的股票不做,所以他永遠隻買一些傳統行業的股票,而不去碰那些高科技股。2000年初,網絡股高潮的時候,巴菲特卻沒有購買。那時大家一致認為他已經落後了,但是現在回頭一看,網絡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瘋狂的投機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現了其穩健的投資大師風采,成為最大的贏家。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做任何一項投資前都要仔細調研,自己沒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倉促決策。比如現在大家都認為存款利率太低,應該想辦法投資。股市不景氣,許多人就想炒郵票、炒外彙、炒期貨、進行房產投資甚至投資“小黃魚”。其實這些渠道的風險都不見得比股市低,操作難度還比股市大。所以自己在沒有把握前,把錢放在儲蓄中倒比盲目投資安全些。

(3)長期投資

有人曾做過統計,巴菲特對每一隻股票的投資沒有少過8年的。巴菲特曾說:“短期股市的預測是毒藥,應該把它擺在最安全的地方,遠離兒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資人。”

我們所看到的是許多人追漲殺跌,到頭來隻是為券商貢獻了手續費,自己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們不妨算一個賬,按巴菲特的低限,某隻股票持股8年,買進賣出手續費是1.5%。如果在這8年中,每個月換股一次,支出1.5%的費用,一年12個月則支出費用18%,8年不算複利,靜態支出也達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魔鬼往往在細節之中。

4.處世之智——千古一臣郭子儀

郭子儀(697——781),陝西華縣人,武舉出身,曆仕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在平定安史之亂、解除吐蕃與回紇侵襲關中和首都長安的危機中居功至偉,“再造王室,勳高一代”,出將入相,壽享八十有五,八子七婿皆朝廷重官,因其一身而係國家安危者達20年。史臣稱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貴壽考,繁衍安泰,哀榮始終,人道之盛,此無缺焉”(《舊唐書·列傳第七十》),自秦漢以來無人能與之比,可謂千古一臣。郭子儀何以能創造這種奇跡?忠誠、奮勇、恩信、功勳等不過是表象,凝結其中的乃是他過人的處世智慧,在於較好地處理了與皇帝、權臣(奸臣)、袍澤和盟友的關係,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

一是以忠誠換取立功的機會,以無爭換得皇帝的無忌。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倉皇逃奔成都,太子李亨避駐平涼,在靈武另立朝廷。這裏正是郭子儀的地盤,一個月後,郭子儀與李光弼奉詔率全軍五萬步騎兵赴靈武護駕。當時朝廷初立,兵眾寡弱,對於平叛複國,君臣兵民無不感到希望渺茫。等到郭子儀全軍而至,軍聲遂振,朝野上下才感到複興有望。郭子儀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兼靈武州大都督府長史、朔方軍節度使,肩負著平叛複國的重任,成為國家的柱石之臣和皇帝的股肱之臣,由此奠定了他在朝廷和軍隊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從另一角度講,國家越是衰弱、皇帝實際控製力越差,對臣下的依賴就越強、期望就越高,同時,依托越深,疑忌也越深,股肱之臣也越容易被視為肘腋之患,那麼對於臣下的信任就越有限,這是時勢使然,不是以人的意誌和良好願望為轉移的。

在專製體製下,忠誠不僅是任職的最嚴酷的的法律規製、最莊嚴的政治承諾、最崇高的道義追求,而且是最大的生存智慧。郭子儀無論功勞多大、地位多麼顯要,乃至受到朝廷多麼不公的待遇,他的忠誠一直都沒有動搖。這是他與其他功臣道義上更高尚、智謀上更高超之處。郭子儀處理與皇帝關係的策略概而言之,就是以義來體現忠,不與皇帝形成任何的對抗,不讓皇帝對自己存有任何的不放心。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孫子兵法上的名言,曆代都被統兵者視為圭臬和臨敵製勝的法寶。但是,郭子儀則反其道而行之,從不抗旨。這不是郭子儀的愚忠,而恰是他的大智慧。因為他深知,君心難測、佞臣滿朝,一旦自己對上意有所違拗,將讒言立興,自己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因而他“時方握重兵,或方臨戎敵,詔命征之,未嚐不即日應召,故讒謗不能行”。唐王室一方麵對郭子儀賞賜巨多、封以顯爵、授以高官,但疑忌之心一直未嚐解除。一旦緊迫的軍情稍有緩解,就會毫不猶豫地削除他的兵權,肅宗、代宗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