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千葉真昔掛斷了電話。
而此時站在王庸旁邊的錢小崢,則目瞪口呆。
“大哥……你好像沒給李在先打過電話吧?人家什麼時候答應你了?”
王庸白了錢小崢一眼,道:“之前確實沒打,但是現在……馬上就要打了。”
說完,王庸就撥通了李在先的電話。
李在先不知道在幹什麼,電話響了很久才接通。
同樣,他也不認識王庸的號碼。可見王庸在李在先跟千葉真昔心中,多麼招恨。
“嗬嗬,是我啊,李老師。”王庸樂嗬嗬道。
李在先那頭明顯一愣。
這個聲音,他太熟悉了,熟悉到晚上做夢還會時常夢到。
正是這個聲音,毀了他的一切,讓他半輩子的努力毀於一旦。
“我跟你沒什麼好談的,我也不想跟你談什麼。再見。”
說著,李在先就要掛電話。
“等下!不就是輸了一場論學比賽嗎?至於如此一蹶不振,聽到我的聲音就跟耗子見到貓一樣嗎?”
“呼哧,呼哧”,電話那頭的李在先呼吸逐漸加重,明顯被王庸的話刺激到了。
“你說誰是見到貓的耗子?有種,就再跟我來一次比賽!”
王庸冷笑一聲:“我最近忙著編纂《國學正典》,哪有空跟你胡來?你要是真的想來的話,那就來我們編纂委員組吧。咱們用工作的形式比一場。”
“哈哈哈哈……我明白了,王庸,你又在哄騙我!想讓我給你打工,想都不要想!”李在先瞬間洞察王庸陰謀。
王庸也不臉紅,而是振振有詞道:“哄騙你?你有被我騙的價值嗎?實話告訴你,這本《國學正典》是注定要流芳百世的範本典籍,每一位參與編纂的人員,不說能夠成為孔子刪述六經那樣的存在,至少也可以達到《古文觀止》那種地位。想要削尖腦袋往我這個編纂小組裏鑽的人多的是!剛才千葉真昔就主動給我打電話,央求我同意讓他加入。我考慮了好久,才決定給他這麼一個機會。而你,我能夠主動打給你,就證明了我的態度!愛來不來吧,誰稀罕一樣!”
“什麼?千葉真昔同意加入你的編纂小組?”李在先被震驚到了。
隻有王庸一人參與的《國學正典》是一回事,有千葉真昔參與的又是一回事。
之前隻是華夏一國的事情,現在則變成了華夏跟東洋兩國的文化大事。
如果再加上他,那可就變成了一場三國的文化盛事!
華夏、東洋、南韓,三個受到華夏文化影響最深的國家,合力編寫出一本最為正統的漢學正本典籍。
足以流芳百世,成為以後漢學領域的教科書!
想到這裏,李在先忍不住心中一顫,這不正是他想要的東西嗎?
青燈長夜埋頭做學問幾十年,圖的不就是能夠在青史中留下一個後人記得的名號嗎?
三不朽中“立功、立德、立言”,屬最後一個“立言”最難。
因為立言需要有一本足夠有分量,足以影響後世的著作。曆史上因為立言而不朽的古人,無一例外都是大思想家。
現在有這麼一個機會擺在李在先麵前,而且還不是單獨一國的影響力,而是整個東亞文化圈內的影響力。
說不心動,是假的。
“什麼大師,什麼國寶,都是假的!連學術紛爭跟個人仇恨都分不清,還想萬古流芳?想多了您那!拜拜!”王庸二話不說,直接掛斷電話。
錢小崢見狀,愣了:“他語氣剛剛好像有點鬆動,你就這樣掛電話,不是逼他拒絕你嗎?”
王庸微微一笑:“李在先跟千葉真昔不同,李在先性格更加激烈,最受不得別人刺激。我故意把我跟他的恩怨說成是學術紛爭,就是給他一個台階,他要是不踩著這個台階順勢下來,我就把我姓氏倒著寫!”
錢小崢呸一聲:“王倒過來寫還是王,你這招已經玩過一次了,就別玩了好嗎?”
“是嗎?我下次再想個新的。”王庸一點也不羞愧。
兩人正說著,卻聽王庸手機果然響了起來。
南韓號碼。
除了李在先不會有別人。
接通後,果然是李在先。李在先隻有一句話:“我的胸襟沒有你想的那麼小。學術紛爭也好,私人恩怨也罷,我都不會拿著這種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出氣。我答應進組了,等會你把碰頭時間跟地點發給我。”
“沒問題。”王庸得意笑起來,跟一隻偷吃到了老母雞的狐狸一樣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