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絲眼睛一眨,道:“那你的意思是,如果王庸敗了,就意味著華夏的衰敗?”
“嗬嗬,你們美國人就是喜歡抓住這種小語病做文章。不過沒關係,你盡可以這麼說。因為華夏永遠不會敗!”
說完,華夏記者轉身走了。
剩下露絲瞪著眼睛,一時間陷入疑惑。這些華夏人的信心到底從何而來?
難道他們真的不怕失敗?
露絲卻是不知道,一個發展了五千年,曆史長河中見證了無數興旺衰敗的民族,是不會畏懼任何的挫折的。更何況,這個民族就在不久前,還經曆了大多數國家都沒經曆過的亡國之痛。
連這個都挺住了,還有什麼是不敢麵對的呢?
……………………
祭台上,千葉真昔跟王庸分列兩旁。
千葉真昔看一眼時間,接過話筒,大聲道:“時間到,論學正式開始!下麵我介紹一下論學的規則,如果王老師有異議,隨時可以提出疑問。”
“好。”王庸點點頭。
“對於此次論學的方式,在此之前我進行了無數次的思考,也設想了很多種規則,但是無一例外都被我否認了。因為我覺得那些規則都太過於簡單,不足以將東方文化這個浩大的體係容納進去。直到我前幾天看書,看到了東方特色的科舉製度時,驀然有了主意。
即便東洋廢棄科舉製度的時間較早,但是也無法改變這是一種古代最為先進選拔製度的事實。正是這種製度的出現,才使得平民有了一躍成龍的機會。詩句中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再隻是幻想,而是成為了事實。
而在曆代的科舉中,湧現出來的英傑更是不計其數,可謂星光燦爛。所以,今天我跟王庸先生之間的論學,就要以這種向先賢致敬的形式,重新模仿一下科舉考試!來一次現代版的過龍門,登穹頂!”
千葉真昔的話音剛落,嘩,下麵民眾直接沸騰。
“科舉?這不是一種早就被淘汰的玩意嗎?千葉老師竟然用這種東西比試,確定不是在開曆史倒車?”
“早就淘汰?隻能說你目光短淺。科舉製確實在東洋推行的時間不長,可是後續的‘學問吟味’製度,也是科舉製的一種變種。如果你再仔細想一想,現在的學校入學製度,何嚐不是另一種科舉?成績好的學生進入好的大學,差生隻能進低一檔次的學校。這都是科舉製度的綿延啊!”
“讓你這麼一說,好像確實是這麼一回事。隻是究竟怎麼比試,千葉老師也沒說清楚啊!總不能倆人一人坐在一個小黑屋裏,發一張試卷比試吧?”
古代的科考,都是考生彙聚在貢院進行考試。而每個考生都有單獨的房間,說是房間其實不算,因為隻有一米左右長款,就是一個狹窄的小號子,稱之為‘號房’。
考生進入裏麵要連考幾天,吃喝拉撒睡都是在貢院裏完成。直至考完才能出貢院。
這對於考生的體力是一個考驗,所以那些隻知道死讀書的弱書生,很有可能堅持不下來直接昏死在號房裏。
那就一誤終身了。
千葉真昔提出采用科舉方式比賽,眾人心中首先想到的便是兩人鎖在號房裏答卷。
真要那樣,場麵就未免太過尷尬了。
祭台上,王庸也是麵帶疑惑,看向千葉真昔。
他對於千葉真昔提出的這個方式倒是沒有什麼異議,事實上王庸對於古代科舉製也是十分推崇的。這在古代是一項偉大的發明,是保證華夏文明綿延千年的最大動力之一。
而如今華夏的高考製度,其實就是現代版的科舉製。不同的是科舉製是一套完整的官員選拔製度,而高考是一個優秀人才培養製度。古代科舉一旦通過,就立馬翻身成為貴人,授予官職。高考卻隻是給予了一個更優秀的學習場所,能否翻身還需要看個人努力。
高考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平民上升渠道的同時,也給予那些不擅長學習的差生,留了一定空間。畢竟這個社會不隻有學習一條路可走,隻要你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方向,付諸努力,總會有收獲。
所以王庸對那些叫囂著廢棄高考的人相當反感。那些人也許不缺錢不缺權勢,無論學習好壞都能生活優渥。可貧窮人家的孩子,卻隻有高考一條路可走。廢棄高考就相當於扼殺了數億窮困家庭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