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王庸願意參加艾登節目的初衷。
至於以後,王庸除了繼續在各大學校講學之外,還會主動參與進這種娛樂節目的邀請裏。
如果有機會,王庸更願意以華夏為藍本,拍攝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電影對於大眾的影響力是Bug級的。
不過這些東西都要慢慢來,一口氣吃不成胖子。王庸此次美國之行,至少已經達成了初步成功,在全世界人民麵前找到了畫麵感。
接下來,王庸卻是準備暫停幾天活動,做一件耽擱了很久,卻不得不做的事情。
………………………………
回到酒店,王庸一邊翻閱著媒體們對於此次節目的報道,一邊等待一個人的信息。
其他國家的報道還沒出來,即便出來,王庸也不可能第一時間拿到。
但是至少美國跟華夏兩國的,王庸已經在看了。
美國媒體不像是大眾那般容易被征服,他們天生帶著媒體人的驕傲與批判,看任何一件事情都習慣於從刁鑽的角度尋找切入點。
比如這次節目,著名的美國報紙《華爾街日報》就以“狼來了”的標題,開啟了對王庸此次行為的冷嘲熱諷。
報道裏,《華爾街日報》先是列舉王庸之前號召大家反抗文化壓迫的事情,將其列舉為王庸第一次大喊“狼來了”,然後又將王庸在各大學校的講學,列為第二次。
而此次節目,則被形容為第三次,也就是那個童話故事裏真正狼來了的那一次。
《華爾街日報》認為,王庸直到現在,才圖窮匕見,暴露出其真實目的。那就是配合華夏政府,推翻美國的文化統率地位,由華夏取而代之。王庸所號召大家反對的,卻是他真正想做的!
這篇報道一出,原本對王庸就抱有敵視的民眾,卻是終於找到了黑點。
立馬在網絡上對王庸展開了攻擊。
雖然在不計其數的讚譽大潮中,攻擊者的聲音有些單薄,卻不可避免的將王庸的形象抹上了一些黑點。
“哼,果然不出所料。美國政府不會坐視我順利崛起的,我的崛起就是對美國文化統領地位的衝擊,美國自然要千方百計的阻止我。不過礙於之前的中情局事件,美國已經不敢使用強製手段,隻能利用掌控的媒體資源小刀子割肉,一點點把我名氣瓦解。”王庸目光一閃,自言自語道。
啪一聲,王庸將《華爾街日報》扔在垃圾桶裏。
眼神篤定,遙望著窗外的天際,發出一聲冷笑:“這群美國人大概忘記了,曾經那位讓他們畏之如虎的人說過的一句話——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而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是不可阻擋的!”
似乎為了印證王庸的話,美國最大的電商網站上,原本滯銷的華夏文化書籍竟然罕見的出現了脫銷的情況。
而紐約、洛杉磯、芝加哥等一個個城市的華人武館前,再一次出現車如流水馬如龍的盛況。
上一次出現這種盛況,還是在那個叫做布魯斯李的華人沒有凋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