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戰法得當(2 / 2)

可見安寧將這些龐雜的技巧融彙的多麼完美,他其實也是一個天才。

王庸毫不閃避,隻道一聲“來得好”,忽然右手劈出去的拳頭變了,從刀形變成了槍形。

槍,同樣是戰場上一個重要的兵器。明朝時期抗倭名將戚繼光抗倭成功,利用的就是這種戰法。

前麵兩名士兵持兩種不同功能的藤牌主要擔任護衛工作,後麵兩名戰士手持一丈三尺的“狼筅”掃擊敵人,狼筅手後麵是四名長槍手擔任主要的刺殺工作,最後麵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擔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各種兵器分工明確,每人隻要精熟自己那一種的操作,有效殺敵關鍵在於整體配合,令行禁止。

那時東洋倭寇的個人武藝大大高於明朝士兵,但“戚家軍”卻在多年的抗倭戰爭中,幾乎戰無不勝,甚至還創造了殲倭上千名、“戚家軍”無一傷亡的戰例。就因為應對得法。

王庸模仿的就是類似手段,鐵山靠做盾,手臂在刀槍兩種模式中不斷切換,步步為營,利用房間這個狹窄空間將安寧所有的技巧變化都封死!

什麼是拳術刀法?太極、八卦也。什麼是拳術槍法,那就是形意拳了。

這幾種拳術追蹤溯源根本就是戰場兵器演化出來的,所以格外適合王庸此時的戰術。

砰!

王庸拳頭直線轟出,短打直進。形意拳的短打直進用於戰陣中最為適合,沒有一絲花哨,全都是狠勁,發勁更是短促急快。千軍萬馬之中邊打邊走,一邊殺敵一邊開路,似一支射出去的利箭攢開敵陣。如黃河之決堤連綿不絕,如滔滔之江水無可抵擋。

隻不過眨眼間的功夫,王庸就扭轉了頹敗局麵,反將安寧給逼得連連退步。

安寧眼中閃過一抹急躁之色,他明白自己選錯了地點,中了王庸的計策。

或者說王庸選擇的戰術更加合情合理。

“嘿!”眼看安寧就要被逼進牆角。屆時王庸隻消堵住牆角正麵,就會形成一個三角封閉區域,安寧除了被動挨打別無他法。

他必須拚一下,拚出一條生路。

安寧蓄力發勁,猛的超前撞擊過去。決定用蠻力撞開王庸的壓迫,換回騰挪空間。

可安寧沒料到王庸早就在等他這魚死網破的一擊了。

王庸為什麼選擇形意拳的短打?不光因為形意是槍法之拳,還因為形意的三體式。

這可是王庸最為厲害的樁法,尤其臨界三體式,更為擅長。

不誇張的說,隻要王庸擺出三體式,就算一輛小車原地發動,緩緩加速衝撞王庸,短時間內也別想將王庸碾倒。

安寧爆發出來的力量固然強大,可還沒大到足以將王庸衝倒的地步。

王庸就像是手持虎頭巨盾的鐵塔士兵,將一側身體化作了一人高的巨盾,其餘身體則掩藏在巨盾後麵。

王庸並沒有選擇單純防禦,而是連防帶攻,利用身體巨盾傾倒的力量,連帶著整個人撞向安寧。

不就是硬碰硬,那就看看到底誰更硬!

王庸腰馬合一,丹田氣勁驟然勃發,所有勁道合為一體,灌注在左身側構成的盾牌之上,凶猛撞靠過去。

“糟糕!”人還在半空,安寧就已經察覺到了不妙。

王庸這下實在太凶猛了,真跟一頭發了狂的野獸一樣蠻不講理。

狗熊追上了樹的人,抓不到就會氣得用身體撞樹,撞的合抱粗的大樹亂顫。

鐵山靠同樣有著這樣的威力。據傳八極宗師李書文練習鐵山靠的時候,大海碗粗的小樹直接一下子撞斷,600公斤的沙袋撞飛之後,沙袋回旋過來腿腳不動,接著撞,能連續撞幾十個來回。

那是多麼可怕的力量?

鐵山靠作為一招殺招,就得這麼練。這原本就是一個死裏求生的招式,你撞不到對方,你就會失去平衡露出破綻,等著被對方反殺。

王庸這一撞,力道渾然,根本就沒給安寧再躲避的時間跟空間。

轟隆一聲,兩人幹脆的撞在一起。

僅僅接觸不到半秒鍾,就倏忽分離。安寧如一個懸在空中的沙袋,朝著門口方向倒飛出去。

哢嚓,哢嚓!

門板碎裂之聲絡繹不絕響起,安寧所經之處到處都是飛濺的木板碎屑,整扇推拉木門直接給撞的隻剩下門框。

即便這樣還不能阻止安寧倒飛出去的勢頭,直到又將樓道地板撞碎幾塊,才算是勉強止住。

這還是安寧緊急之下壓住了身形,不然安寧肯定直接撞碎樓道扶手,摔下一層。